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
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 上演圍魏救趙的李秀成。
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西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
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
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
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
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試題:「成語圍魏救趙出自哪個戰役」的答案及解析
2樓:missbear說
圍魏救趙〞是乙個漢語成語,讀音:wéi wèi jiù zhào,釋義: 原指戰國時期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特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亦即用包抄敵人後方來迫使其撤兵的戰術。
戰國時(西元前353年) 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
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下列的成語與對應的戰役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是1、圍魏救趙—桂陵之戰,2、紙上談兵—長平之戰
3樓:網友
都選 長平之戰 戰國 西元前262年。
而桂陵之戰 戰國 西元前354年。
因為戰國的時間範圍是 475年-西元前221年那個答案錯了。
4樓:不曾明瞭
1、圍魏救趙—桂陵之戰,2、紙上談兵—長平之戰。
兩個都是發生在戰國時期。
5樓:數字
其實兩個都是在戰國時期,只不過魏齊之戰是是戰國時代初期,而秦趙之戰已是接近晚期罷了,如果是做題目,還是選2吧。
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的戰役發生在什麼時期?
6樓:黃昏交換溫柔
關於圍魏救趙是戰國時代,周顯王十五年(西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果然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
長平之戰是中國東周戰國時代的一場大規模野戰,前後耗時三年(近年來有一說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這場戰役,以秦軍戰勝,趙軍戰敗而告終。據載秦軍前後坑殺趙軍四十萬人,被後人認為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
此戰後,山東諸侯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一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
7樓:網友
春秋戰國時期,大約在西元前353年和西元前260年春秋戰國末期。
逼上梁山這一成語出自現指,逼上梁山這一成語 現指
逼上梁山 b sh ng li ng sh n 基本釋義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出 處姚雪垠 李自成 第一卷二十八章 可以說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例 句1.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大部分都是被 的嗎?近反義詞 近義詞鋌而走險 揭竿而起 反義詞自覺自願 典 故古典 水滸 描寫了宋...
問鼎中原的成語出自,「問鼎中原」這個成語出自哪個典故
出處 出自 左傳 魯宣公三年 公元前六零六年 楚子 楚莊王 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 今河南省洛陽市 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
點石成金這個成語出自故事的梗概,成語「點石成金」怎樣由來的?
一 點石成金 的故事的梗概 晉朝的旌陽縣曾有過一個道術高深的縣令,叫許遜。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驅鬼治病,百姓們見他像仙人一樣神,就稱他為 許真君 一次,由於年成不好,農民繳不起賦稅。許遜便叫大家把石頭挑來,然後施展法術,用手指一點,使石頭都變成了金子。這些金子補足了百姓們拖欠的賦稅。人們盛讚許遜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