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天外空汗漫」怎麼解釋

2025-06-17 13:15:08 字數 1500 閱讀 4987

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的「是天外空汗漫」怎麼解釋??詞有什麼深意??

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

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大意是:還是在那天外廣闊的宇宙,空無所有,只有浩浩長風把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

稼軒寫這首詞不只是馳騁藝術才思而已,其中也有著作者對客觀自然現象的深入觀察,作出了大膽的猜測。在詩詞中,向月亮發問,前已有之,不算什麼發明創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幾時來,我今停杯一問之」,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然而,這首詞中所提出的一些疑問,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現象的大膽猜測,卻是前人所不及的。

月亮繞地球旋轉這個科學現象的發現,曾引起天文學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

三、四百年,宋代詞人辛棄疾在觀察月公升月落的天象時,已經隱約猜測到這種自然現象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一向被推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謂「豪」,就是豪縱跌宕,橫絕古今;所謂「放」,就是雄放恣肆,別開天地。辛棄疾的詞,的確達了這種境界。他這首用《天問》體寫詞,通篇設問,一問到底,這在宋詞中是一創格,表現出作者大膽創新、不拘一格的藝術氣魄。

它打破了詞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氣對月發出一連串的疑問。詞的用韻也完全適應豪縱激宕的感情,讀起來一氣貫注,勢如破竹。並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詞,使詞這種形式更能揮灑自如地表現思想感情,給作品帶來不可羈勒的磅礴氣勢。

並且,這首詞還有其另外一層含義,即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在這首詞中,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徵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奸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是什麼意思

2樓:網友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今晚的月亮是多麼可愛,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去呢?是另外還有乙個人間,那邊剛好看到你公升起在東頭呢?還是在那天外廣闊的宇宙,空無所有,只有浩浩長風把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

它象一面飛入天空的寶鏡,卻不會掉下來,難道是誰用一根無形的長繩把它繫住了嗎 ?月宮裡的嫦娥直到如今沒有出嫁 ,不知又是誰把她留住了呢 ?

汗漫:空無所有,渺不可知。

部分資料參考自古詩文網)

天文學對空的解釋是怎樣的?空是指一樣都沒有嗎?並且空無限大的嗎

天文學對 空 的解釋是 一 物質塵埃密度很小的空間區域 空也是指肉眼看不見或很少的物質存在的空域 數學上的空為絕對的無物質成份 哲學上的空有相對空與絕對空 相對空為物質密度與體量點空間的比率限小時,相密度較大的空間為空 有可見物質的空與不可見物質的空 有空氣空房子,就是不可見的相對空 但是有不可見的...

易經是怎麼解釋的,《易經》中的易怎麼解釋?

官方答案 易經 也稱 周易 或 易 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 姬昌 根據 河圖 洛書 演繹並加以總結概括而來 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 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

請問高手,我的電腦E F 盤是空的怎麼已佔用空間500多k

我本人使用的是硬碟為40gb的老電腦,當時安裝windows 98作業系統,系統分割槽為5gb。前不久升級成windows xp,打上sp2補丁。一段時間後硬碟告急,工作列處總提示系統盤空間不足。滑鼠右鍵點選系統c盤,選擇 屬性 果然剩餘空間不到幾十mb。但是選擇c盤下的所有檔案,檢視大小,也只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