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需移死地,軍諱殺降兵是什麼意思

2025-06-20 03:30:24 字數 4170 閱讀 1243

1樓:百小度

戰需移死地,就是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佈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軍諱殺降兵,古語有云「殺降不祥」,所謂殺降 ,就是指殺俘虜。這樣只會是敵人英勇反抗,不投降,戰很難打。

自古都有「殺降不祥」說法,殺降者大多沒有善終嗎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只是為了止戈為武,畢竟戰爭是殘酷的,而且仇恨會一直延續仇恨,正如耶律楚材跟成吉思汗說的那樣,不斷殺只會燃起新的仇恨,很多事情就說不清楚了。

項羽坑殺20萬秦軍,最後自刎烏江。

日本人虐待戰俘,最後捱了兩顆原子彈。

其實殺投降的無異於樹立敵人,既然投降是死,何不戰死到最後一刻,當然殺得太厲害,如項羽,推劉邦入關中的那種就另說,不過樹敵太多,最後被老農所騙,自刎烏江,可見天理迴圈。

3樓:雪糕愛吃香芋味

不是不詳,是不人道,而古話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人道的行為會帶來許多人的不滿和報復。

戰爭的目的是解決爭端的一種方式,是人類目前最大規模的武力方式,但「解決爭端」才是最終目的。

投降,就是放棄堅持自己的立場,那麼爭端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你想想看,如果你得罪了乙個人,而你道了歉,賠了禮,但那個人依舊不依不饒,通過各種手段對你咄咄相逼。

你無路可退,你必然會想盡辦法與他作對並取得勝利,不然損失的就是你自己。

所以古代殺死投降之人的人,通常別人都會對這種人抱有恐懼,因為與他作對,一旦失敗必死無疑。但恐懼帶來的是強烈的殺心,因為心裡知道,一旦招惹到這種人,一定要消滅他,不然以後死的是自己,這種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自己的。

善待俘虜,對士兵來說是投降的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條件,士兵寧願戰死也絕對不會投降。

帶凝和寒的詩句有公尺有?

4樓:留下一片林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撾鍾高飲千日酒,卻天凝寒作君壽。——十一月》李賀青樓昨夜東風轉,錦帳凝寒覺春淺。

《早春曲》戴叔倫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菩薩蠻》魏夫人凝寒和氣,沈陰霽色,大旱滂沱雨。——青玉案》王之道霜結凝寒夜,星輝識曉晴。

《南歌子》趙長卿千山積雪凝寒碧,夢入楓宸繞御床。——閩中回》牟融花匠凝寒應束手,酒龍多病尚垂頭。——正月十五惜春寄襲美》陸龜蒙月送綠陰斜上砌,露凝寒色溼遮門。

《越州使院竹》方幹煙鎖翠嵐迷舊隱,池凝寒鏡貯秋光。——題仙居觀》杜光庭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無題》魯迅。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李白。

孤島待寒凝片月,遠山終日送餘霞。——和襲美褚家林亭》陸龜蒙。

5樓:網友

妾念君意凝眸,寒宵不思愁~!

6樓:莫沾衣小靜

促拍滿路花(瑞香) 宋 呂勝己。

名花無影跡,寒氣日淒涼。人間千萬樹,歇芬芳。紫微宮女,仙馭降霓裳。名在仙班簿,不屬塵凡,洞天密鎖雲窗。

遺璫連寶珥,人世識天香。凝寒承雨露,傲冰霜。凌仙仙子,邂逅水雲鄉。更約南枝友,遊遍江南,共歸三島扶桑。

塞下曲】 唐 姚合。

磧露黃雲下,凝寒鼓不鳴。戰須移死地,軍諱殺降兵。

印馬秋遮虜,蒸沙夜築城。舊鄉歸不得,都尉負功名。

冬晚姚諫議宅會送元緒上人歸南山】 無可。

禪客詩家見,凝寒忽告還。分題回諫筆,留偈在商關。

盤徑緣高雪,閒房在半山。自知麋鹿性,亦欲離人間。

青玉案•有懷軒車山舊隱 王之道。

半年不踏軒車路。 彷彿過、長橋去。 貼水行雲風送度。

兩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嘗遊處。 黃鸝休嘆青春暮。 出谷遷喬舊家句。

天意從人還許訴。 凝寒和氣,沈陰霽色,大旱滂沱雨。

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什麼意思

7樓:網友

這句話的意思是: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出處: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

原文選段: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譯文:施行超越慣例的獎賞,頒佈不拘常規的號令,指揮全軍就如同使用乙個人一樣。向部下佈置作戰任務,但不說明其中意圖。

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將士卒置於危地,才能轉危為安;使士卒陷於死地,才能起死回生。軍隊深陷絕境,然後才能贏得勝利。

所以,指導戰爭的關鍵,在於謹慎地觀察敵人的戰略意圖,集中兵力攻擊敵人一部,千里奔襲,斬殺敵將,這就是所謂巧妙用兵,實現克敵制勝的目的。

8樓:成都新東方

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出處: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9樓:素衣掩紅妝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破釜沉舟,不留後路地去做好一件事,不要瞻前顧後,舉棋不定,要信心滿滿,勇往直前。相信通過努力,能夠成功。

解釋: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10樓:網友

出自孫子兵法,指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將自己置於最不利的位置,來發揮自己的最大力量甚至潛在力量,以此來奪得勝利。 比較有名的戰例,韓信的背水一戰,當時韓信所率領的軍隊都是散兵遊勇,缺乏訓練,且人數稀少(幾萬人,敵人號稱20萬),正常陣地戰是基本必死。 但是韓信背水佈陣,且出2000奇兵偷營,最終大勝趙軍。

11樓:網友

意思是:後比喻事先斷絕無退路,就能下定決心,取得成功。

兵戰興邦論,義兵慎戰論,偃兵廢武論是講什麼內容

12樓:網友

兵戰興邦論,就是指進行戰爭對於國家興盛有益處;

義兵慎戰論,就是指師出有名但謹慎用兵;

偃兵廢武論,就是「國防不必要論」,也就是說世界大同,由於消除了戰爭也就不需要軍隊了。

我國著名的兵法有: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

在著作出版方面:

國內有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吳如嵩的《孫子兵法新論》、該會副會長於汝波的《孫子兵法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該會副會長洪兵的《孫子兵法與經理人統帥之道》、該會副秘書長黃樸民的《新讀孫子兵法》、該會副秘書長劉慶的《兵法商戰基本原理》。

北大國際mba教授胡大源編著的《孫子兵法體驗戰略教程》、蘇州孫武子研究會會長管正的《孫子兵法與行政管理》。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大量孫子兵法應用方面的著作和**,非常有價值。

國外有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撰寫了《兵法經營學》。馬來西亞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呂羅拔的《我與孫子》、《孫子兵法散論》,《the iraq war in the eyes of sun zi》。

加拿大馬克馬斯特大學金融、工商經濟學教授陳萬華和南開大學管理學系教授陳炳富合著《孫子兵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一般運用》。最近美國出版的一本有影響的新書――《經理人的六項戰略修煉――孫子兵法與競爭的學問》。

白起坑殺40萬降兵是在那場戰役中?

13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遺址趙孝成王四年(西元前262年),秦軍伐韓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南韓上下大為恐慌,議獻上黨以息秦兵,郡守馮亭不願入秦,遂派使者向趙請降,趙王欣然接受上黨。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齕率軍再攻上黨,趙遂命廉頗率軍赴援,與秦軍相持於長平。

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間於趙,七月,趙人換將,以趙括代廉頗出戰,大敗,趙卒被坑四十萬。

二戰中,德國陸軍和美國陸軍,哪個更強

德 隊全盛時期是在 巴巴羅薩行動 之前!那個時候西線剛剛結束,德軍在 敦刻爾克 輕鬆繳獲了 兩千輛坦克,三十萬支步槍,超過四百萬發子彈,而空軍人員參與了閃擊波蘭,黃色方案,白色方案,擁有大量的實戰經驗。這個時候的美軍人數坎坎十萬人,而且戰術思想還停留在一戰時期,而德軍的空軍掩護裝甲突擊戰術已經成熟,...

剛剛移盆的橘子是否需要修枝摘葉?室內養殖需要主意什麼,普通的大橘子,非金桔

可以摘除1 3 1 2的葉子,結合修枝進行,在室內養殖也可以不摘葉。盆栽金桔換盆的方法是 1 先將金桔從盆中磕出,用剪刀將外面過密的根鬚剪掉。2 盆栽金桔的新盆大小要視金桔的生長情況而定,如果生長好的應選擇大盆,盆底也需用碎瓦片做好排水層,墊一層土後放入幾片瓦片,再墊一層土,然後將金桔放在土上。盆栽...

二戰最強的空軍是哪個國家的二戰最厲害的軍隊是那個國家?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機美國根本沒有對手,b29綜合能力太強,9噸載彈量6000公里航程,因為航程遠載彈量大所以才能扔原子彈,b17有8噸的載彈量也很好但航程只有3000公里。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載彈量不錯有10噸但是自衛能力弱和航程只有2800公里劣勢明顯。德國二戰根本就沒有戰略轟炸機。蘇聯pe8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