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誤讀的作用和意義比較文學專業

2021-05-20 18:42:04 字數 5229 閱讀 2999

1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誤讀」是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視的事實存在,其後果可以從正反兩方面看。一方面,文化誤讀「誤讀」、「曲解」了原文,導致文化資訊傳遞失敗,使譯文讀者看不到異質文化的真相。另一方面「文化誤讀」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為民族文化建設也發揮了一些積極作用:

(1)使異質文化很容易在本國傳播,與本國讀者達到溝通,建立起文化交流。比如林紓在翻譯狄更斯的《董貝父子》時,刪除了原作中論述化功過的段落,卻添上了有關女兒孝道的議論,使其得以流傳;(2)在「誤讀」中可能會闡發出原作中一些未被髮掘的新意,重新發現原作的價值。如寒山詩由於悖離了詩歌傳統,最初沒有引起人們注意,但幾十年後傳入美國,得到了當時美國「垮掉的一代」的讚賞與認同,導致「寒山熱」在美國一度興起,並且寒山詩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得以被重新認識;(3)由於「誤讀」往往是由於譯者自身文化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它能促進本民族文學的。

比如中國近代文學翻譯活動使中國傳統文學在文體型別、敘事模式和技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革新和進步,進而使文學的近代化向前跨進了一步。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表達的意思不一樣,讓人誤解吧。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問題明明可以不用200字就能解釋清楚,為什麼一定要像那幫「老頭子」一樣口沫橫飛呢?

廢話連篇的只能忽悠你這種學生。真能與教育部的「800以上字作文」滑稽相比!

比較文學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文學一詞最早出現於法國學者諾埃爾和拉普拉斯合編的《比較文學教程》(版1816)中,但該著

權作未涉及它的方法與理論。使這一術語得以流行的 ,是法國文學批評家、巴黎大學教授維爾曼 (1790~1870)。2023年他在講授中世紀和18世紀法國文學課時,曾幾次使用「比較文學」和「比較分析」等術語,兩年以後他將題名為《18世紀法國文學綜覽》的講稿出版。

2023年後,「比較文學」作為專門術語而被普遍接受。

影響:跨國族界、跨語言界和跨學科界的比較文學,是一門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興人文學科,它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體系,自己的任務,自己的特點與要求。它是產生於各國文學文化交往的基礎上,隨之發展而成熟,並與當今全球化時代認識同步的文學研究綜合性學科。

希望能幫上你。

5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文學是對復兩種或兩種以上制民族文學之間相互作bai用的過程,

du以及文學zhi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其他dao意識形態的相互關係的比較研究的文藝學分支。它包括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作為一門學科,它興起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名詞解釋 文化誤讀

6樓:匿名使用者

是比較文學變異研究的名詞術語:指文學作品在傳播和接受的過程中傳送者文化的損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滲透而形成的誤差。是文化過濾的結果,導致文化錯位,但是也必然帶來文化創新。

有無意識誤讀和有意識誤讀兩種型別。

比較文學研究的意義

7樓:坑卷

比較文學,作為一門已成為國際人文學科顯學之一的新興學科,已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如今,它在全世界的影響正日益擴大,歐美國家的許多大學都早有了十分正規的比較文學系,在我國,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許多著名大學在內的高等院校,也先後成立了比較文學研究所。這一切,表明了這門學科在世紀之交和21世紀來臨之際的勃勃生機。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國家教育部於2023年正式確立了比較文學的學科地位將其列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之下與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等並列的二級學科,定名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無疑更為這門學科注人了生命活力。

世紀之交,比較文學又迎來了它三年一度的全球盛會。國際比較文學協會第16屆年會於2023年8月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亞隆重召開,來自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學者,歡聚一堂,共同**21世紀比較文學的走向與發展。國際比較文學協會每三年一次的年會,是國際比較文學界最高階別的學術年會,它要求與會學者必須提供最新的**,經稽核篩選啟發出與會邀請。

我國這次與會的8位學者,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外外國語大學和我校。他們在會上宣讀了各自的**,並參與了-些專題討論與圓桌會議發言。

南非會議的中心議題,緊緊圍繞著國際比較文學界的學術走向及學科本身的未來發展,著重討論當今及未來多元文化主義時代比較文學如何適應時代與社會條件,向著縱深方向掘進。會議在「多元文化廣義時代的比較文學」主題下,包容了多層面、多方位的內容躊越大洋洲界域的文學比較,跨越文化界域的文學比較,跨越性別界域的文學模式,傳統與疆域、界限之辨別,文學的過去與未來,文類的越界與轉變,越界、轉折與資訊社會,等等。毫無疑問,這些專題內容不僅涉及了傳統意義上的比較文學內涵,更包含了與時代發展相吻合的前沿課題,充分體現了比較文學跨學科、跨文化、跨時代的鮮明特徵。

與會學者比較集中的話題是面對全球化 浪潮的衝擊與文化研究的挑戰,比較文學學者如何堅持學科定位下的橫向開拓與全球視野。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即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學科結構必須打破,代之以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度、跨學科與跨文化,這就要求比較文學學者不僅具備比較的意識與眼光,還要將視野從文學領域拓寬到全球範圍的文化界域,從而對整個人文學科及人類文明作出科學的理解與詮釋。

南非會議的一個顯著標志是,它乃國際比較文學協會成立以來第一次在非洲大陸召開的年會。雖然國際比較文學協會本身毫無疑問是面向全世界的國際性學術組織,但長期以來由於西方中心論、歐洲中心主義的嚴重影響,處於亞、非、拉美的國家和地區,始終是中心圈外的物件,這種現象,到2023年時有了打破,年會第一次在亞洲的日本東京召開,而2023年這一次更有了大的突破,在歷來被視為貧窮、落後的非洲大陸召開,這表明,西方中心論及歐洲中心主義將逐步被淘汰,全世界範圍的學者可以平等地在同一起跑線上**人們共同關心的學術問題。正因此,會議專門安排了「世界與非洲」、「非洲與世界」的專題研討,前者著重討論世界文化與文學對非洲的影響,後者專門**非洲文化與文學對世界的影響,相輔相成,傳播反饋,讓人們在比較與鑑別中,深λ地瞭解非洲的歷史、傳統、文化與文學,以及它與世界(尤其是歐美)雙向互動關係。

中國學者在世紀之交也曾提出過建立中國學派的問題。應該說,這種主張本身,確乎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與學科的需要,因為所謂中國學派,首先是衝著代表西方中心論的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而來的,其目的乃在於打破西方中心論,讓研究中心由西方轉向東方;其次,這個學派的核心主張,是適應新世紀時代條件的跨文化研究,而這正是比較文學發展到今夭所必定要達到的新階段作異質文化之間的文化與文學比較。但是,我們也實事求是地指出,研究本身是一回事,研究學派的形成義是一回事,前者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達到,而後者則需贏獲他人首肯即學派的形成與確立不是自封的,它必須得到學界的承認。

毫無疑問,21 世紀的比較文學,必定是以跨文化研究作為重要內容與努力方向,因為21世紀必定是多元文化的時代,這個多元,預示了文學研究不可能侷限於一種文化之中,必定安跨越文化界限,徹底打破歷來所謂的西方東方界限。

由此,筆者也就想到了新世紀條件下我校比較文學學科的發展。應該承認,復旦的比較文學學科在80年代中後期和90年代初期,曾經有過位於國內比較文學界前列的歷史,那時,中文系與外語系攜手並進,有一支比較整齊的隊伍,有老、中、青三代學者,在賈植芳先生帶領下,為復旦曾贏得過聲譽。但如今情況已有所變化,賈植芳先生已86歲高齡,一些中青年學者或出國、或改行,一時間似很難重整旗鼓。

不過,筆者相信,只要校、系兩級充分重視,重顯復且比較文學雄風的時日應該不會太遙遠。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和外國文學有什麼不同

8樓:噠噠噠砰

學科性質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學習學科具備要求不同。

1、學科性質不同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比較綜合的學科,外國文學是隻研究國外文學的學科。

2、偏重點不同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其研究立足於吸收傳統世界文學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學科界限,把世界文學、歐美文學納入全球整體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外國文學是指除中國文學以外的世界各國文學。外國文學研究的是人們熱愛和珍視的作家及其作品,是因為優秀的文學作品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顯示了人類成長的精神軌跡,並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審美的愉悅。

3、學習學科具備要求不同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該專業要求考生具有較為紮實的中外文學功底和開闊的文化視野,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能夠熟練閱讀外文文獻。

外國文學該專業要求考生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能夠熟練閱讀外文文獻。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和外國文學完全屬於兩門學科,前者是比較綜合的學科,涵蓋的範圍廣,偏重於世界文學文學之間的比較,後者更專業,偏重於除本國之外的文學研究。

9樓:匿名使用者

外國文學,也叫做外國語言

文學,與中國語言文學相對,一般被劃分在外語學院,也就是說,這個專業的考研,大多是外語專業的學生,一般考試要考二外之類的,對英語要求當然是高,而且不排除專業課也是全英的情況。當然,每個學校不同。但是個人覺得,如果不搞翻譯,沒很大意義,畢竟在語言大環境下,中國人讀外文,顯然沒有外國人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德國漢學家顧斌,即使他是德國人中漢語最好的,但是依舊對中國文學有很多誤讀。因為文字的背後是文化。

比較文學,一般是劃分在文學院下,也有的學校稱比較文學和外國文學,但是側重點在於比較,比如缺類研究。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在考試中都在施行大綜合,也就是 古代文學 現代文學 比較文學,在初試中用一套卷子,涉及文學 語言學,然後在複試中,才區分不同的專業方向。文學考研,跨考的很多,所以難度係數也很大,一般專業課拉不開分(我指很大的分),所以 還是要靠英語,但是比外語學院要求要低很多,但是在本專業的考研競爭中很重要。

所以,如果你是想考那種 讀 翻譯過來的 外國名著 考研的話 (也就是比較文學啦)。

可以這麼說吧,課本,外國文學2本,現當代2本,古代文學4本。但是初試大部分是都考(學校不同,有些還要考語言學,比如華師,有些就只靠你的方向,比如青島大學)。

主要的還是文學作品,這個讀的就要求很多了,而且永遠也讀不完。

一般 比較文學和古代,現當代,分數線相同,都做文學類。如果說 這個方向的讀書,我覺得古代文學最困難,因為都是古文,名字眾多,年代很長,每個年代特點也不同,而且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研究,比如詩經在漢代就開始研究了所謂的三家詩,所以,很細。比較文學比較枯燥,這個原因我覺得是翻譯的問題,而且外國文學一向以哲理性見長,尤其是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更是缺少完整的情節,有些譬如《芬尼根守靈夜》原文涉及多種語言,如果都翻譯為中文,顯然不合適,而且涉及很多典故。

人名也是稀里哇啦的一堆,比如果戈理的《死魂靈》中的五個地主,加起來快30個字了。現當代文學還好,一個世紀,研究不透徹,20年之內的也很少考,而且還牽扯一些49年前的東西,有些東西比較忌諱,他也不會考,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也不是很快,形而上的思考也少,80年代末有先鋒實驗,又被一個事件給打擊的不行,後來新寫實主義矯枉過正,近些年一直一蹶不振,能考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譬如微博上有人標註什麼著名詩人,著名作家,一個都沒聽說過= =~

如何看待比較文學的危機論如何從比較文學看文學

比較文學的危機 最早是由美國學派的代表韋勒克針對法國學派提出的,韋勒克批駁了法國學派的外貿式研究模式和實證研究方法,指出比較文學應該研究文學的本質即文學性。法國學派企圖把比較文學縮小為研究文學的 外貿 那樣會導致比較文學在文學主題研究方面變得零碎且互不相關,變成了可以隨時被打散並與有意義的整體的關係...

談談你對比較文學課程的理解和認識

1 什麼是比較文學?比較文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文學研究,它具有巨集觀的視野和國際的角度,以跨民族 跨語言 跨文化 跨學科界線的各種文學關係為研究物件,在理論方法上,具有比較的自覺意識和相容幷包的特色。陳惇劉象愚 2 比較文學的特點?1 跨越性 跨越語言 民族 文化 學科。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斷比較文學...

2019上海師範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的初試參考書是哪些

2011年沒 copy考別的,就專業課,英語,政治 考研英語政治必考 外國文學史 鄭克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貌似我同學考時還看了一本 簡明比較文學 孫景堯 中國青年出版社 但是我不確定是否要求了。很多資訊會在 上海師範大學研究生招生資訊網 上公佈。考研會有變動,請以每年為準。你好,我也是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