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城市化的開始肘間

2025-07-14 05:35:18 字數 1755 閱讀 6559

中國的城市化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樓:麻辣凍豆腐

近代以來,中國城市化已經開啟。

2樓:網友

改革開放開始建設上海和深圳的時候 就開始了。

中國近代城市發展的新特徵

3樓:冷侃娛文

中國近代城市發展的新特徵:通商口岸迅速發展;出現新興的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原因是開放通商口岸;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小農經濟逐漸解體等。希望能幫到您。

中國近代城市化程序緩慢的原因

4樓:婉嫕男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制約;城市化起步晚;工農業生產水平低,或工業化程度不高,或小農經濟仍占主導地位;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

求分析影響近代中國城市化的因素

5樓:網友

①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約束了城市化程序。在中國城市化程序中,城市化始終落後於工業化。在錢納裡的模型中,工業化率為時,城市化率應為,以1971年為例,當時我國的工業化率為,而城市化率僅為,相對於錢納裡模型落後約48個百分點,按照同樣方法進行比較,1990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差距保持在38個百分點左右,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種過低的城市化水平使得我國的二元經濟顯得尤其突出,造成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瓶頸。

戶籍制度和傳統的土地產權關係。有很多專家將戶籍制度又稱為身份缺陷,從5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通過戶籍制度以及糧食購銷制度等逐步對農民進城就業以及定居等進行了嚴格限制,這使得城鄉之間的勞動力自由流通形成了嚴重障礙。由於受到戶籍制度的影響,目前向城市遷移的人口仍然以流動人口為主,我國常年流動人口在6 000~8 000萬人,但是作為農村勞動者沒有長期生活在城市並取得獲得身份改變的權利,這些勞動力的戶口仍然保留在農村,同時流動人口還具有土地,仍然以耕地作為社會保障的基礎,在勞動力流動過程中也由於如上存在的不徹底性導致農村土地無法進行持續的規模化經營。

同時在剛確定的土地二輪承包實施過程中,雖然確定了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對發展農業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現實中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缺乏對轉讓地權者進行合理經濟補償的成熟規定,這使得農地使用權轉讓出現了現實上的不可操作,在限制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同時制約了中國城市化的程序。

6樓:網友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全面發展和持續深入,城市化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結構變動之一。研究轉型時期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影響因素,則是研究現階段中國城市化問題不可迴避的乙個理論課題。 本文首先回顧了中國城市化的歷史程序,然後在經典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人口遷移和城市化視為產業結構、對外開放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變化演進的結果,運用計量經濟學工具從全國、區域和城市自身這三個層面上綜合分析了轉型時期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以期正確地理解和解釋中國的城市化現象,併為有關決策者提供一種更貼近中國實際的思路。

結果顯示,在市場化改革的不同階段以及發達程度不同的區域和城市,上述因素對城市化水平分別有不同的影響。這個結果意味著,中國不應該人為地在全國設定乙個單一的城市化模式,而應充分利用市場的力量,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地推進符合經濟規律的城市化。

7樓:劉拉帕託尼

近代中國在沒有經歷過完整意義上的工業革命的情況下,促進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西方資本主義影響的客觀作用,交通運輸發展的有利條件,以及近代工商業的巨大推動。這三種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而其他因素都是伴隨著這三種力量運動的。

8樓:網友

城鎮化容易,城市化很難。

中國近代化的特點是什麼?回首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你有何感悟

推薦你看段治文的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浙大出版的,講解很透徹。請歸納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的特點。回首近代化歷程,你有何感悟?文化先行,文化對社會的改變影響巨大。經濟作為近代化的基石,發展緩慢,受政治因素制約。政治勢力嘗試近代化,幾經波折,阻力巨大。感悟,在中國,想促進社會進步,文化必須先行。經濟...

城市化的基本特徵當代中國城市化有什麼特徵

一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區聚集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化的水平,體現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為城市是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發展。建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近代中國城市化的主要特點和形成這些特點的歷史原因。比較中國和

近代中國城市化發展模式與西方模式相去甚遠,它是在中國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經濟結構中的,也是在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歷史環境中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城市化與工業化 1 變化 bai農業人口逐漸du 減少。3分 原因 英國農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