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農具和牛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依據是什麼

2021-03-05 09:22:13 字數 1569 閱讀 1818

1樓:白雲回憶藍天

答:當前考古學界認為,中國開始使用鐵的時間不會晚於公元前7世紀,或者甚至不會晚於公元前6世紀。在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材料見之於《左傳》,此書記載公元前513年晉國鑄刑法於一套鐵鼎之上。

從戰國時代的墓葬中發掘出來的兵器、農具和器皿都是鐵製的,許多學者認為這幾個世紀農業產量已經增加,正在發展的冶鐵技術很可能是一個因素。其他的因素大概是,日益擴大地採用了灌溉和排水的技術和肥料,特別是耕種大片新的土地。

可是,不應把這些及其他的技術改進的效果估計過高。在整個戰國時期,鐵相對地說依然是很少的,當時的鐵常常是鑄鐵,而不是鍛造的,因此比較軟而脆。許多工具繼續用青銅、石塊、木料或貝殼製成。

此外,改進的農業技術的某些重要方面特別難以估量和確定其時間。因此,關於畜拉犁在何時開始取代遠為原始但顯然長期沿用的鋤耕的問題,引起了很大的論戰。根據極為不足的證據,中國的學者各自把拖拉犁的開始使用定在公元前400年,直到此前的一個或兩個世紀,甚至定在周代以前。

文獻中最早的明確的材料,其時間只能定在漢代(約公元前90年或85年)——不過這個材料表明有一段相當長的較早的發展時期。

2樓:新疆張鵬

回憶柒拾多年前童年在私塾讀《孟子》,有下面一段: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文公與之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蓆以為食。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聖人之政,是亦聖人也,願為聖人氓。」

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然。」 「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曰:「否。許子衣褐。」

「許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織之與?」曰:「否。以粟易之。」 曰:「許子奚為不自織?」 曰:「害於耕。」

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曰:「然。」 「自為之與?」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

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天下之通義也。

這說明戰國時期鐵器已普遍應用,而且有「百工之事」,也就是說各種生產和工作有了分工。孟子說的:「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天下之通義也。」就是說勞心者(統治者)治(統治)人,勞力者(勞動人民)治於人(被人統治);

3樓:寧寧寧

從文獻來看,《詩經·秦風·駟驖》用「駟驖孔阜」來形容秦襄公的馬色黑如鐵,這說明,人們對鐵已是相當熟悉了;《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則記載了晉國用鐵鑄刑鼎一事。從考古發掘來看,建國以來,考古工作在今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江蘇等省都有屬於春秋時期的鐵器出土

春秋時期我國出現的鐵農具和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非常正確 這兩樣東西的出現使我國農業生產從刀耕火種進入到精耕細作時代 鐵農具和牛耕出現於何時?它們的出現有什麼作用?鐵農具,牛耕出現於春秋戰國。鐵農具,牛耕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使得農業的耕種效率大幅度提高,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又使得農作物產量與耕作的質量 效率有了提高,這是社會生產力的顯...

鐵器農具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鐵農具和牛耕出現在什麼時期

管子 一書bai中記載,春秋du時齊國已經用鐵農具耕種zhi 土地dao,這是我國有關使用鐵器進內行農業生產的最早文字容記載。在湖南 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發現一批鐵農具。成書於戰國時期的 山海經 上記載的鐵礦山達三十多處。新中國成立以來,北起遼寧,南至廣東,東至山東半島,西到陝西 四川,包括七個...

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鐵農具和牛耕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鐵農具在當時是一項重要的生產工具,它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產量 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對整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農業生產也逐漸成熟。在這種情況下,鐵農具和牛耕便應運而生。鐵農具包括鋤頭 鐮刀等工具,而牛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