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和出殯是不是一回事

2021-05-23 05:40:05 字數 5327 閱讀 8619

1樓:如道居士

下葬是葬禮中儀式中一個步驟,漢族主要是實行土葬,即入土,現代也有海葬等。出殯是指移棺至墓葬地或殯儀館舍。

一般葬禮中出殯就是下葬的前一步,出殯這一天,親友、鄰里彙集喪家,祭送奠儀,以示哀悼。奠儀一般包括祭席、饅首、挽幛、紙紮。至親送祭席。

俗稱「祭」,以餚饌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紙花,其次則為饅首,即一種用碗扣出上籠蒸熟的麵食。親朋好友大多送挽幛、輓聯,以後衍化為一塊布料。普通街坊則送四色紙禮,含蠟燭、香、錫箔、紙四樣,或僅紙一道。

五十年代以後,紙禮多為花圈代替。

下葬一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

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輓歌。輓歌到近、現代演變為哀樂。親朋好友寫輓詞或輓聯送葬,到近、現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輓聯。

2樓:海印放光

不是。下葬,是出殯最後一個環節。民間出殯,包括助念、祭席、弔祭、出靈、抬棺、下葬、堆墳。等等,各地風俗有所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出殯,指移棺至墓葬地或殯儀館舍。

下葬,指土葬時棺材埋入地下的過程。經過了初喪、哭喪、做

七、送葬等儀式之後,最後的環節就是下葬了。這是死者停留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了,一般都非常鄭重其事。

4樓:地表最帥

在我們這裡是一回事,這個估計有地域風俗差異吧!

葬喪習俗依地方民情均有不同,且依時代變遷也有改變,但舊有的儀節名稱多仍保留。出殯,也就是俗稱的「出山」或「告別式」,正式的說法叫「發引」,即為哭送亡者上山頭安葬,這段過程當然也要藉助許多儀式來完成,當日的禮俗有:

轉(移)柩、壓棺位:將棺木由廳堂移到奠禮場所(若是搭棚子則象徵性移動一下),稱為「轉(移)柩」。原停柩處,則潑水清潔打掃,再放置一個大竹籮,裡面放燃著的烘爐、十二碗菜、發粿等物品,再放一個盛滿食米的米桶,俗稱「壓棺位」,因停柩在堂時,棺木放置之地點會陰氣較重,所以必須壓棺位,使原停柩位置陽氣較旺。

5樓:媽蛋企業營銷

葬喪習俗依地方民情均有不同,且依時代變遷也有改變,但舊有的儀節名稱多仍保留。出殯,也就是俗稱的「出山」或「告別式」,正式的說法叫「發引」,即為哭送亡者上山頭安葬,這段過程當然也要藉助許多儀式來完成,當日的禮俗有:

1、轉(移)柩、壓棺位:將棺木由廳堂移到奠禮場所(若是搭棚子則象徵性移動一下),稱為「轉(移)柩」。原停柩處,則潑水清潔打掃,再放置一個大竹籮,裡面放燃著的烘爐、十二碗菜、發粿等物品,再放一個盛滿食米的米桶,俗稱「壓棺位」,因停柩在堂時,棺木放置之地點會陰氣較重,所以必須壓棺位,使原停柩位置陽氣較旺。

2、家奠(昔日稱起柴頭或起車頭):為出殯前的隆重祭典,孝眷等一律著孝服參與,孝男孝女並需準備豬頭五牲各一份(今日多改為合辦一份)。

3、公奠:即故人之朋友在家奠後自由拈香。

4、旋棺、絞棺、發引:由道士引領孝眷繞靈柩三次(以示不忍別其親),後以繩索、龍槓絞棺。發引即出殯行列開始前進之意。

5、葬列:傳統有草龍、撒買路錢、開路鼓、銘旌、孝燈、姓氏燈、輓聯、陣頭、香亭、魂轎、司功、靈柩(車)、孝眷。喪葬途上有排路祭之俗,即為其親戚故舊或受恩於故人者,為答謝其生前恩德,特於葬列行途上備辨香案供祭,對此乃由喪主以白布或毛巾作為答禮。

6、葬式:今多為土葬或火葬。

7、返主、安靈:葬後迎魂帛(神主)回家祀奉稱為「返主」,並繼續安在靈桌上,接著舉行喪宴,宴請送喪之親朋好友。

為求諸事吉祥平安,故殯葬的時辰都必須配合亡者及遺者子女之生辰八字來擇定安葬吉時,以趨吉避凶,其中包括大殮,轉柩及進壙掩土之吉日時辰。安葬日最忌用重喪日(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出葬及除靈、合爐如果遇到重喪日,會非常不吉利。另外三喪日、三煞日、赤口日、八招日同屬忌用的凶日。

若喪家不得已於忌用之凶日出殯下葬,則須請道士制煞(祭煞),喪禮當中並禁家屬哀哭,謂之「偷埋」,即埋葬時不讓人知道,即可不忌。另外,懷孕婦女不能參加出殯儀式,若要參加則需要腰際綁上紅腰帶

6樓:無名靈山隱士

下葬指棺木入坑整個過程,出殯指起靈棺木抬起後到墳塋地過程,守靈指入殮後在靈棚內的守候。

7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們這裡是一回事,這個估計有地域風俗差異吧!

8樓:淡行的海角

下葬是葬禮中儀式中一個步驟,漢族主要是實行土葬,即入土,現代也有海葬等。出殯是指移棺至墓葬地或殯儀館舍。

一般葬禮中出殯就是下葬的前一步,出殯這一天,親友、鄰里彙集喪家,祭送奠儀,以示哀悼。奠儀一般包括祭席、饅首、挽幛、紙紮。至親送祭席。

俗稱「祭」,以餚饌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紙花,其次則為饅首,即一種用碗扣出上籠蒸熟的麵食。親朋好友大多送挽幛、輓聯,以後衍化為一塊布料。普通街坊則送四色紙禮,含蠟燭、香、錫箔、紙四樣,或僅紙一道。

五十年代以後,紙禮多為花圈代替。

下葬一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

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輓歌。輓歌到近、現代演變為哀樂。親朋好友寫輓詞或輓聯送葬,到近、現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輓聯。

下葬和出殯是不是一回事?

9樓:地表最帥

在我們這裡是一回事,這個估計有地域風俗差異吧!

葬喪習俗依地方民情均有不同,且依時代變遷也有改變,但舊有的儀節名稱多仍保留。出殯,也就是俗稱的「出山」或「告別式」,正式的說法叫「發引」,即為哭送亡者上山頭安葬,這段過程當然也要藉助許多儀式來完成,當日的禮俗有:

轉(移)柩、壓棺位:將棺木由廳堂移到奠禮拿猜場所(若是搭棚子則象徵性移動一下),稱為「轉(移)柩」。原停柩處,則潑水清潔打掃,再放置一個大竹籮,裡面放燃著的烘爐、十二碗菜、發粿等物品,再放一個盛滿食米的米桶,俗稱「壓棺位」,因停柩在堂時,棺木放置之地點會陰氣較重,所以必須壓棺位,消羨型使原停柩位置陽派頌氣較旺。

出殯和下葬時下雨有什麼說法

10樓:用八字**起名

出殯和下葬時下雨,這些在民間都是有說法的,出殯時下雨,是不吉的預兆,出殯時下雨,俗稱是雨淋靈,雨淋靈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叫雨淋靈輩輩窮,也就是說子孫後代不會富裕的意思,出殯時下雨之所以不吉,還有種說法,說是老天也也落淚,所以不吉。下葬下雨就和出殯相反了,下葬時下雨是吉利的象徵,民間也有句話,來形容下葬時下雨吉利的說法,叫雨淋墓輩輩富,意思也就是說,下葬時下雨是老天也給天東西,所以子孫後代會發家致富。

11樓:匿名使用者

那出殯這一天都在下雪有說法嗎

12樓:與之巔峰

老家有句俗話:雨淋布(孝布),輩輩富。出殯下葬時下雨是好兆頭。

13樓:我是你的大媽

這個就是沒有什麼說法的,就是和下雨天湊在一起了,應該平常心看待。

14樓:身體語言學

好像不是這樣說的!老家的人都說:雨打棺材板,人家前前退!(人家是指這份出喪人的一家各個方面的水平)

15樓:看雷哥說汽車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16樓:我的老父親你好

是好兆頭?,不必擔心

人死後 出殯時間 和 下葬時間不對 會怎麼辦?

17樓:

出殯是要看時辰的不是什麼時間都能出殯的,一般都是在寅、卯時出殯

自古以來下葬人,早晨葬還是下午葬。

18樓:匿名使用者

下午葬 日落山之前自從本仁大學畢業後步入社會,迄今二十餘年間大小喪事也參加過許多次,有傳統中國式的喪禮,也有天主教.**教的彌撒儀式!時間.

程式.具體作法都各有不同!其實中國人因為漢.

滿.蒙.回.

藏.苗.傜.

各族習俗不同,更有些則因姓氏.宗族不同而對於所謂的''身後事''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了安葬的時間也會有所差異!

以臺灣而言,要經過道士或是所謂的法師(亦稱師公)核算亡者的生辰八字,考量死亡因素(是否善終?是否早逝?.....)最後定出適當的出殯日期和安葬(火化)時辰!

就在前一個月本人大舅舅過世享年84歲,所發喪帖就是粉紅色(意謂高壽善終),出殯儀式家祭是早上7點整,公祭儀式則在8點,移靈則是9點,火化時間就在10點!但是,數年前我的表哥因罹患癌症,英年早逝!法師選擇的時間就是在太陽西下後,才開始辦法會和移靈,在儀式中還加上一個父母親持棍.

杖責棺木(意味著:責備兒子不孝讓白髮人送黑髮人)!因此之故,我們可以得知現代的喪禮其實因人因事因地制宜!

並非一成不變!請參考!

19樓:想非非

時代向前進,窮富有差距,隨著改革開放,各地的牛鬼神又開始興風作浪,地區不同,風俗不同,在生產隊時,有隊長安排時間,根據當時農情需要,或早晨或中午,近些年,有人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恨不得把別人家的事情當猴耍,非得耗到下午三點過後才出殯,傳統文化要人在老人活著時,多加照顧,而不是人死後的胡折騰,這都是一部分人唯恐天下不亂,借婚喪嫁娶以展示自己的威風,我們廣大的老百姓要抵制這些歪風邪氣,不攀比,不用這些農村的所謂『材料人』管事,至於真正的老人死後什麼時間入土,早晨,中午都可以。如果非的找點說法,譬如,發喪日是甲子日,那就不要中午發喪。或死者屬相為牛,那就要12點以前發喪。

其實現在已經都不理論這些了。可根據當地風俗,適時安排。但最好不要大擺宴宴,因為你認為自己為逝者的花費,是自己出的錢,你錯了,你花費越多,逝者越難過關,他背不動,你所購置的一切因為這個喪事所花費的錢,都記在了逝者的頭上,黑麵閻羅這一關,因為你的浪費要給這個逝者加重罪行,打入無間,這就是為什麼大操大辦的家庭經過死人後,會日漸不順,逐步衰落的根本所在,如果人,人真的肯把你為死者的同等花費捐資助校,那你的日子會很快興旺發達,因為種錢,與遭錢的果報是不會一樣的,在冥冥中是有值日神祇給你記賬的。

20樓:

下葬都在上午完成,不能過了中午下葬的。

21樓:嵐萱

一般情況下都是早晨下葬,到10:00左右就應該完事了。

人死下葬時下雨好不好,出殯和下葬時下雨有什麼說法

22樓:貊友桃波納

出殯和下葬時下雨,這些在民間都是有說法的,出殯時下雨,是不吉的預兆,出殯時下雨,俗稱是雨淋靈,雨淋靈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叫雨淋靈輩輩窮,也就是說子孫後代不會富裕的意思,出殯時下雨之所以不吉,還有種說法,說是老天也也落淚,所以不吉。下葬下雨就和出殯相反了,下葬時下雨是吉利的象徵,民間也有句話,來形容下葬時下雨吉利的說法,叫雨淋墓輩輩富,意思也就是說,下葬時下雨是老天也給天東西,所以子孫後代會發家致富。

杏籽和杏仁是不是一回事

是的,杏就有個杏核裡面包的杏仁麼,那個就是杏籽 香榧 子和杏仁有什麼區別 每顆香榧一頭有兩隻眼睛,手指擠擠就破了,很方便。裡面的黑色果衣有藥用價值,吃了有益身體哦,不過就是會影響香榧的口感。去果衣就在殼裡面轉轉就好了。杏仁是很普通的乾果,口味 就一般 1,香榧子 榧子,又稱香榧 赤 果 玉山果 玉榧...

上帝,和老天爺是不是一回事

不是,上帝是唯一神,上帝和安拉還有可能是同一個神靈的不同叫法,但跟我們專講的老天爺就不是一回屬事了。東方無論佛道都沒有唯一神,只是某個神比較大或者比較厲害 我們的神話傳說中從來都是既有佛又有魔的 教神話中,是上帝創造了世界並製造了人類 但我們神話中混沌本就存在,是盤古劈開了天地,然後他自己死去身體化...

華嚴奧旨和華嚴經是不是一回事

我國於東晉義熙十四年 418 由佛馱跋陀羅譯出本經六十卷,即所謂舊華嚴經,未久,有法業講之,並撰華嚴旨歸二卷,是我國講華嚴經之第一人。北魏 華嚴奧旨 和 華嚴經 雖然不是一回事,但還是有聯絡。華嚴奧旨 全一卷,又稱 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妄盡還源觀 華嚴還源觀 還源觀 是唐代法藏法師述,系祖述杜順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