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讀後感3篇,讀《斷舍離》有感

2025-05-24 04:50:16 字數 1181 閱讀 1027

讀《斷舍離》有感

1樓:為求星辰大海

一位同事的婆婆是典型的囤積癖,新鮮的水果買回家,她要收進冰箱。每次只撿快壞掉的吃。決不允許其他人隨意地吃。

同事帶回家的東西,無論吃的還是用的,只要能帆培夠儲存一段時間,她都悄無聲息地收起來,直到其他人都忘記,直到她自己也忘記。

最令人受不了的是,她喜歡囤積塑膠袋。家裡的塑膠袋囤積了一大堆,同事懷疑,有的塑膠袋估計已經囤積了十年之久。然而,如果其他人需要的時候拿乙個用,輕則要承受她的白眼,重則要忍受她的謾罵。

只要別人用了她的東西,或者她不得不使用了自己所囤積的物品,她的心裡就會很難受,就算那僅僅是乙個塑膠袋,就算她囤積的塑膠袋已經老化掉渣。

囤積癖是我給她的定義,因為她是我所知道的人當中最當得上這個名的人。不過,囤積癖也並不總是以如此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它甚至就潛藏在你我這種自以為正常的人的行為中。

當我認真細讀《斷舍離》這本書之前,並不認為自己有囤積癖,也未曾認真思考過,自己內心總是存在的一股沉重感竟然是閒置物品所帶來的「怨念」。它雖然不明顯,但卻多多少少影響著自己的生活。

雜亂的房間,甚至都讓自己不想踏足;凌亂的衣櫃,甚至都讓自己沒有打扮的衝動;紛亂的思緒,甚悶謹至讓自己停滯了求知上進的腳步。

是什麼讓我們囤積瞭如此之多的物品?而我們的生活真的需要那麼多嗎?

書中提到了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我覺得普通人的囤積癖,這三種原因多多少少兼而有之。

就如我的父母,他們是生活習慣很好的人。家螞轎基裡的物品分門別類儲備齊全。同時,他們也是很節省和節約的人。

洗衣服的水要留著沖廁所;洗菜的水要留著澆花。乙個紙箱可以裝滿垃圾再扔掉;一件舊衣服可以送給鄉下的親戚。但凡我想扔掉一件不用的舊物,他們總是會問:

怎麼要扔掉呢?壞了可以修啊!

如果說不想要了或者不需要了。他們便會指責:太浪費了,多可惜啊!

覺得可惜,是阻止我們放棄閒置物品的最重要的一種心理。然而,《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卻認為,「可惜」成了很多人不用扔東西的赦免令,而不是真正的對物品的愛惜之情。因為物品要盡其用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而覺得可惜,恰恰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物品上,思考的主角是物品而不是人。是因為物品還能用,而不是自己需要它。這種心理往往把物品凌駕於人之上,久而久之,否定了自己的價值。

難道我們自己的價值還不及一件閒置的舊物嗎?

我精心推薦

斷舍離的作文,斷舍離的作文一篇

斷舍離何則?本性自然非矯勵所得自己做不到的違背本性的為什麼要去強迫呢!不如想想自己擁有什麼而別人沒有的。擁有別人沒有的,應因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別人由而你不曾擁有的,應做到 則其善者而從之 古人屈原曾說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這句話意不在世上萬物哥的其所,而在於物有所值,俗話說...

啞舍讀後感,讀《啞舍》有感

讀 啞舍 有感 讀了那麼多的 看了那麼多的故事,最後留下影響的也沒有幾個。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一下這部作品!古物背後的歷史,歷史背後的人生。它們在歲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每一件,都凝聚著工匠的心血,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屬於不同的主人,都擁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麼與眾不同,甚...

斷舍離是什麼意思

斷舍離 是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 不合適 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 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 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斷舍離 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圖書 斷舍離 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 斷等於不買 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