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讀後感

2025-06-26 05:25:21 字數 2516 閱讀 247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從中得到什麼道理

1樓:雨中漫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意思是: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陷於孤立。

道理: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作文600字

2樓:網友

我們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來表示: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裡,我們把「道」理解為「正義」。

那麼,什麼叫「正義」?《現代漢語詞典》中說:「正義」是指「公正的、有利於人民的道理」。

這是富於現代氣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義一脈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乙個著名論斷。《孟子·公孫丑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裡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對的意思。

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麼不戰,一戰必勝。

孟子在這裡說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個人,而是指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既是戰爭的總指揮,也是政治上的領袖。孟子通過論述戰爭勝負的問題,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然而在孟子看來,「民心向背」對於戰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於政治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援、擁護和幫助。

所謂的「得天下」,是指通過施行仁政來「王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悅誠服,自動來歸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來,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

因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麼,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關愛和保護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們聚積起來,人民所厭惡的,不要強加給他們。

人民所希望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認為,這是行仁政的根本著眼點。做到了這一點,然後民心歸服、天下歸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如何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樓:姬覓晴

本句出自《孟子·公孫丑下》,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文章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遞進。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在孟子看來,乙個人的成功主要是要符合道義,只要符合道義,別人就會擁護。這在現代社會依然有著巨大有指導意義,不過在現代社會,隨著科技人文的發展,我們要得到的道除了仁義之外,還有以下幾點:

1、尊重人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乙個企業,乙個國家,乙個社會要強大,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而人才是科技進步的第一推動力。這是尊崇科技的道。

2、尊重自然規律,人在改造自然過程中,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任何乙個靠破壞自然,破壞生態的生產模式都不符合道,雖然能得到短期的好處,但從長遠考慮,則破壞大自然平衡,在以後必然會被大自然報復。

總而言之,道是乙個寬廣的概念,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在看待古文時,不但要看通作者本身的意思,還要以現代實情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古為今用。

4樓:藺小夕

得道者能夠有很多的幫助,失道者就很少人會幫助他。《中庸》裡面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這個道就代表仁慈之心。

當乙個人處處能為人著想,他就已經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為對方著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沒有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沒有看到別人的需要,只看自己。長期下來,必然因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叛之」,就是他自私到了極點,連他的親朋好友都離他而去,所謂眾叛親離。那「多助之至」,假如他處處替人著想,行的都是仁道,那就「天下順之」,天下的人都會感他的仁慈之心,希望能夠跟隨著他一起打拼,一起有更美好的生活。

5樓:長安

講道義就會有很多人支援你,反之就沒有人支援你。

6樓:妙呀妙呀

多做好事,做善事。幫助。

以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寫篇讀後感 怎麼寫

7樓:懷若煒

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天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艱苦的環境,坎坷的道路,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強人的上進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裡舉例論證的方法及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對比,通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對比使人和的作用更加突出,使論據跟有說服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重點字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重點詞有那些?

得失,道,多寡。僅供參考。這個也算個問題?得道 多助 失道 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重點詞有那些?1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主旨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是什麼意思

我們通常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句話來表示 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裡,我們把 道 理解為 正義 有利於作戰的 天氣和時令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有利於作戰的地理條件不如作戰中的人心所向 內部團結。方圓三裡的內城,方圓七裡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

得道多助世道寡助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得道多來助,失道寡助,出自 自孟子 公孫丑下bai 得道du者多助,失道者寡助zhi。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dao之至,天下順之。解釋 道義 寡 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必陷於孤立。孟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他繼承孔子的學說,在政治上主張實行 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