東漢末年至三國出現中勢力排名(魏蜀吳除外)

2025-05-15 17:36:07 字數 2361 閱讀 8937

1樓:網友

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有些勢力強而復弱,弱而復強,沒有一定的勢力排名。但可以為你舉出所有軍閥。從184年起,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影響範圍可以說是最廣,席捲八大州,勢力當時最強(幽州牧劉焉,青州的龔景)。

之後起義失敗,朝廷中又出現了以張讓為首的宦官集團和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包括曹操,袁紹,袁術等人),最後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後掌控整個朝廷(幷州刺史丁原死於呂布之手,整個幷州兵歸董卓,其實當時丁原為執金吾,是管理御林軍),這個可以說是政治權力最強,但兵馬不足。核仔同時各地的軍閥有西涼的馬騰,韓遂,關中一帶的白波軍,上黨太守張楊,陳留太守張邈,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淮南的袁術,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北海太守孔融(歷史上只不過是北海相),徐州牧陶謙,渤海太守袁紹,東郡太守橋(喬)瑁,長沙太守孫堅,驍騎校尉曹操,平原的劉備(當時是暫寄在公孫瓚那),北平太守公孫瓚(歷史上當時為平北將軍),遼東太守公改侍汪孫康,蒙特內哥羅賊張燕,荊州刺史劉表,幽州牧劉虞,漢中的張魯,交州的士燮,揚州的劉繇,蒼梧太守吳巨,吳郡太守嚴白虎,會稽太守王朗等。

董卓死後,呂布被李傕郭汜所敗,獨立成一方勢力;李傕郭汜成為一方勢力。孫堅死後,孫策領導江東。張濟死後,其侄子張繡統領張濟軍隊,成為一方勢力。

以及後來的益州牧劉璋。馬騰死後,馬超統領馬騰軍隊(按三國演義而言)。孫策死後,孫權稱為江東的領導人。

最後說明下,南蠻王孟獲,西羌的迷當,徹裡吉。匈奴勢力,像三國演義談裂有出現的左賢王(這是個職位)等。總的來說,佔據州的勢力最強,其次是佔據郡的勢力。

說到勢力,當然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的綜合勢力,沒有一定的標準。

2樓:網友

第一肯定是董卓,率六千兵馬駐兵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二肯定是翼州袁紹,精兵十萬是有的,袁術僅此袁紹,再次才是曹操個人兵馬在兩萬左右,但是後來打敗了袁紹和袁術。劉表兵力排在袁紹之下,但是龜守荊州。江東的孫策也有幾萬兵力,但是江東地區人煙稀少。

其他軍閥有西北涼州馬騰,鉛局北方的公孫度,中原張繡等槐隱讓,兵馬都不多。1 董卓。

2 袁紹。3 袁術。

4 劉表。5 呂布。

6 公孫瓚。

7 馬騰。8 韓遂。

9 陶謙。10 張魯。

11 劉焉攜大。

12 劉繇。

13 張繡。

14 張楊。

15 王朗。

16 公孫度。

17 韓馥。

18 士燮。

為什麼東漢末年,魏蜀吳三方勢力要對荊州明爭暗奪?

3樓:笑康小

讀過三國的朋友們,一定會發現荊州這個地名,在三國裡出現的次數遠超其他地區,特別是三國鼎立時期,圍繞荊州的歸屬權,劉備和孫權可謂是絞盡腦汁,個用其極。那麼荊州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行政區域遼闊,資源充沛根據《漢書志》記載,荊州是東漢九州之一,下轄七郡,一百一十七縣。轄境相當於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部分。後來,又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定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

荊州和益州一樣,地勢多山,不適合用兵。但又優於益州,荊州有水路,便於經濟的流通,因此, 黃巾軍大亂之時,中原地區的許多流民為了避難,都跋山涉水來到了荊州,給荊州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在東漢末期,荊州相對穩定,經濟富庶。

且荊州人才薈萃,《三國志》中所立傳的人約有五十九人,而荊州人士就有二十七人,幾乎佔了一半,真正應了「豫州入蜀,荊楚人貴」的話。

魯肅曾評價荊州:此地水流順北,外帶漢江,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戰略要地一條漢江(漢水)自西向東貫穿荊州,西進可逼成都,東下可取建業,南面則是一望無際的中原平原,可迅速突進洛陽。對魏蜀吳三家來說,不管誰像一統天下,荊州都是乙個不錯的戰爭前線和守護屏障。

為什麼這麼說呢?赤壁之戰後,荊州被魏蜀吳三家瓜分,其中,關羽佔著荊州,孫權佔著江夏,曹仁佔著襄陽,這三個城市之間,有乙個廣袤的平原「江漢平原」,此時的魏蜀吳,吳魏之間有長江天險阻隔,蜀魏之間有群山阻隔,吳蜀之間也是群山連綿,因此,江漢平原成了三國之間的聯通之地,誰佔領樂這一區域,誰就佔領了通往另外兩家的大門,開門可進,關門可守。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三國歷史上幾次著名的大戰役,都和荊州有關「赤壁之戰、襄樊之戰、夷陵之戰」,魏蜀吳都以荊州為中心,了殘酷的爭奪戰,而這三次戰役,每一次都決定了三國局勢的重要走向。可見,荊州在三國鼎立時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樓:墨綠夜晚

因為荊州這個地方非常的好,而且是三方勢力必經之地。

5樓:一紙荒誕

這主要是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擁有它就會實力大增,所以必須要搶奪。

6樓:繁新人

因為荊州正好處於三國的中心點,是乙個四通八達的城市,兵家的戰略要地,肯定要明爭暗奪啊。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個軍閥與其手下名錄

漢獻帝 劉協 董卓 袁紹 馬騰 袁術 呂布 張邈 陳登 臧洪 公孫瓚 陶謙 張楊 公孫度 張燕 張魯 劉焉 皇甫嵩 劉璋 蔡邕 蔡文姬 很搞笑,蔡文姬也是軍閥!東漢末年軍閥劉繇的手下有哪些 張英 笮融 薛禮 樊能 陳橫 於糜,太史慈,基本上都是龍套,也就一個太史慈還算有名氣,名氣還不是在他手底下,第...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各主要政權官職

太尉是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統帥,無實權。大將軍多由國舅或皇帝寵妃的兄弟或顧命大臣 如 霍光 擔任,權力極大,超過宰相。上大將軍的 上 是加銜,只是一種榮譽。大司馬也是名譽職稱,常加在xx將軍之前,作為一種封號似的名稱。漢朝 大司馬 和 太尉 不同時設定,因為大司馬就等於太尉。大將軍如果前面加名號的話...

東漢末年軍閥袁紹,他在三國前期屬於什麼水平?

他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家,在佔領冀州後,他是北方實力最強的乙個軍閥,如果策略得當,他可以統一北方。在三國前期,袁紹是屬於大boss的水平。三國前期,袁紹是實力最強的人,當時他的眼裡只有袁術,其他人不足為懼。東漢末年最大的軍閥袁紹,他最後的結局如何?東漢末年最大的軍閥袁紹,他最後的結局是失敗。他小瞧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