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和三峽有什麼不同點

2025-05-25 02:00:15 字數 3350 閱讀 5625

1樓:介傲兒市楠

徐霞客遊記》和《三峽》這兩篇文章有兩個主要不同點。

首先,《徐霞客遊記》是按照空間順序來描述的,而《三峽》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述的。在《徐霞客遊記》中,描述山川湖澤的篇幅較大,重在寫山,而《三峽》則先寫山,後寫水,重點在寫水。

其次,睜旅兩篇文章的表現手法也有所不同。《徐霞客遊記罩禪》運用了文學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側重於寫實,把人的情感融入到對自然景觀的描寫中,通過藉助自然景觀來抒發作者的感受。而《三峽》則是運用了文學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側重於寫意,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特徵進行客觀的描述,以傳達作者對景觀的理解和認識。

總的來說,《徐霞客物早塵遊記》和《三峽》在文章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樓:青島英茂匯

三峽引用漁歌作結,徐霞客遊物做戚記以描寫景物作結。

三峽是酈道元的一篇山水作品,這篇作品先寫山,再寫水胡虧,寫水,先寫夏季,再寫春冬,最後寫秋季,景物特點是林寒澗肅,淒涼悲傷,以此結尾,體現古人悲秋的寫作風格。

徐霞客遊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罩陵作的一部散文遊記,明末徐弘祖經34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

徐霞客遊記中「」的意思是什麼?

3樓:夏天西瓜格外甜

《徐霞客遊記》的「登山裡許,飛流汩然下瀉」的翻譯是: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見山泉汩汩地往。

下流瀉。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還被稱為「千古奇人

繼續往山上爬了一里多路,就看見汩汩地往下傾瀉的山泉。俯身鳥瞰山下風景,也有高聳、險峻的巖壁,泉水自巖壁的半腰處涓涓往外流出,旁邊有稀稀落落的竹子相互照應,讓人覺得有興致。但是已經登上三姑峰,來不及再回到此地細細欣賞,於是從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就到了換骨巖。

換骨巖就是幔亭峰的後崖,換骨巖前面有座尼姑庵。

從換骨巖後面架設的兩層懸梯,又登上另外一懸巖。懸巖不很深邃,環繞著山巔有如疊嶂。當地人用木板沿巖壁修築房屋,有的彎曲,有的筆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順著宛轉的巖壁修築。

登山裡許,飛流汨然下瀉。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業已上登,不及返顧,遂從三姑又上半里,抵換骨巖,巖即幔亭峰後崖也。

巖前有庵。從巖後懸梯兩層,更登一巖。巖不甚深,而環繞山巔如疊峰。

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曲真高下隨巖宛轉。

危:高;間錯:雜亂地分佈;

抱:圍抱;連絡:連續不斷地長滿;

國禁:朝廷禁止砍伐。

歷:經過;循:沿著,順著;

度:涉及,達到。

徐霞客(1587—1641),名巨集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別號,江陰(今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他從22歲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區進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間,幾乎每年都要外出進行地理考察,足跡踏遍了中國的16個省市。

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記錄下來,這就是聞名於世的《徐霞客遊記》。這本書以散文和日記體的形式,記載了徐霞客在遊歷中所經歷和觀察到的各種地理現象、自然規律、氣候狀況、動植物情況,乃至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習慣、經濟狀況等。

三峽和徐霞客遊記的寫作順序分別是什麼

4樓:網友

第1段總寫了三峽的地貌特徵,其餘3段以夏、春冬、秋為序描寫了三峽的四季景色。

文章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呢?

因為三峽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寫夏水。)

這篇課文是酈道遠為《水經·江水》所作註釋中關於三峽的一段,但不失為一篇很好的古**景散文。課文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也使讀者從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的寫作特點。

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看,不言而喻三峽是離不開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變化穿插其間,這就不能寫一時一處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詭譎的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寫出三峽的整體的富於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沒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寫不出三峽的美景的。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而用濃墨重彩描繪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在夏水一節,作者重點突出的是"沿溯阻絕"造成的水"疾",並未描繪自然景色。

不過,無論寫什麼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至於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水"為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遊記散文。

三峽》以凝鍊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壯麗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了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150來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眼底。

三峽 徐霞客翻譯

5樓:網友

長江水又流向東,流過西陵峽,江水從黃牛灘向東流入西陵界到峽口有一百多里,山勢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紆迴。兩岸高山重重地遮擋著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岸上的絕壁有的高達千丈,壁上的石頭的顏色和狀態,有很多類似某種什麼東西的形狀。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鳴叫的聲音非常清厲悽婉,在山谷間迴響著,清越不絕。(人們)所稱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說:「常常聽說峽中的水流很快,書本記載以及口頭傳說都用登臨此境令人恐懼相勸告,還沒有人稱讚山水美麗。到我來實地登臨這地方,一到那裡,感到特別欣喜,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

那層疊的山崖、秀麗的山峰,奇特的結構,異常的形狀,確實很難用言辭來敘說。山林裡樹木聳立,繁榮茂盛,竟在雲氣的外面。抬頭欣賞高山遠樹,俯身**江中倒影,愈熟悉這風光愈感到美好。

留連了兩晚,還沒察覺忘了返回。(我)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還)沒有過。已從中高興地欣賞到了這種奇特的景觀,是山水有靈氣,也該驚喜千古以來終於遇到知己了!」

《徐霞客遊記》有什麼意義

6樓:天堂聖魂丶拆徥

《徐霞客遊記》被後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在遊歷過程中曾經多次遭遇險境,這已經遠遠超越了遊玩的境界,而是徹徹底底的探險、冒險了。他的這種執著被現代的旅行家們稱為「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為那些富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的旅遊愛好者們所推崇的物件。世人視徐霞客為「遊聖」。

徐霞客遊記》是徐霞客的旅行探險傑作,對於地理學家是乙份珍貴的地理科學報告,對普通讀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遊指南,書中那一片片壯闊遼遠的風景,一座座高峻雄偉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動人們渴望冒險的心,在攀登中獲得樂趣,在探索中尋覓真知。

計算容積和計算體積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兩個概念的區別在於主體上,體積是指自身所佔的空間 溶劑是指容納其他物體的體積。由於容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所以,不少同學認為容積就是體積,其實,容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是有區別的 1 含義不同。如一隻鐵桶的體積是指它所佔空間部分的大小,而這隻鐵桶的容積卻是指它容納物體的多少。一種物體有體積...

夸父,女媧,精衛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都是神話中的人物夸父是巨人女媧人身蛇尾精衛是隻鳥 共同點就是都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的,不同點就是夸父追的是太陽,女媧補的是天,精衛填的是海。共工做事考慮周到,而夸父做事考慮不全面,不考慮後果,而且共工更加有正義感。我是這樣認為的。其實夸父也不壞。執著,永不放棄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都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奮...

三峽之秋有什麼特點,三峽之秋一天中三峽景物有哪些人特點

一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了一天當中三峽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三峽景色的讚美和熱愛之情。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寫秋天來臨,橘樹和柚樹果實累累,散發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氣息。第二部分 從第2自然段到結尾 寫中秋這一天的早晨 中午 下午 夜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