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中的是古代漢語中的所以有哪些意思

2021-05-23 07:52:42 字數 5758 閱讀 7251

1樓:古今漢語教育

古代漢語中的「是」有以下義項:

一、作形容詞,意思是「對的」、「正確的」。例如: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

清· 林覺民《與妻書》

二、作代詞,意思是「這」。例如: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漢· 賈誼《論積貯疏》

三、作動詞。

(1) 贊同、認為正確、肯定。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劉開《問說》

(2) 表示肯定判斷。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四、作名詞,意思是「國務」。例如:

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范曄《後漢書》

五、作助詞,賓語提前的標誌。

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清· 劉開《問說》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樓:谷歌攻度娘受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蘭亭集序》 是:這

= =我只記得這個

古代漢語中的「所以」有哪些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漢語中的「所以」,主要有以下兩層意思:

1.表示行為所憑藉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的方法」 「是用來……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於「……的原因(緣故)」。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4樓:匿名使用者

常用的意思: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紅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願聞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

「問其所以,都是 黃河 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

《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記·衛康叔世家》:

「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紅樓夢》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記得。

」 趙樹理 《三裡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裡邊的情況很熟悉。」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祇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

「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5樓:凌空霜碧

1.原因,情由。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3.用以,用來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6.可以

7.所作,所為。

6樓:記得a那年夏天

之所以……是因為……,用來做……

」其」在古代漢語中有哪些意思

7樓:枕邊吹風會

」其」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如下:

[ qí ]

1.第三人物代詞,相當於「他(她)」、「他們(她們)」、「它(它們)」;「他(她)的」、「他們(她們)的」、「它(們)的」:各得~所。

莫名~妙。三緘~口。獨行~是。

自食~果。

2.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個」、「那些」:~他。~餘。~次。文如~人。名副~實。言過~實。

3.那裡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連詞,相當於「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助詞,表示揣測、反詰、命令、勸勉:「~如土石何?」

6.詞尾,在副詞後:極~快樂。大概~。

[ jī ]

〔酈食(yì)~〕中國漢代人

8樓:星嘉合科技****

其拼音:qí

其的描述qí①

《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們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筯骨。」《論語》十則》「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師說》「郯子之徒,其賢為及孔子。」②《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子魚論戰》:「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齊桓晉文之事》: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③《代》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我的」。《遊褒禪記》:「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赤壁之戰》「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亦各言其志也。」

④《代》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的」、「你們的」。《觸龍說趙太后》:「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資治通鑑》:「堅默然良久,曰:『諸君各言其志。』」

⑤《代》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些」。《孫臏減灶》:「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

」《捕蛇者說》:「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遊黃山記》:

「其鬆猶有曲挺縱橫者。」 【又】那樣。《馮婉貞》:

「吾村十里皆平原,而與之競火器,其何能勝?」

⑥《代》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中」,「當中」。《論語》十則》:「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為學》:「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石鐘山記》: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⑦《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測、估計。《師說》: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

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最後一個「其」為助詞,無意義。

)」⑧《副》難道, 豈。表示反詰、反問。《馬說》:「其真無馬邪?」《遊褒禪山記》:「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⑨《副》還是。表示委婉地商量。《餚之戰》:「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吾其還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許寡人!」

⑩《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傳序》:「爾其無忘乃父志!」

⑾《連》如果;假如。表示假設。《齊桓晉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獄中雜記》:「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

⑿《助》無實義,起調節節奏、舒緩語氣等作用。《涉江》:「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答李翊書》:「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jī①《助》用於句未。《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②用於人名。漢代有「酈食(yǐ)其」「審食(yǐ)其」

9樓:匿名使用者

其qí①<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她)的」、「它的」、「他們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筯骨。

」《論語》十則》:「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師說》:

「郯子之徒,其賢為及孔子。」

②《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她)」、「它」、「他們」。《子魚論戰》:

「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

」《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③《代》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我的」。《遊褒禪記》:「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赤壁之戰》:「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亦各言其志也。」

④《代》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的」、「你們的」。《觸龍說趙太后》:「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資治通鑑》:「堅默然良久,曰:『諸君各言其志。』」

⑤《代》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些」。《孫臏減灶》:「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

」《捕蛇者說》:「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遊黃山記》:

「其鬆猶有曲挺縱橫者。」

【又】那樣。《馮婉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與之競火器,其何能勝?」

⑥《代》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中」,「當中」。《論語》十則》:「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為學》:「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石鐘山記》: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⑦《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測、估計。《師說》: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祭十二郎文》:「其信然邪?

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最後一個「其」為助詞,無意義。

)」⑧《副》難道,豈。表示反詰、反問。《馬說》:「其真無馬邪?」《遊褒禪山記》:「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⑨《副》還是。表示委婉地商量。《餚之戰》:「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吾其還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許寡人!」

⑩《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傳序》:「爾其無忘乃父志!」

⑾《連》如果;假如。表示假設。《齊桓晉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獄中雜記》:「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

⑿《助》無實義,起調節節奏、舒緩語氣等作用。《涉江》:「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其承宇。」《答李翊書》:「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jī①《助》用於句未。《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②用於人名。漢代有「酈食(yǐ)其」、「審食(yǐ)其」。

古代漢語中春秋是什麼意思古代漢語中習是什麼意思?

1 春季與秋季。如 禮記 王制 春秋 教以 禮 樂 冬夏教以 詩 書 意思是春季與秋季學習 禮 樂 夏季和冬季學習 詩 書 晉 陶潛 移居 詩之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意思是春秋兩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經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誦新詩篇。沈從文 從文自傳 我所生長的地方 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照例有老...

鄒在古代漢語裡的意思,古代漢語中然的意思

說文 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 孟子 題辭 邾國至回孟子時,魯穆公攺答曰鄒。又通作騶。史記 孟軻傳 孟子,騶人也。又姓。廣韻 漢有鄒陽。又 字彙補 從娶切,音聚。史記 孔子世家 如顏濁鄒之徒。正義 鄒,音聚。俗省作鄒。互詳前郰字注。古代漢語中然的意思 文言中 然 的意思主要有 對,是。例...

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浮是什麼意思,「豈」在《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什麼

浮 f 動 1 形聲。從水,孚 f 聲。本義 漂流,漂浮 浮,氾也。說文 載沉載浮。詩 小雅 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廣雅 乘桴浮於海。論語 公冶長 浮於濟漯。書 禹貢 過夏首而西浮兮。楚辭 哀郢 浮天無岸。文選 樺 海賦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玉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