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物質鼓勵呢?孩子的物質鼓勵是不是必須的?

2025-05-30 02:45:20 字數 3972 閱讀 8820

1樓:換成v型回家

小時候考了全班第一,班主任獎勵了我5塊錢,他還跟我說,好好學習,將來考清華北大。

那時候大山裡的我壓根不知道清華北大為何物,但是5塊錢的獎勵真的讓我高興極了。

這份高興一是代表著老師對我的肯定,被人肯定、認可,那可是乙個人的信心**。

二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5塊錢可以實現我好多的願望。然而,我並沒有把它們燃塌用於買別人手裡我所羨慕的玩具,而是絕大部分花於文具上了。

我只是從中抽出了三毛錢,買了三根冰棍,我,妹妹,弟弟各一根。

這份快樂不但鼓勵著我,連著弟妹也感受到讀書成績優秀的好處而更加努力學習了。

5塊錢承包了那個夏天的所有快樂,也給予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所以,對於要不要用物質來鼓勵孩子,在我看來,並不是非黑即白一分為二的對立選擇。而是偶爾使用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也未嘗不可。

但是,要強調的皮攜圓是,獎勵不是單純地因為分數。而是因為認真的學習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直面困難的勇氣以及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等等,反正找到孩子一兩個閃光點,而不是僅僅關注成績。

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是有乙個比較清晰的瞭解,可以對他的學習情況來一隱汪個客觀的且恰如其分的中肯評價。

譬如孩子考了100分,可以對他說:「孩子,這次你的作文沒有扣分,你看堅持寫日記和閱讀課外書,真是有作用的呢!對於這個進步,你是不是很高興哩?

我也很高興,為這個進步,咱們一起慶祝慶祝,給你乙個小獎勵好不好?」

又或者:「孩子,這次算術沒有出錯,看來平時做錯題本是有效的呢。有錯不要緊,我們抓緊找到改正的方法才是關鍵。

你的努力換來了100分,是不是很高興哩?咱們一起為進步去慶祝慶祝,好不好?」

以上這些話,讓孩子既看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見了,又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關注和支援,這不是乙個人內心生出力量的源泉麼?

同時,也沒有營造出唯分數論的後果。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也會給孩子物質獎勵,以肯定她的努力付出。

像我孩子跳舞堅持打卡,我會為她的堅持而獎勵;

如果跳得很好,就為她的認真態度而獎勵。。

當然,這只是時不時用,而不是經常。

能起到驚喜的作用就行,太頻繁了,反而顯得平常而失去動力。而且,真的有可能形成孩子為了獎勵而讀書的不良心理。

2樓:中紹元

孩子要物質獎勵那一刻我猶豫了,我內心覺得不應該答應孩子的這種行為。

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渣搭慣,太過於功利,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以後走上社會很不利,一旦步入社會,進入公司,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主動學習,沒有人會逼著你或者獎勵你去學習一些新的事物。凡事都得靠自己,這個時候可能因為主動學習能力差而吃虧。

可是換個角度,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懂得自我激勵,明確具體的目標。而年紀小的孩子如基拿,他們往往不會思考的那麼長遠,所以與其告訴孩子,學習可以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可以讓他們上一所多麼好的大學,畢業後可以找到乙份多麼輕鬆的工作,不如給些實在的玩具激勵鋒鬧來得實在。

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對孩子說「期末考高分就給你獎勵」還不如說「讀完一本書就給你獎勵」。這也意味著,獎勵孩子學習後的結果,不如獎勵他們的投入。另外,獎勵的目標參考應該是越具體越好。

該如何給到孩子獎勵了。

1) 採用具體、物質性的獎勵品,而非只是給他們抽象的讚美而已。

2) 採用孩子最喜歡、最在意的獎品,而非他可有可無的獎品。

孩子的物質鼓勵是不是必須的?

3樓:我的小哲哲

很多家長之所以喜歡使用物質獎勵,和家長的閱歷或者工作環境有關,他們扮鍵將孩子當成了與自己同齡的人,所以才會有這種舉動。

但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進行物質獎勵的時候,卻忽視了這一獎勵方式能否帶來正面效果,所以才會有許多問題的出現。

1、認為可以給孩子帶來動力。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並不認同家長的這一想法,因為物質獎勵雖然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多動力,但是這種動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孩子對這一物質失去了興趣,那麼這種方式就失去了原本想要達到的效果。

所以物質獎勵並不能一直達到最好的效果,很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獎勵方式帶來的效力會越來越弱。

2、認為滿足孩子物質需求更重要。

有些家長在小的時候,物質條件並不是特別好,可能想買乙個心銷缺基儀的玩具,都要等上很久才可以。

因此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後,這類家長會認為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更重要,這樣不需要孩子為了某個東西,而要期盼很久。

所以家長會採用物質獎勵的方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但這種做法並不妥當。因為家長只是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給了孩子。

例如:孩子想要的明明是一虧謹箱蘋果,可是家長卻給了一箱香蕉。那麼這種錯誤的滿足,就很難讓孩子達到真正的滿足,也會讓家長給錯了孩子動力。

3、認為孩子可以更加聽話。

有些家長之所以認為物質獎勵是種非常不錯的教育方式,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只要被滿足了就會非常開心,這樣孩子就能更加地聽話。

但事實上,過度的物質獎勵只會讓孩子失去動力,無法激發出孩子的內心興趣,這也就很難達到家長最初的目的。

甚至有些孩子會因為這種過度獎勵,產生非常強烈的叛逆行為。因為家長的這種舉動會讓孩子覺得,家長通過金錢就可以控制住自己,所以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希望通過自己的叛逆進行反抗。

孩子需要物質激勵嗎?

4樓:鮑漫

當然需要了,適當的物質獎勵灶陵對激扮辯汪勵孩子是廳仔有很大作用的。

5樓:蘇小蘇

鍾校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可以更優秀,所以很多的父母對自己孩子教育都是非常的關注。

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多的父母就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他們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和輔導班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好。

但是我們也看到,雖然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教育問題十分關注,但是。孩子學習成績可能很一般,甚至不太好。所以為了能夠激勵孩子努力去學習,提公升自己,有一些家長會用一些物質條件去激勵孩子。

比方說家長會答應孩子如果他學習成績很好的話,就會給核舉派他買電腦或者是買孩子喜歡的東西。

對於這樣用物質激勵孩子的學習很多人想知道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於部分家長來說,他們可能認為這件壞事。

因改賀為很多孩子他們需要的物質都是一些玩具,比方說有很多孩子都想要電腦。當他們得到電腦之後,他們成天就沉迷在電腦答握之中,甚至天天的打遊戲。樣最終不僅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休息,睡眠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

所以有些家長就認為通過這樣的物質激勵孩子的方式,其實不太好。

但是我們也看到大部分的家長其實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激勵孩子。因為這樣的確會有些效果,但是家長在激勵孩子的同時也會給孩子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建議。這樣就可以正確的引導孩子。

讓孩子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也能夠合理的去玩,這樣就可以讓孩子不斷的激勵自己,也可以讓孩子玩耍是更加的合理相信真是通過父母對孩子激勵和引導一定可以讓孩子學習成績更好,這樣就會讓每乙個孩子未來可以更優秀。

為什麼不要用物質鼓勵孩子學習

6樓:永恆的幸福快樂

一、容易令孩子沉迷於物質享受。

如果父母習慣用物質來鼓勵孩子,會令孩子變越來越貪婪,甚至沉迷於物質享受。隨著孩子的長大,他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他所要求的物質獎勵,自然也是要不斷地提**值的。當孩子不伍鎮轎再滿足於一般的物質獎勵時,他想要的東西,可能會超過父母的承受能力。

用物質來激勵孩子有很多弊端。

二、物質獎勵的時效性短。

有的家長喜歡以現金作為獎勵,例如,孩子考了100分,就獎勵孩子100元,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直接與金錢掛鉤。這種做法,可能在短期內會對孩子起到強烈的刺腔肆激作用,但是,從長遠來說卻是非常有害的。

三、不能激發孩子的自覺性。

父母激勵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自願、自覺地學習,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獲得進步。而物質獎勵只是一種外在的、表層的東西,不可能真正激發孩子的自覺性。興趣才是孩子行為的內在動力,所以,家長只有激發孩子的興趣,才能真正達到激勵的目的。

孩子最希望的是父母能始終如一地支援他,陪伴他,所以,有旅槐了家長的陪伴和支援,孩子才會覺得安心和滿足。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陪伴孩子的同時,運用一些小技巧,讓孩子發現自身的價值,發掘孩子身上的潛能。

關於 父母對孩子學習的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哪個更重要 辯論賽的

精神獎勵!有時候物質獎勵會給孩子一種依賴性!比如 作作業,他可能在想等我做完了,就會有什麼什麼東西了!可能把心思都放在了,物質上!孩子小時候,物質鼓勵的效果勝於精神鼓勵,長大以後,則是精神鼓勵勝於物質鼓勵。當然還要考慮家庭環境。父母對子女學習的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哪一個更重要 辯論賽 其實我們想一想,...

部分家長用物質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大家覺得這一做法可取嗎?

用物質獎勵來鼓勵 誘導孩子學習,這樣的方法雖然可取,但是也是需要視情況而定。合理的獎賞方式,既不會讓孩子驕傲自滿,又能給孩子帶來滿滿的自信心,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與關懷,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第一,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誰而學。孩子的學習是為他自己學習的,不是為了爸爸媽媽,更不是為了爺爺奶奶。如果給他物質獎...

孩子的作業家長要不要檢查,家長要不要給孩子檢查作業

你都檢查了,老師幹什麼?並且老師無法準確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利於老師教學工作。現在大部分家長都存在這種問題 最好就檢查一下 有什麼做的不對也可以從旁指導一下 家長要不要給孩子檢查作業 小學老師一般會要求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家長們也有自己的難處和困惑,擔心孩子會養成依賴的習慣,應該如何做效果才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