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在古代漢語中是什麼意思幾何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2021-03-05 09:21:46 字數 8831 閱讀 9658

1樓:萬家小公舉

幾何 [ jǐ hé ]

釋義:多少:價值~。

出處:《詩·小雅·巧言》:「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釋義:詭計總有那麼多,你的同夥剩幾員?

近義詞:好多、若干、多少、幾許、幾多

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出自先秦的《小雅·巧言》原文如下: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無罪無辜,亂如此幠。

昊天已威,予慎無罪。

昊天大幠,予慎無辜。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

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君子如怒,亂庶遄沮。

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奕奕寢廟,君子作之。

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荏染柔木,君子樹之。

往來行言,心焉數之。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既微且尰,爾勇伊何?

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翻譯:高高遠遠那蒼天,如同人之父與母。沒有罪也沒有過,竟遇大禍難免除。

蒼天已經大發威,但我確實沒錯處。蒼天不察太疏忽,但我確實是無辜。禍亂當初剛生時,讒言已經受寬容。

禍亂再次發生時,君子居然也聽從。君子聞讒如怒責,禍亂速止不嚴重;君子如能任賢明,禍亂難成早已終。

君子屢次立新盟,禍亂因此便增長。君子相信那盜賊,禍亂因此勢暴狂。盜賊讒人話甜蜜,禍亂因此得滋養。

讒人哪能盡職守,只能為王釀災殃。巍然宮室與宗廟,君子將它來建起。典章制度有條理,聖人將它來訂立。

他人有心想讒毀,我能揣測能料及。蹦跳竄行那狡兔,遇上獵狗被擊斃。

嬌柔嫋娜好樹木,君子自己所栽培。往來流傳那謠言,心中辨別識真偽。誇誇其談說大話,口中吐出力不費。

巧言動聽如鼓簧,厚顏無恥行為卑。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邊。

沒有武力與勇氣,只為禍亂造機緣。腿上生瘡腳浮腫,你的勇氣**見?詭計總有那麼多,你的同夥剩幾員?

2樓:大濛濛

「幾何」在古代漢語中意思是:多少(用於反問)。

幾何 [jǐ hé]

1、年幾何矣。——《戰國策·趙策》

2、羅敷年幾何。——《樂府詩集·陌上桑》

3、所殺幾何。——唐· 李朝威《柳毅傳》

4、相去能幾何。——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例句: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人生幾何,去日苦多,困難再多,貴在堅持,確定目標,成就即在。

3、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

4、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說的是黃河澄清,幾乎是至死難見的事。

幾何在古代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3樓:抄襲專家

詞語解釋

幾何 jǐ hé

①〈書〉多少:價值~?ㄧ曾~

時。②幾何學的簡稱。

詞語解釋

幾何 jǐ hé

(1) [how much;how many]∶多少(用於反問)年幾何矣。——《戰國策·趙策》

羅敷年幾何。——《樂府詩集·陌上桑》

所殺幾何。——唐· 李朝威《柳毅傳》

相去能幾何。——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價值幾何。

(2) [geometry]∶幾何學簡稱

幾何 jǐ hé

(1).猶若干,多少。《詩·小雅·巧言》:

「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馬瑞辰 通釋:「爾居徒幾何,即言爾徒幾何也。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於是 始皇 問 李信 :『吾欲攻取 荊 ,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新唐書·李多祚傳》:「﹝ 張柬之 ﹞乃從容謂曰:『將軍居北門幾何?

』曰:『三十年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小子費亦不貲矣!傢俬幾何,乃如此胡為耶!」《老殘遊記》第三回:

「 高公 又問:『藥金請教幾何?』」 郭小川 《春歌》之二:

「戰鬥的詩情能裝千筐萬籮,而我的筆墨呢,又有幾何!」

(2).數學中的一門分科。詳「 幾何學 」。

4樓:匿名使用者

幾何:有多少。例如:蒲松齡《狼》: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5樓:自封小諸葛

多少的意思。。。。。。。。。。。。。

幾何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6樓:逸湖蕭飛古文網

本意:多少(用於bai

反問)。年幾何

du矣。猶若干,

zhi多少。

《詩·小雅·巧言dao

》:回「為猶將多,爾答居徒幾何?」馬瑞辰通釋:「爾居徒幾何,即言爾徒幾何也。」

《史記·周本紀》:「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於是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 ,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新唐書·李多祚傳》:「﹝張柬之﹞乃從容謂曰:『將軍居北門幾何?』曰:『三十年矣。』」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小子費亦不貲矣!傢俬幾何,乃如此胡為耶!」《老殘遊記》第三回:「高公又問:『藥金請教幾何?』」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順橢,其衍幾何?——《楚辭·天問》

年幾何矣。——《戰國策·趙策》

羅敷年幾何。——《樂府詩集·陌上桑》

所殺幾何。——唐· 李朝威《柳毅傳》

相去能幾何。——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人」字在古代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7樓:山巴

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葉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

厥後治內,立為夫人。人具陰陽。人字左筆為陽,右筆為陰;陽清而輕,故左撇輕,陰濁而重,故右捺重;陽中有陰,故左撇先重而後輕;陰中有陽,故右捺先輕而後重。

陰陽合而為人。即其字可悟也。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說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禮記·禮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髮含齒,倚而食者,謂之人。——《列子·黃帝》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8樓:包詏頸

1、人,人類。

《墨子·經說上》: 有久之不止,當馬非馬,若人過樑。

《論語·學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孟子·梁惠王上》: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2、別人,他人。

《墨子·小取》: 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

《論語·學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孟子·梁惠王下》: 曰:「不若與人。」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淮南子·繆稱訓》: 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3、 民,百姓。

《孟子·告子下》: 淳于髡曰:「先名實者,為人也;後名實者,自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4、人材。

《管子·形勢》: 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鄉者,一鄉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天下之配也。

5、人品。

《孟子·萬章下》: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6、 人事,人世,塵世。

《史記·趙世家》: 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

7、通「仁」:仁愛。

《墨子·非儒下》: 周公旦非其人也邪?

《荀子·修身》: 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呂氏春秋·舉難》: 故君子責人則以人,自責則以義。

古代漢語中的「對轉」是什麼意思

9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這是一個與古代音韻學有關的名詞,與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裡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有關。我當時學的時候也費了好大勁,還問了老師。書賞識這樣定義的:

對轉,是指韻腹相同或相近的陰聲韻與陽聲韻、陰聲韻與入聲韻、陽聲韻與入聲韻之間的互相轉化;

很抽象,如果對古代音韻很感興趣在進一步研究吧,否則就沒有必要追究了。

古代漢語中「習」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習」在古代漢語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鳥反覆練習飛翔。

出處:先秦·戴聖《禮記•月令》:「鷹乃學習。」

釋義:老鷹在反覆練習飛翔。

2、用作動詞,意思是:反覆練習;溫習。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釋義: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3、用作動詞,意思是:學習。

出處:**·徐珂《馮婉貞》:「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

釋義:從小喜歡武術,學習沒有不精通的。

4、用作動詞,意思是:熟悉;通曉。

出處:北宋·蘇軾《教戰守策》:「如使平民皆習於兵。」

釋義:如果讓老百姓都熟悉兵器。

5、用作動詞,意思是:習慣;適應。

出處:北宋·司馬光《赤壁之戰》:「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釋義:不適應水土氣候,肯定會生病。

6、用作副詞,意思是:經常;常常。

出處:清·黃宗羲《柳敬亭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

釋義:鄉村的民俗情況,經常能夠聽到看見。

11樓:宋士恆

部首筆畫

部首:乙 部外筆畫:2 總筆畫:3

五筆86:nud 五筆98:nud 倉頡:sim

筆順編號:541 四角號碼:1712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e60

基本字義

1. 學過後再溫熟反覆地學,使熟練:練~。學~。實~。

2. 學:~文。~武。

3. 對某事熟悉:~見。~聞。~以為常。

4. 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慣。積~。陳規陋~。

5. 相因:世代相~。~~相因。

6. 姓。

詳細字義

〈動〉1.

(會意。從羽 。從羽,與鳥飛有關。本義:小鳥反覆地試飛)

2. 同本義 [fly frequently]

習,數飛也。——《說文》

鷹乃學習。——《禮記·月令》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晉· 左思《詠史》

3. 反覆練習,鑽研 [review;practise;exercise]

君子以朋友講習。——《易·象下傳》

是皆習民數者也。——《國 語·周語》。注;「習,簡習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皇侃義疏:「習是修故之稱也。言人不學則已,既學必因仍而修習,日夜無替也。」

4. 又如:習容(練習舉止,整飭儀表);習肄(猶練習);習戰(練習作戰);習非勝是(對錯誤的事物相習既久,無法矯正,反以為是)

5. 通曉,熟悉 [be***e familiar with;be used to]

不習於誦。——《戰國策·秦策》

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戰國策》

皆通習之。——唐· 韓愈《師說》

益習其聲。——唐· 柳宗元《三戒》

不習水戰。——《資治通鑑》

習見習聞。——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習方俗6.

又如:習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戰的兵士);習士(熟悉法制的人);習事(熟諳事理);習知(熟知);習水(熟習水性)

7. 學習 [learn]

始習於大豆。——《呂氏春秋·造父》。注:「學也。」

習其句讀。——唐· 韓愈《師說》

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8. 又如:習學(學習);習文練武;講習(講授與學習);習業(攻習學業,鑽研學問)

9. 習慣;習慣於,習以為常 [get accustomed to;be used to]

聖人者,明於治亂之道,習於人事之終始者也。——《管子》

民習以力攻難,故輕死。——《商君法·戰法》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不習水土。——《資治通鑑》

家人習奢。

習於鐘鼓。——宋· 蘇軾《教戰守》

10.又如:習熟(習慣熟悉);習閒(遊手好閒者);習聞;習安(習慣於安定)

11.訓練 [train]

不習,**不可使也。——《大戴禮記》

12.又如:習教(猶訓練);習勒(嚴格訓練);習練(練習;訓練);習用(演習);習兵(操演軍事);習陣(演習戰陣之事)

13.習染 [fall into a bad habit]

習善而為善,習惡而為惡也。——《論衡·本性》

習其家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名〉1.

習性;習慣 [habit;custom;usual practice]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

政教習俗,相順而後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習;陋習;惡習;習性;積習

3. 親信 [trusted follower]

凡當塗者之於人主也,希不信愛也,又且習故。——《韓非子·孤憤》

4. 又如:習故(親近故舊。又指熟悉故舊的人)

〈副〉1.

經常,常常 [often]

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柳宗元《三戒》

車戶李旺行了多日,習見匣子沉重,曉得是銀子在內。——《二刻拍案驚奇》

2. 又如:習洽(經常交往,關係密切);習聞;習用

常用片語

1. 習兵 xíbīng

(1)[to be trained as a soldier]∶操練軍隊

(2)[versed in military matters]∶熟悉軍事

2. 習而不察 xí』érbùchá

[to call it in question] 習:習慣。指常見之事,就覺察不到存在的問題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孟子》

3. 習非成是 xífēi-chéngshì

[what be***es customary is accepted as right] 對某些錯誤的說法或做法習慣了,反而認為它是正確的。也作「習非勝是」

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漢· 揚雄《法官·學行》

4. 習慣 xíguàn

[habit;custom;practice] 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

5. 習慣 xíguàn

[be accustomed to] 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

習慣於做艱苦工作

6. 習見 xíjiàn

[be ***monly seen] 常見

7. 習氣 xíqì

[bad habit;bad practice;habitual practice] 不良的習慣或作風

官僚習氣

8. 習染 xírǎn

(1)[fall into a bad habit]∶沾上不好的習慣

(2)[bad habit]∶惡習,不好的習慣

9. 習尚 xíshàng

[***mon practice custom] 習俗

10.習俗 xísú

[custom;convention] 風俗習慣

文化習俗

11.習題 xítí

[exercises] 用作教學練習用的題目

12.習性 xíxìng

[habit and characteristics] 由於長期習慣於某種條件而形成的特性

13.習以成俗,習以成風 xíyǐchéngsú,xíyǐchéngfēng

[get accustomed to sth.] 習慣了,就形成了風氣

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擇其不敢言之甚者為臺諫,習以成風,如何做得事。——宋· 朱熹《諫諍》

14.習以成性 xíyǐchéngxìng

[deeply ingrained into one's nature] 同「習與性成」

15.習以為常 xíyǐwéicháng

[be accustomed to sth.] 常做某事,逐漸成了習慣

三十餘年,習以為常,朕待此花,可謂深仁厚澤。——清· 李汝珍《鏡花緣》

16.習藝 xíyì

[learn a skill or trade] 向別人學習手藝、技術

17.習用 xíyòng

[habitually use] 常用,習慣這樣用

18.習字 xízì

[learn calligraphy] 進行寫字練習

19.習字帖,習字簿 xízìtiè,xízìbù

[copybook] 從前初級小學用的包括書法範例的書寫本(如以格言或箴言為形式),供學習者模仿

20.習作 xízuò

(1)[do exercises in ***position]∶進行寫作的練習

(2)[an exercise in ***position;drawing]∶為練習做的作業

古代漢語中春秋是什麼意思古代漢語中習是什麼意思?

1 春季與秋季。如 禮記 王制 春秋 教以 禮 樂 冬夏教以 詩 書 意思是春季與秋季學習 禮 樂 夏季和冬季學習 詩 書 晉 陶潛 移居 詩之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意思是春秋兩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經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誦新詩篇。沈從文 從文自傳 我所生長的地方 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照例有老...

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浮是什麼意思,「豈」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什麼

浮 f 動 1 形聲。從水,孚 f 聲。本義 漂流,漂浮 浮,氾也。說文 載沉載浮。詩 小雅 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廣雅 乘桴浮於海。論語 公冶長 浮於濟漯。書 禹貢 過夏首而西浮兮。楚辭 哀郢 浮天無岸。文選 樺 海賦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玉臺新...

斷腸在古代漢語詞典中是什麼意思,古代漢語詞典中「諒」的意思

1.割開或切斷腸子抄。三國志 魏志 華佗傳 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2.謂腸斷折。3.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 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唐 李白 清平調 詞之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 巫山 枉斷腸。宋 蘇軾 次韻迴文 之二 紅牋短寫空深恨,錦句新翻欲斷腸。郭沫若 牧羊哀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