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舉對文人的發展有利還是有弊

2025-05-29 19:05:12 字數 1662 閱讀 8636

中國古代科舉的弊端是什麼?

1樓:牢問佛

引言:在古代,只有通過科舉的方式才能夠選拔出優秀的人才。而那時的清朝就用八股文作為考試的一種固定形式。

大家都派悶御在鑽研八股文,而忽略了真實的學問。這樣導致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出現了弊端,那對於中國科學考試的利弊你又知道多少?<>

首先是乙個非常開放的考試,吸引了不少寒門士族,因為這樣他們能才能夠進入政權,擴大了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而改變了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同時通過了這場選舉,給封建政權注入了活力,讓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營造了要刻苦奮促進了人們對文學的熱愛。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通過這種考試,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為在明清的時候實行了八股取士,它從內容上就嚴重地對前來參加考試的人有了束縛。很多人能夠為了能夠考得上,於是根本就不講究真正的學問。而這種影響而這種行為也對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也導致了中國科學落後的原因。

這樣的科舉考試根本就不利於知識的創新,也不更利於人才的培養,對於他們只是侷限在乙個部分沒有開啟思想的大門。<>

科舉制度罩臘的主要考試都是定期舉行,而唐朝科舉與宋初科舉每年舉行一次改為每一年或兩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鄉試第一名為解元,省試第一名為省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科舉考試是封建時代能採取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拓展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從而吸收到大量的社會人士進入統治階級。

科舉的利弊

2樓:站站xz小飛俠

科舉制度的利在於:有利於控制思想文化;科舉制度有利於教育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科舉制度能夠打破階級桎梏;科舉制度對各國選拔人才具有借鑑意義。弊在於:

科舉制度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科舉制度阻礙了科技和文藝的發展;科舉制度導致官場腐敗;科舉使學校成為科舉的附庸;科舉考試並非完全公平。

科舉制度的利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科舉制度有利於控制思想文化。政治經濟決定思想文化,但思想文化對政治經濟又有不可忽略的反作用,且不僅是維護國家安穩的保障還能成為顛覆**的有力**。書院有利於集中傳播統治階級的意識,選拔能夠為統治者效勞的擁護者。

2) 科舉制度有利於教育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科舉給予了士人權利和財富,得到熱切的追捧,而科舉考試不僅能夠滿足慾望還能傳播文化促進教育的延續和發展。

3) 科舉制度能夠打破階級桎梏。門閥階層壟斷仕途,阻礙了庶族階層的向上流動,科舉制度有利於打破壟斷,擴大統治階層。

4) 科舉制度對各國選拔人才具有借鑑意義。隋唐時期出現了文化交流,南韓、日本、越南均有效法我國的科舉制度,後經傳教士的影響,西方國家也吸收了科舉制度的優點。

科舉制度的弊端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科舉制度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標準化的考試禁錮了考生的思想,傳播有利於國家統治的思想而除去不利於統治的內容,考生不能自由發揮,逐漸喪失思想和進取意識。

2) 科舉制度阻礙了科技和文藝的發展。知識分子集中精力放在科舉考試上,嚴重脫離實際,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離,對於自然及其他方面關注較少。

3) 科舉制度導致官場腐敗。師門關係盛行,拉幫結派並且官官相護,科舉考試也腐敗,庶族階層的仕途渺茫。

4) 科舉使學校成為科舉的附庸。書院由獨立的組織逐漸依附科舉,科舉考什麼內容、如何考都會影響到書院。

5) 科舉考試並非完全公平。科舉考試逐漸腐敗,許多優秀的人才尚未被髮掘,貧苦人家沒有錢參與科舉考試,女子不能參加科舉。

古代科舉排名,古代科舉考試的排名情況

古代科舉考試的排名情況 狀元 榜眼 探花 進士 貢士 舉人 秀才 童生。科舉考試共分為四級 院試 鄉試 會試 殿試四級。1 院試未考中前叫 童生 童子 考中後稱 生員 秀才 2 鄉試每三年考一次,參考者秀才,及格者員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稱 秋闈 3 會試是在鄉試的基礎上開展的。時間是...

古代文人服飾的演變過程古代文人服飾的演變過程

原始社會服飾 公元前21世紀之前 戰國時人撰寫的 呂氏春秋 世本 及稍晚的 淮南子 提到,黃帝 胡曹或伯余創造了衣裳。從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飾演化史的源頭,可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 距今1.9萬年左右 遺址中,發現有1枚骨針和141件鑽孔的石 骨 貝 牙裝飾品。證實當時已...

古代科舉有多難嗎,古代的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其實古代科舉並不難。但是古代窮人多,大部分家庭是上不起私塾讀書的,所以讀書的人太少,個別有錢家庭讀書的再去掉一部分不好好讀書的。所以參加鄉試考上舉人的更少,當然,也有走後門的 當然難了,考的範圍廣,字跡也有要求,學習條件艱苦,作弊情況略嚴重!對科考人員要求比現在多,比如娼優子弟不可以科考!古代的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