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人民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品德
1樓:想乙個人卻愛不是她
1、端莊優雅的舉止、儒雅的風度、禮貌博學的談吐、大方得體的著裝和整潔的儀容儀表等,都是教師良好素質的外部表現。教師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教師的體態語言對學生具有直觀、真實的教育作用,也將對學生的行為舉止、儀表修養產生直接的影響。
2、高尚的情操、謙虛的品質,是教師應具有的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高尚的情操包括教師的操守、道德感、理智和美感等方面,謙虛的品質是教師在行為作風上所表現出的虛心、不自滿、不驕傲,樂於接受批評與建議,取長補短。正如孔子所倡導「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恆的精神。俗話說:「十年樹林,百年樹人。
教師的工作是艱鉅繁重的腦力、體力相結合的勞動,沒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界限,不分八小時內外,全憑教師的良心、覺悟和意志去完成,有時為了解決某個教學問題、班級問題或某個學生的問題,會耗費教師許多的精力和時間,因此,堅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是教師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內容。
4、廣泛的興趣,健康幽默的情緒,平靜愉快的心境和活潑開朗的性格。教師廣泛的興趣,不僅表現在對教育事業的酷愛和高度的責任心,而且還表現在滿腔熱情指導一切對學生有益的活動;教師特定的職業活動,要求教師要有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並應以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和激發學生;教師活潑開朗的性格也是一種積極的教育因素,教師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積極樂觀、熱愛生活、勤奮工作的風貌,都會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有利於學生健全人格與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養。同時也對學生今後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樓:網友
教師,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執行教學任務的工作人員。教育是社會現象,起源於勞動,是適應傳授生產勞動和社會經驗的需要而產生的,並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一定社會的教育是一定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和政治的反映。
原始社會對年青一代的教育是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進行的,奴隸社會出現了獨立的教育機構——學校,也就出現了專門從事教育的職業——教師。教師職業是教書育人的職業,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教誨。
因此,教師職業是社會職業中最高尚的職業之一,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也是很受社會重視的職業道德要求之一。我國幾千年來在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形成了很多優秀的傳統遺產,主要表現在:熱愛教育,終生授徒,有教無類,文行忠信,以身作則,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直到今天仍有寶貴的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師職業是一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神聖職業,是一項很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並形成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習俗法則。乙個人從幼少年到青年時期都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文化、學知識,學做人,教師居於主導作用。
教師的言行、水平,尤其是思想品德對學生的影響尤其深刻。
人非生而知之,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責和任務是:教書育人。為此,教師要「恭德慎行,為世師範」,成為學生的榜樣。
為了不辱使命,教師要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不斷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組織與管理等問題,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才能擔當起教師的職責和任務。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曾經說過:「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教育必須為國家服務,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實踐相結合。
教師的理想和目標追求是: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桃李滿天下。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是成材的基礎,教育的最低底線是使受教育者不走向邪路,不成為對社會有危害的人。
使每位學生都成為性格完整成熟、思想健康的人,或成磚,或成瓦,或成棟樑,不論幹什麼工作都是社會有用之材。
3樓:來自寶通寺衷心的阿拉伯狼
首先要身體力行吧,教書育人是百年大計,老師不光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傳達給學生,還是要教育學生們怎麼樣做人,所以說教師的品德比起他們教師的技能更加重要的呀。
教師應具備哪些知識結構,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
教師的知識是指教師所具備的各種知識及其掌握程度。從內容上說,一般包括文化科學的基礎知識 專業學科知識 教育科學和心理學知識。從知識形成的型別上說,有 間接知識,也有直接經驗。前者是指從書本學習來的知識,後者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並總結出一套的課堂情境知識和問題解決知識。從教師知識結構的功能...
新時期的教師應樹立哪些教育觀
教師應具有的教育觀念主要包括什麼?教師應該具有的教育。觀念主要有 基礎教育的價值觀。多元化的人才觀。學生觀學校教育活動觀。新型教師觀。教學效能感。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 教育應然 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 教育使命 教育目的 教育理想 ...
新時期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在資訊時代的今天,教師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的迅捷變化,面臨許多挑戰 如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師生間的代溝的拉大,日益難以應付的雜事,以及快節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衝擊著教師。為了應付這些變化,教師必須付出代價,而付出代價往往因為無法獲得可觀的收益,這使教師常常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