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的歷史文明黃河流域的歷史文明10個

2021-03-05 09:22:23 字數 5938 閱讀 9643

1樓:小黑鴨

1、半坡文化,

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於陝西省西安半坡村。

2、老官臺文化,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陝西華縣老官臺遺址發現而得名。但該遺址內涵貧乏,後來發掘了規模較大、同類遺存內涵豐富的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一般改稱老官臺文化為大地灣文化。

其年代距今8000~2023年,主要分佈在陝西、甘肅省境內的渭河流域。

3、裴李崗文化,是中國河南省的新石器時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

4、磁山文化,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磁山發現而得名。將中華文明上溯到2023年前,早於仰韶文化2023年。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首,是東方文明發祥地之一。

5、賈湖文化,是以舞陽賈湖遺址為代表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文化型別,屬於裴李崗文化的一個分支,也是裴李崗文化的主要源頭,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

6、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7、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

8、北辛文化,是黃河下游一種原始社會較早期的文化遺址,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汶上、張店、青州、莒縣、臨沭、蘭陵和滕州等地,都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9、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佈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漢族先民首領少昊氏的地區,為龍山文化的源頭。

10、馬家窯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發現於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主要分佈於黃河上游地區及甘肅,青海境內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帶。

2樓:三十七度霧

半坡文化,

半坡村位於西安附近,從該村發掘出一個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遺址,這是黃河流域很重要的一個文化遺址,2023年被發現。遺址有5萬平方米,分居住區、製陶作坊區和墓葬區。

老官臺文化遺址

老官臺文化遺址2023年發現於陝西華縣,2023年進行發掘。後來在甘肅泰安大地灣也發現同型別文化,所以老官臺文化也稱大地灣文化。老官臺文化主要分佈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臺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製石器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製石器和細石器。打製石器是舊石器時代的主要標誌,而磨製石器則標誌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

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遺址於2023年在河南新鄭被發現,該遺址中的建築、墓地和陶器都與老官臺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製石器多於打製石器,有帶足磨盤、磨棒、帶齒石鐮、雙弧刃石鏟等,骨器有骨箭、骨針等,另外還要木製的弓。陶器以泥制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器形有碗、缽、鼎、壺、杯、罐、甕、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雙耳壺最具代表性。

另外,也有陶製紡輪。該遺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號,也是一種原始的文字。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於2023年在河北武安被發現,它稍晚於裴李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築、石器和陶器等均與裴李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開始向彩陶過渡。遺址中還發現有農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雞等。

賈湖文化

賈湖文化遺址在河南舞陽,距今8000多年,也屬於裴李崗文化型別。遺址中發現有契刻符號的龜甲,它比殷墟甲骨文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紙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還發現骨笛和酒器,這對**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仰韶文化

仰韶村處於河南省澠池縣,從該地的古遺址上發現了許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鏃、石紡輪等,骨器有骨針,陶器有缽、鼎和粗陶、彩陶。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也稱黑陶文化,黑陶製品質地精細,造型優美,用陶輪加工並在窯中高溫(1000℃)燒造。這種高溫技術的掌握,為青銅時代的到來做好了準備。龍山文化主要分陝西、河南和山東三大型別。

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遺址位於山東滕州境內,與龍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屬於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頭。它稍晚於裴李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與裴李崗發現的類似。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築與裴李崗文化類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影象刻畫符號不同於仰韶文化中的幾何刻畫符號,它們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

馬家窯文化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繼續,2023年在甘肅臨兆被發現。它的彩陶很發達,繼承了仰韶文化中廟底溝型別的風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為主,中期出現有黑、紅相間花紋,晚期多是黑、紅二彩並用。

在遺址之中還發現一把青銅刀,它標誌著石器文化向青銅文化過渡,是一個金石並用的時代。

3樓:匿名使用者

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河洛文化等

列舉黃河文明的歷史事實

4樓:要當技術宅

黃河文明的興盛期,是進入封建帝國文明的歷史階段,自秦漢開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來,河洛地區一直處於核心地位。帝都文化推動著全國科學文化大踏步前進。秦始皇統一六國,廢封建,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漢承秦制,對這一重大文明創造進一步規範、完善和推廣。

先秦時期的儒家、道家等學說,在歷代王朝都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漢學是漢代學者創立的一個重要學派,源遠流長,影響很大,他們對經學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後世學者奉為經典。

宋代的理學,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國最早的最高學府太學,設在東漢首都洛陽,學生最多時達三萬人以上,歷經曹魏、西晉,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人才,出現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

5樓:亞布里艾爾

[編輯本段]黃河文明綜述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在150萬年前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西候度猿人;10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現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出現晚期智人。 距今10000-2023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2023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023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佈黃河流域。

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我國的古代文明起源於黃河。

[編輯本段]黃河文明的形成期

黃河文明的形成期大體在公元前2023年至公元前2023年之間,前後經歷了兩千年之久。在這一時期,神州大地出現了許多地區性文明,如在長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漢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黃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等。

在東北有燕山地區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主要是紅山文化。各個地區性文明都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學術界都給以高度評價,但是到後來有的文明中斷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黃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氣蓬勃,吸納、融合了各地區文明精華,向更高層次發展。與上述考古學文化相對應的是中國歷史上的五帝時代,即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海岱地區的太昊、少昊。

據文獻記載,他們的族團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發展,創造了燦爛的黃河早期文明。這時的社會是邦國林立,出現了城郭、農業生產社會化、手工業專門化、禮制規範化。貧富分化,階級產生,文化藝術也有長足的發展。

這時的黃河文明處於大交融的形成時期,可以稱為邦國文明,也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初級階段。

[編輯本段]黃河文明的發展期

黃河文明的發展期是它的昇華階段。從時代來說主要是夏、商、週三代。這時的黃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黃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區,以今天的河南省為核心,大中原地區文化是黃河文明的中心。

在大中原域內的河洛地區(以河南洛陽-登封一線為核心)文化是黃河文明的核心。河洛地區大體包括黃河與洛河交匯的內夾角洲、外夾角洲以及黃河北岸的晉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關中,向東可以達到豫東。

在河洛文化圈內,不僅有豐富的五帝傳說和遺蹟,而且還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國都。考古發現了屬於王朝性質的都邑有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王城崗 (原八方遺址)古城、鄭州新密新寨古城、洛陽市偃師二里頭城址、鄭州**、洛陽市偃師屍鄉溝**、安陽殷墟和安陽洹北**以及在陝西和洛陽發現的西周、東周都城遺蹟,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均在河洛地區。因此,河洛文化不僅是一個地區性文化,而且是延續約兩千年的王都文化,是黃河文明最核心的載體。

在這一歷史階段,出現了父傳子家天下的政權體制,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國家機構,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禮樂制度,出現了比較規範的文字,科學技術、農業、手工業、商業**飛速發展,劃時代的青銅文化聞名中外。在河洛文化周圍出現了巴蜀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燕趙文化和齊魯文化等,通過交流、吸納、融合,給河洛文化注入了活力,在歷史的舞臺上顯得更加活躍。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和哲理豐富的《易經》等許多不朽之作。

影響中國幾千年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學派也如雨後春筍在河洛地區一齊湧向社會,開創了中國學術界百家爭鳴的**時代。河洛文化為黃河文明充實了內容,輸入了新鮮血液,文明的光芒照亮了亞洲的東方,不僅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望塵莫及,即使在當時世界範圍內,也享有極高的聲譽。

[編輯本段]黃河文明的興盛期

黃河文明的興盛期,是進入封建帝國文明的歷史階段,自秦漢開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來,河洛地區一直處於核心地位。帝都文化推動著全國科學文化大踏步前進。秦始皇統一六國,廢封建,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漢承秦制,對這一重大文明創造進一步規範、完善和推廣。先秦時期的儒家、道家等學說,在歷代王朝都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漢學是漢代學者創立的一個重要學派,源遠流長,影響很大,他們對經學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後世學者奉為經典。

宋代的理學,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國最早的最高學府太學,設在東漢首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學生最多時達三萬人以上,歷經曹魏、西晉,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人才,出現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天象曆法、農學、地學、醫學、水利、機械、建築、冶煉、陶瓷、釀造、紡織、造紙、活字印刷等科學技術,都創造了歷史奇蹟;漢賦、唐詩、宋詞以及書法、繪畫、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藝術的高峰;留傳後世的各類史書浩如煙海,記載了古往今來王朝興替以及社會發展的歷史。

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始於西安,東漢至隋唐時始於洛陽,西安、洛陽在當時是對外文化交流、商業**的國際大都市,由此,中國歷史上的漢唐文明享譽世界。這就充分說明黃河文明的確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個高度興盛的黃河文明,其核心的確是在河洛文化範圍內。

華夏文明的主體是黃河文明,黃河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地區,黃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內。河洛文化最大的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國都文化連綿不斷。

黃河文明形成期的五帝邦國時代,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市),顓頊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市),堯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舜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黃河文明發展期的夏商周王國時代,夏都陽城(今河南省新鄭市)、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斟鄩(今河南省偃師市,即二里頭),、老丘(今河南省開封市),商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市)、隞(今河南省鄭州**遺址)、殷(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周都豐鎬(今陝西省西安市)、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黃河文明興盛期的帝國時代,西漢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陽和開封。上述都城均在河洛文化圈內,幾千年的建都歷史,形成了具有極大影響的國都文化。這是河洛文化最突出的特點。

第二,樹大根深的根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點,有許多文明源頭都在這一地區。如最早出現的國家在這裡,近年啟動的文明探源工程所確定的四個重點即臨汾的陶寺、鄭州的古城寨、新寨和王城崗也在這裡,《河圖》、《洛書》和《易經》等被譽為傳統文化源頭的元典出自洛陽、華夏文化重要紐帶之一的漢字也產生在這裡,即河南安陽殷墟甲骨文。由於歷史上各種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向四方播遷,甚至播遷到海外。

據姓氏專家研究,中國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於中原。現在播遷在外特別是海外華人,多自稱是「河洛郎」,並且前來尋根拜祖,河洛地區成為文化尋根和姓氏尋根的聖地。第三,大一統的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了傳統的民族基因。

善於吸收、包融、開放、凝聚的民族個性,在河洛文化中都有充分的體現,但最突出的還是大一統的民族基因,從邦國、王國到帝國的幾千年中,人們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強大,反對**,一直進行著不懈的鬥爭,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一優秀的傳統現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堅如磐石的凝聚力和靈魂。

渭河是否屬於黃河流域範周

當然屬於黃河的流域,因為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是的,bai 渭河是黃河最大支 流。du 渭河zhi,古稱渭水,是黃河的最dao大支流。發源於甘肅內省定西容市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今甘肅天水 陝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 咸陽 西安 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全長818公里,流域總面積134766平方...

黃河流域發現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址

黃河流域歷代王朝建都史實為 夏朝定都陽城 今河南登封 商朝定都於亳 今河南商丘 後遷都於殷 今河南安陽 周朝定都於鎬京 今陝西西安 秦朝定都於咸陽,西漢定都於長安 今陝西西安 東漢定都於洛陽,魏晉均定都於洛陽,隋唐均定都於長安 今陝西西安 宋朝定都於東京 今河南開封 在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發現,距今3...

讀黃河流域圖,完成6265題黃河干流不會發生的現象是

a 黃河抄 上游的劉家峽至包頭河段 襲,下游的開封至入海bai口河段,河du水是從較低緯度流向zhi 較高緯度的.由於較dao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低緯度的河道來水,導致河水氾濫 河堤決口.故a不符合題意 b 黃河下游遊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