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現在發生一場戰爭,中國會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嗎

2021-05-25 23:12:48 字數 5952 閱讀 7655

1樓:匿名使用者

從現在的情

來況看中國並沒源有陷入到所謂的中等bai收入陷阱,而是依然在du高速發展。至zhi於原因,可能是西方人眼中陷dao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全是以出口原材料為主要收入的國家,而我國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型別,這種型別並沒有踏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先例。

沒想到現在了還有在宣揚中國崩潰論的,西方已經讓中國持續崩潰20年了也沒見中國崩潰,那些人臉都被打腫了還有些沒腦子的相信所謂的中國崩潰論,難道我們要持續崩潰一百年才罷休?

中國怎樣才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2樓:寬粉骨老闆

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是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後,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出現的經濟不能增長的情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

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3樓:阿明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00美元左右)後,可能出現兩種結果:

第一,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發達國家。

第二,出現貧富懸殊、環境惡化甚至社會動盪等問題,導致經濟發展徘徊不前。後一種結果稱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日本、韓國等其他國家的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來看,最根本的是較為成功地實現了經濟發展模式轉型:

第一,要以推動公平分配為切入點,為持續增長培育新的基礎。

第二,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要以提升產業結構為突破口,構造經濟增長新的動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以可持續的方式保持經濟高速增長,這就需要構造新的增長動力。

第三,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加註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要以擴大和完善國內市場為保障,降低受外部經濟波動的衝擊。我國廣闊且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是成為抵禦外部經濟衝擊的有效保障。

總之,進入中等收入的中國面臨著一系列發展的風險,而中國具有的特殊條件會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許多選擇。不過,所有這些選擇的實現都需要一種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予以保障。

4樓:匿名使用者

近期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了當下的熱點,時下中國經濟總量已達世界第二,面臨著眾多中等發達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向高收入國家邁進時都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經歷了長期高速發展後,國民收入達到中等收入水平,而後國家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甚至是衰退,並長期難以擺脫困境,猶如掉入陷阱一般,不能自拔。

5樓:浪跡天涯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etrap)的概念,基本涵義是指:即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新興市場國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後,很快會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飛階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由於經濟發展自身矛盾難以克服,發展戰略失誤或受外部衝擊,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階段。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2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

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存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等,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2023年,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並且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但就比較大規模的經濟體而言,僅有日本和韓國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轉換。

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23年接近3000美元,到2023年突破1萬美元。韓國2023年超過3000美元,2023年達到了11469美元。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12年時間,韓國則用了8年。

拉美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則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長期停滯不前,如菲律賓 202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71美元,2023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沒有太大變化。

還有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雖然在提高,但始終難以縮小與高收入國家的鴻溝,如馬來西亞202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812美元,到2023年僅達到8209美元。阿根廷則在2023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超過1000美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23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後又回升到2023年的8236美元。拉美地區還有許多類似的國家,雖然經過了二三十年的努力,幾經反覆,但一直沒能跨過1萬美元的門檻。

「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十個方面的特徵,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盪、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毋庸置疑,中國目前的社會發展風險已逼近「中等收入陷阱」。雖然在官方資料上中國還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增長很大程度是**主導的鐵公機與房地產構成,如今這兩個推動機已臨近崩潰。當支撐經濟發展的土地資源消耗一空,人口紅利逼近零點,中國拿什麼來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鄧聿文先生在《全面改革的可能性及政改限度》中提出中國必須進行全面改革包括經濟、社會、**和政治幾個方面,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經濟領域的改革重點有三:

一是打破壟斷,進一步深化產權改革;

二是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實現地方**的事權和財權對應;

三是加強金融體系建設,解決金融體系開放不夠與金融創新不足同時並存的問題。 社會領域的改革重點有四: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體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兩極分化;

二是放權於社會,加快社會組織的建設與發展; 三是廢除戶籍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破除階層流動障礙;

四是強化社會參與。

**的改革重點有二:

一是限權和放權,減少對經濟和社會的管制,將**壟斷的權力下放給社會,讓人們自我組織起來,建立一個有限**;

二是大力反腐,力爭在反腐敗上有制度突破。而上述改革要深入,都會觸及到政治改革。

事實上,發展經濟僅僅是治標,政治轉型才是治本。發展中國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就在於實現公共治理模式的轉型。

因此,推進公平正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前提。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感受最深的、最不滿的,是公平正義受到了破壞。而在一個公平正義不能得到維護的社會中,每個群體的人生活得都不舒服。因此,重建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社會當前最急迫的問題。

以公平正義為取向的改革,必須實現對公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將政治社會生活納入法治軌道,破除權貴資本主義,建立利益表達、施加壓力和社會博弈機制,促進公民意識和社會組織的發育,促進公民權利平等。

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如果不啟動政治與經濟的雙重改革,社會將會積累更大的風險和危機,這對新領導的權威建立非常不利。

要知道,當前國民已不再滿足於「麵包時代」,能否讓每個國民過得有尊嚴、活得踏實,對執政者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但同時也是個足以名垂千古的機會

6樓:匿名使用者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概需要

大力發展教育,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提高人們素質。

增加人們收入,減稅,擴大內需。

加大產權知識保護,激勵創新。製造出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安全,可靠,美觀等的產品。可以不是特別尖端的,首先達到收支平衡,然後在趕超尖端。

**遵守經濟規律的合理調控。

自由,平等,法治,公平,等的環境。

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有哪幾個

7樓:拓聯科技

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但就比較大規模的經濟體而言,僅有日本和韓國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轉換。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23年接近3000美元,到2023年突破1萬美元。韓國2023年超過3000美元,2023年達到了11469美元。

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 12年時間,韓國則用了8年。

中國何時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8樓:知道de太少

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三期疊加」和「四降一升」的嚴峻挑戰,在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經濟風險發生的概率上升,多種不利因素交織。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只有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入手,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才能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助力中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結合中國當前情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心並不在於刺激要素供給,而是改善要素效率,其核心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供給結構優化調整,增加有效優質供給,剔除無效低質供給,增強供給對有效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供給側改革更多應著眼於中長期,著眼於體制機制建設,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培育市場信心,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迴圈。

第一,要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強市場監管,輔之以企業與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市場信心。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生產力,提供更多更好符合人們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當然,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我們不可能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而只能依賴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

市場機制的效率**是充分完善的競爭,**有責任保障市場競爭環境的公正公平公開,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第二,要發揮產業規劃的導向作用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引領及調控作用,引導企業合理投資。產業規劃的目的就是把要素引向符合需求的、高效率的、有前景的產業,引導各類經濟主體理性投資。調控手段應以利益引導為主、行政手段為輔。

比如,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手段,對新興產業的投資進行更大力度的扶持,而對傳統過剩產業的重複投資減少扶持力度甚至進行懲罰。這樣,既能加快新興產業發展,也能防止產能過剩問題擴大化,使得投資更加有效,結構更加合理,與社會需求更加適配。

第三,要完善體制機制,鼓勵創新,發揮技術創新在產業升級中的核心作用。技術創新需要一個好的創新體制機制,因為技術創新總會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前期投入很大,但收益卻未必能完全內化,即可能會出現收益外溢。這是一個市場失靈的問題,依靠市場自身無法完全解決。

借鑑發達國家普遍的經驗,首先是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保障創新者的合法收益;其次是**應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補貼,降低研發階段的私人成本與投資風險,同時加強對技術創新後私人收益的保護,儘量使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對等。

第四,簡政放權,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為了更好發揮市場作用,在完善法治的前提下,**要勇於自我革新,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使企業能夠根據市場變化自主決策,享受市場紅利,自主承擔市場風險,從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增強投資信心。讓企業不僅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創新的主體,也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供給主體。

當然,簡政放權,並不是說**可以放手一切不管了,**不僅是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制定者,還應該是市場規則的主要**者和執行者。

第五,加強資訊體系建設,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打造物美價優的有效供給。加強資訊體系建設,目的是保證生產者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資訊的對稱性,減少決策的盲目性和片面化,特別是讓消費者有渠道得到關於商品與服務相關的全面資訊。減少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中間環節,降低中間成本和資訊不對稱成本,能促使物價保持理性水平。

**要加快推進稅制改革,推動結構性減稅,優化流通環節徵稅,避免重複徵稅,切實減輕企業稅負,降低商品稅收成本。

第六,發揮社會政策託底作用,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搞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做好「減法」,即去落後產能。為此,一些企業和職工難免要經歷一番陣痛,這是改革必須承受的代價。

我們既不能讓企業和職工個人承受全部代價,也不能簡單由**接手大包大攬,而要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幫助困難企業和職工渡過難關。當前,一要發揮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的基礎性作用,保障處於調整期的企業職工的基本生活;二要做好特殊時期的社會救助,對少數困難群體予以特別救助;三要適當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級,對一些老工業基地等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區域性、短期性困難,**財政應以專項**的形式予以資助。總之,要通過社會保障政策,解決困難企業和職工的相關問題,化解改革可能帶來的社會風險,為改革創造良好環境,這才是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本。

形容戰爭的詞語,關於形容一場戰爭的詞語,如鏖戰外還有什麼?

禍結兵連 結 相聯 兵 戰爭 連 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連天烽火 烽火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減灶之計 在戰爭中隱瞞自己軍隊的實力來麻痺敵人。金戈鐵馬 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白骨露野 露 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

現在辦一場婚禮的花費是,一場婚禮下來需要花費多少錢

照我們平常的普通辦婚禮大概要花5萬左右 不包括收禮金 一場婚禮下來需要花費多少錢 一般婚禮的預算上來說肯定是一線城市最貴,畢竟從人工還有物價來說它都有著高於其他二三線城市的先決因素。首先婚禮的舉辦肯定是要訂酒店的,一般酒店的費用也是按桌收取,根據菜品的檔次來制定相應的 一二線城市的酒店一桌的均價都在...

古代戰爭中,一場打下來勝敗雙方大概死亡多少人

確切的歷史記錄估計很難找到。事實上彭城之戰,劉邦是號稱60萬,實際上不過50多萬,真正能打的就更少了。我來說說我對古代戰爭的看法,僅供參考 冷兵器時代打戰都會扛旗幟。日本戰國的小兵都會背個小旗,叫旗指物,以增強士氣 表明身份 迷惑對手。京劇中的武生也有靠旗,其意義也差不多 相信古代時也會有相類似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