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025-06-18 23:50:22 字數 1329 閱讀 2685

1樓:網友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2樓:長鬍子南方狼

運用了頂針,誇張的修辭。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樓:老史聊財經

運用比喻。

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這兩句之前,有「噫吁戲,危乎高哉!」四句的意思是,啊,高啊,高得出奇而又危險!通向蜀地的道路是如此艱難,難得簡直超過攀上青天。

詩人站在其高萬仞的秦嶺腳下,仰頭張望,一種極為強烈的感嘆之情油然而生,「噫吁戲」的感嘆詞脫口而出,感慨萬端。嘆之不足則歌詠之,於是信口詠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千古名句。這句詩,比喻新穎,誇張奇特,又富於真實感,令人讀之難忘,千古傳頌,遂成不朽。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使用的修辭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使用的頂真修辭手法!頂真,也稱頂針,聯珠,蟬聯。

就是鄰近的句子首尾相接,用前句末尾一詞作下一句的第乙個詞,上遞下接,使結構緊密,語意連貫,聲音流暢的一種修辭方法。 這句句子第二句第乙個字難,接上一句最後一字難,所以是。

5樓:匿名使用者

用頂真了,這句還用了誇張的手法。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什麼修辭手法

6樓:匿名使用者

修辭手法是誇張。

望,謝謝您!~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使用的修辭手法是頂真嗎,不算誇張

7樓:網友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使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還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而且主要是誇張的修辭手法。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什麼修辭手法 

8樓:周鴻禎融策

誇張、頂針。

難於上青天」的感嘆,在詩中三次出現。第一次出現,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點出了主題:「蜀道難行」,定下全詩的基調,並從「山高」的角度指明蜀道之難;第二次出現,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是寫國情之險惡,戰禍之頻繁。

這三句分別是感情的爆發、延續和收束。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反覆強調蜀道的艱難,使全詩主旨明確。

蜀道難,難於青天之上 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9樓:石落驚濤

誇張的修辭手法。蜀道再難,也難不過登青天。

10樓:虎鈐

誇張。屬於擴大誇張,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處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后一句是什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下句

蜀道難作者bai 李白du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zhi,難於上青dao天!蠶叢及魚鳧,開專國何茫然。屬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出於哪本書

屬於西南地區。蜀為四川簡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蜀 指的是四川。青藏高原,橫斷山脈。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的原因 70 是地理條件的限制,四川處於盆地多山!採納一下,謝謝!四川 重慶兩地在三國時代隸屬蜀國,境內四面高山,圍住一塊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國.北面大巴山,東面巫山,南有大涼山,西面是雪山高原,把這盆...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屬於哪一地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指的是從哪到哪

屬於西南地區。蜀為四川簡稱。蜀道是指從陝西 甘肅等地進入四川的道路,唐大詩人李白有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的詩句。劍門蜀道則是指以劍門關一帶的蜀道。劍門關距廣元較近,因此,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主要是指廣元經劍門關 劍閣到綿陽這一線的風景名勝。範圍再擴大一些,則可以把江油 平武的風景名勝也包括在內。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