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立秋前後開花的植物有石蒜(彼岸花)、菊花、秋葵、月季、木芙蓉等。
立秋時節是什麼時候
2樓:厭食是家人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立秋是秋季的第乙個節氣,而秋季又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玉蘭花立秋時節開花怎麼回事?
3樓:以狂為態
可能是前段時間溫度異常。比如有一段時間很冷,突然轉暖。植物開花許多是通過溫度感知的,很容易被溫度騙。
立秋有什麼習俗
4樓:倩兒
立秋的習俗有曬秋、舉辦秋忙會、秋收互助、秋田娛樂、貼秋膘、啃秋等。
秋忙會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公尺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5樓:加油海洋石油
農曆七月間的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時節。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從唐宋時起,就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乙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
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
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乙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立秋以後,如天旱少雨,赤日炎炎,產生連續酷熱天氣,就把伏天拖長了,即所謂「秋老虎」,意謂炎勢如虎,反常的酷熱不遜於大暑。此時人們更感到悶熱難當。當然秋天的炎熱畢竟像「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立秋後如逢雨水多,下一陣雨涼一陣,處暑後,暑氣當已消退,確實進入秋季了。
什麼是立秋節氣 立秋節氣的由來是什麼
6樓:音衛有你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乙個節氣。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乙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乙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秋色蟬鳴。」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詩《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左河水)
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時節哪種植物的葉子需要翻一翻?
7樓:mk念卿
立秋時節不是哪種植物的葉子翻一翻,這是 古代諺語: 一場秋雨一場涼。因此植物經過炎熱長夏後, 進入立秋時開始發芽生長。所以,會首先看到葉子(翻個)始綠了。
1.簡介:立秋, 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乙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2.氣候特點:
立秋到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 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中國地域遼闊, 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時節的諺語是什麼,立秋有關的諺語
立秋諺語如下 立秋才去頭,晚了兩三候。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 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溼裳。立秋雨豐,黍子返青。 立秋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秋溫不降,莊稼長得強。立秋雨滴,谷把頭低。 早晨立秋涼颼皮吵颼,晚上立秋熱死牛。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公尺。 立秋十日割早黍,處暑...
立秋節氣的寓意和傳統?立秋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中吵帶鍵的立秋是秋天的第乙個節氣,是在每年公曆的八月七日至九日,立秋的到來也就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立秋表示草木開行氏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所以在立秋的時候,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公升巧祝豐收的習俗。希望能幫到你。立秋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立秋的含義是 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不過...
立秋有什麼菜譜,立秋節氣時令菜譜
立秋節氣時令菜譜 立秋節氣時令菜譜 沙參玉竹老鴨湯 糖醋小排骨 家常蒸茄子 油菜燒豆腐 粉蒸肉 香菇燒絲瓜 醋椒魚 黃精煨肘 生地粥 百合杏仁紅小豆粥 黃芪山藥粥 冰糖燉雪梨湯等。立秋節氣適合食用百合 蓮子 山藥 藕 平菇 西紅柿等食品。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個節氣,秋季的第乙個節氣,於每年公曆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