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全結構式觀察的實施步驟

2025-06-19 09:55:31 字數 4039 閱讀 5007

教育學 什麼是全結構式觀察與結構式教育觀察,半結構式教育觀察,準結構式教育觀察?後兩個課本上就沒有

1樓:網友

看起來這是要考教育學研究生的節奏吧?!教育觀察研究中,按照觀察實施的方法來分,分為結構式和非結構式的。結構式的觀察也稱為全結構式觀察,是有明確的目標、問題和範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和合理設計的可控性的觀察,這種觀察能夠獲得翔實的材料,並能對觀察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

常用語對研究物件有較為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涵毅教育提示你,非結構式觀察則是對研究問題的範圍目標彈性,然後內容和步驟不預先設定,也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結構性的觀察。通過這兩個定義,你肯定就知道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了吧?!

全結構式的缺點是不太適合具體的應用,非結構式的缺點是得到的資料不好整理,等等。至於另外的兩個,基本是用來混淆視聽的,所以,你直接忽略即可啦。

課堂觀察實施的步驟有哪些

2樓:司徒輝

1.課堂觀察前的準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

2.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

3.課堂觀察後的工作,資料的分析和結果的呈現。

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

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課堂研究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

課堂觀察有助於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營造學校的合作文化。

教師要開展課堂觀察,就要改變原來單兵作戰的工作方式,從教學上的孤立的個人主義。

走向合作的專業主義。

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在心理與行為上會發生一些變化,變得開放、民主與善於合作,這些變化會感染同伴,影響組織,進而使學校變成合作共同體的聯合體。

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通過課堂觀察,教師藉助合作的力量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

在真實的課堂裡,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學生通過傾聽、與教師對話、交流建構自己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行為,獲得新的認知與情感體驗。

3樓:晗揚起航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 一、課堂觀察的定義和意義 (一)什麼是課堂觀察 觀察對課堂的執行狀況進行紀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作為專業活動的觀察與一般的觀察。

簡述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型別

4樓:網友

一)按觀察的情境條件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

自然情境中的觀察法。

能收集到客觀真實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觀察物件的外部行為表現。具體包括自然行為的偶然現象觀察和系統的現象觀察。

實驗室的觀察:計劃嚴密,有利於**事物內在的因果聯絡。

二)按觀察的方式分為: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

直接觀察:憑藉人的感官,在現場直接對觀察物件進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觀具體。

間接觀察:利用一定的儀器或其他技術手段作為中介對觀察物件進行考察。

三)按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

的活動分為: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參與性觀察:研究者和被研究物件一同處於相同的環境中,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在參與活動中進行隱蔽性的研究觀察。如:

人類學家深入偏遠地區對落後地區部落和氏族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宗教信仰。

社會文化與藝術的研究。

非參與性觀察:不要求研究人員站到與被觀察物件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觀者」身份,可公開也可採取秘密的方式進行。非參與性觀察結論可能比較客觀,但易表面化,不易深入瞭解。

四)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有明確目標、問題和範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和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能獲得翔實的材料,並能對觀察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它常用於對研究物件較充分了解的情況下。

非結構式觀察:對研究問題的範圍目標取彈性態度,觀察內容專案與觀察步驟不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方法較靈活,但獲取材料部系統完整,多用於探索性研究及對觀察物件不甚瞭解的情況。

觀察可分為哪些類別並各舉一例

5樓:笨笨熊**輔導及課件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觀察研究分為以下種類。

一)自然情景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

按觀察的情景條件分。

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包括自然行為的偶然現象觀察和系統的現象觀察,能收集到客觀真實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觀察物件的外部行為表現。

實驗室的觀察,由實驗法特點所決定,這種觀察有嚴密計劃,有利於**事物內在因果聯絡。

二)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

按觀察的方式分。

直接觀察是憑藉人的感官,在現場直接對觀察物件進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觀具體。

間接觀察是利用一定的儀器或其他技術手段作為中介對觀察物件進行考察,這類觀察突破了直接觀察中人的主觀能力的侷限,擴充套件了觀察的深度和廣度。

三)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類分。

參與性觀察,研究者直接參加到所觀察物件的群體和活動當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參與活動中進行隱蔽性的研究觀察。

非參與性觀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員站到與被觀察物件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觀者」身份,可採取公開的,也可以採取秘密的方式進行。

四)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

結構式觀察是有明確目標、問題和範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和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常用於對研究物件有較充分了解的情況下。

非結構式觀察則是對研究問題的範圍目標採取彈性態度,觀察內容專案與觀察步驟不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多用於探索性研究,用於對觀察物件不甚瞭解的情況下。

簡述觀察法實施的步驟

6樓:網友

1、觀察法準備階段。

1)檢查檔案,形成工作的總體概念:工作的使命、主要職責和任務、工作流程。

2)準備乙個初步的觀察任務清單,作為觀察的框架。3)為資料收集過程中涉及的還不清楚的主要專案做乙個註釋。

2、進行觀察。

1)在部門主管的協助下,對員工的工作進行觀察。

2)在觀察中,要適時地做記錄。

3、進行面談。

1)根據觀察情況,最好再選擇乙個主管或有經驗的員工進行面談,因為他們瞭解工作的整體情況以及各項工作任務是如何配合起來的。

2)確保所選擇的面談物件具有代表性。

4、合併工作資訊。

2)進行資訊的合併:把所收集到的各種資訊合併為乙個綜合的工作描述,這些資訊包括:主管、工作者、現場觀察者、有關工作的書面材料。

3)在合併階段,工作分析人員應該隨時獲得補充材料。

5、核實工作描述。

1)把工作描述分發給主管和工作的承擔者,並附上反饋意見表。

2)根據反饋意見有,逐步逐句地檢查整個工作描述,並在遺漏和含糊地方做出標記。

3)召集所有觀察物件,進行面談,補充工作描述的遺漏和明確其含糊的地方。

4)形成完整和精確的工作描述。

7樓: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物件,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複性。常見的觀察方法有:

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物件。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侷限性,觀察者往往要藉助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影機等來輔助觀察。

中文名觀察法。

解 釋。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觀察。

種 類。自然觀察法、設計觀察法等。

作 用。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

優 點。觀察的資料比較真實。

缺 點。受時間的限制。

8樓:漫步白雲端

教育觀察法的基本步驟:

1)界定研究問題,明確觀察目的和意義;

2)編制觀察提綱,進入研究情境;

3)即時觀察,收集、記錄資料;

4)分析資料,得出研究結論。

求下面結構式的命名,求下面這個結構式的化學名稱知道怎麼命名的也行,謝謝各位大神了

圖中化合物的命名 12 2 苯基乙酸 2 phenyl acetic acid.13 4 甲基苯甲醯氯 4 methyl benzoyl chloride.14 3 甲基環己甲酸版 3 methyl cyclohaxane carboxylic acid.15 2r 2 羥基丙權酸 2r 2 hyd...

O2的結構式O2的結構式為什麼是O

你對於化學還挺感興趣的麼!按照原子軌道理論,o原子的l層6個電子有兩個填充到2s亞層中,其餘四個填充到2p亞層的三個軌道中。當o原子結合形成o2分子時,按照分子軌道理論,它的成鍵基本上只與p亞層的那四個電子有關,兩個氧原子共有六個能量相等的p層軌道,成鍵時,這六個軌道按能量由低到高分成四組 西格馬2...

麥芽糖的結構式是什麼

麥芽糖的結構式如下 麥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屬雙糖 二糖 類。麥芽糖是澱粉 糖原 糊精等大分子多糖類物質在 澱粉酶催化下的主要水解產物,再經麥芽糖酶催化,則被水解成兩個d 葡萄糖分子。麥芽糖是白色針狀結晶。而常見的麥芽糖是沒有結晶,而且在烹調時由於加入了蔗糖,令白色的麥芽糖亦轉至為金黃色,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