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背叛者丶
姚安地域民俗傳統節日2月8是龍華會節。
龍華會,起源於宋末元初,因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大野罩在光祿龍華山舉行而得名,是姚安脊滾境內歷史淵源最長的傳統民間節日。
宋末,元世祖平雲南,大理國滅。國王段興智奔昆明,相國高泰祥回姚調集三十七部兵力抵抗元兵,被元兵押回大理,斬於五華樓。泰祥親屬子女被迫離散。
其女菩提痛國破家亡,兄弟離散,乃出家於臥佛庵(今龍華寺),將出生時印度僧人所贈菩提樹籽種植於寺後,以佔兄弟之聚散,九植皆茁。後兄弟九人皆無恙,於農歷二月初八相聚於光祿。自此,高氏子女團聚之日便成為傳統節日流傳下來滾鬧,至今已七百餘年。
清人趙鶴清詩曰:「歲歲早春天,尋春到佛前,二月八日,遊人萬萬千千,喜連連,相約飛鳳山頭見。」可見龍華會規模之盛況。解放前至1984年,中斷了三十年,1985年恢復龍華會。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是姚安的叫「龍華會」主要活動是舞龍、和到寺廟裡面進香。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3樓:知道生活家
1、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2、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 3、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4、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 5、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6、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8、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4樓:困難解決局
傳統節日形成,是乙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5樓:千山鳥飛絕
中國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曆:
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
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曆:
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正月初一)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乙個重要節令。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6樓:呼染竇橋
農曆節日: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吃餃子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吃湯圓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吃粽子農曆七月初七乞巧節(中國情人節)
該幹嘛幹嘛。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家庭團圓日。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也團圓吧。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臘八粥啊。農曆臘月二十四傳統掃房日。
已經被人們遺忘了。
陽曆節日: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3月3日全國愛耳日。
3月5日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4日中國青年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6月6日全國愛眼日。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
10月28日中國男性健康日。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消防宣傳日。
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
1春分月圓後的第乙個星期日復活節(easter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間的任一天)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mother's
day)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father's
day)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國國防教育日5
7樓:慕芷琪接荏
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4—6日之間)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等。
8樓:筆bbbb記
春節(農曆。
正月初一)上元節,也叫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寒食節(公曆4月4日)
清明節(公曆4月5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中國的情人節(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又名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下元節(農曆十月初一)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除夕(農曆臘月廿九或三十)。
9樓:飛香之潘秋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
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陽曆12月21~23日)、歲除(年尾最後一天)
等。 1、春節,即農曆新年,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2、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乙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3、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乙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4、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5、七夕節,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
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
什麼是節日民俗
10樓:網友
節日民俗即傳統節日民間風俗,是指乙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如我國春節的民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11樓:歲月不寒
就是在節日裡乙個地方老百姓的民風民俗、生活習慣,如有的地方過年吃餃子,這就是節日民俗。
12樓:網友
是問這個詞的意思還是?顧名思義就是一些民俗習慣和節日,如果具體要節日的話,我們平時過的潑水節啊、鬼節……都算是節日民俗了。
13樓:憶江山如畫
我想應該是:我們中國不是有許多民族,而且各個地方風俗習慣都不相同,就是說某個地方的一種風俗節日!
14樓:幸福的吖
就是通過古人創造的節日,而去慶祝!!
15樓:網友
總之,能放假的節日就是了。。。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資料
16樓:網友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17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4.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三(公曆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聯絡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
貢川的節日民俗或由來,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有 1 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 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 過年 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 貼春聯 掛年畫 貼窗花 放爆竹 發紅包 穿新衣 吃餃子 守歲 舞獅舞龍 掛燈籠等春節習俗。2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正...
簡短介紹回族民俗習慣和傳統節日,簡短介紹回族民俗習慣和傳統節日二十字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 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 聖紀節等。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講究衛生,不吃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回族人的傳統節日和習俗 簡介回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 新疆 青海 河北以及河南 雲南 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是回回民...
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民俗活動啊,急,作業
敲鑼打鼓 跑旱船 秧歌 拉歌 高蹺 落子 舞龍舞獅 九月九日,登高山,去掃墓 中國傳統節日民俗活動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哪些活動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 版過程,這些權節日從遠古走來,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團圓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