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和賞析

2021-05-22 00:25:51 字數 4796 閱讀 3211

1樓:依然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①,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②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註釋】

①秋雁:喻李雲。

②蓬萊文章:這裡指李雲供職的祕書省。

【簡析】

詩旨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以謝

2樓:打頭陣的豬八戒

望廬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

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

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

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

」(《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

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

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3樓:匿名使用者

從李白這首廬山詩問世以後,眾多詩人雖然仍然把廬山當做描寫物件,但是卻很少再有人專與廬山瀑布了,這就不難預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寫同一題材的話,是需要大的勇氣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詩人並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寫不誤,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廬山瀑布》詩,徐詩全文如下:"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要說比起李白的詩來確實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一聯,卻受到了後人不同的褒貶,張祜就特別欣賞,而宋代大文豪蘇軾卻對此深惡痛絕,他專門也寫了一首詩,"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憑心而論,說徐凝的是"惡詩",雖說是"戲言",蘇軾也有點太矯枉過正了,但他認為李太白的《望廬山瀑布》是"古來唯有謫仙辭"確是千古論定,無人不贊同的。

如果有人覺得這首《望廬山瀑布》只是一首寫景詩,並不是作者個人精神世界的宣洩的話,我們再來看一首有關山的小詩,體會一下,李白是怎樣與山融為一體,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尋找知音與伴侶的。這首小詩叫《獨坐敬亭山》,是一首五言絕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境內,宣州是六朝以來的江南名城,南朝著名的兩位詩人,人稱大、小謝的謝靈運和謝

4樓:鼠

望廬山瀑布

【名稱】: 望廬山瀑布

【體裁】: 絕句

【年代】: 唐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註釋】

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狀像香爐且山上籠罩煙雲而得名。

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的雲霧水氣。

川:河流,這裡指瀑布。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此處指極高的天空。

【譯文】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

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

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鑑賞】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

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

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

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真美呀!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

」(《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

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

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名句賞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

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誇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

最後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並且,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

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

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

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於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

還有很多.

杜甫的詩及賞析,杜甫的詩和賞析有什麼

杜甫 泊岳陽城下 欣賞 江國逾千里,山城近百層。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此詩是杜甫晚年兵荒流離時乘舟從湖北初到岳陽所作 768年,作者於此大約兩年左右後病逝於湘江孤舟之上 是逢國破家衰的流亡之時,面臨危難,貧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詩人仍不忘滿腔報國之心,...

月下獨酌賞析,李白的月下獨酌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 無相親 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

分析李白《月下獨酌》,李白的月下獨酌賞析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註解 將 偕,和。相期 相約。雲漢 天河。韻譯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