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建築形式與當地的環境有何關係

2021-03-05 13:48:16 字數 1776 閱讀 9325

1樓:久久得六

傣族的建築形式與當地的環

境的關係:傣族建築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

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美觀的樓頂被傳說為「諸葛亮的帽子」。傣家人的竹樓是壩區型別,由於天氣溼熱,竹樓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樹蔽天,氣根低垂;村內竹樓鱗次比,竹籬環繞,隱蔽在綠蔭叢中;景洪縣的曼景蘭寨和橄攬壩就是壩區傣家竹樓的標準型。

在氣候變化較大,平壩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傣族地區,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土掌房系土木結構,一般為兩層,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糧食和雜物,牲畜單獨建圈。土牆有兩層,厚達三尺,對防熱保涼防寒保暖起到了獨特的功效。

2樓:匿名使用者

(1)傣族:氣候變化大,平頂土掌房。

(2)哈尼族:蘑菇房

(3)彝族:多用板頂,土牆,土掌房。

(4)侗族:幹欄樓房

(5)藏族:高寒,碉房;賬房,流動性強

(6)回族:依地勢,有平房,樓房,窯洞和竹樓(7)白族:長三間,四合五天井

(8)蒙古族:蒙古包,便於遊牧

(9)壯族:木樓,吊腳樓。

3樓:阿虎哥

當地溫暖雨量大,人字形屋頂利於排水。人住二層有利於野獸襲擊和防止地上溼氣。

傣族的潑水節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什麼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生活的西雙版納自治州氣溫較高,水源豐沛,潑水節所需要的水源也有充足的**。

西雙版納自治州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溼季期間,雲雨多,風速小,日照少,氣溫高,溼度大。潑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溫消暑。

西雙版納水源豐沛,分為三部分,一是瀾滄江干流過境水量,徑流總量555.2億立方米;二是發源於境外的河流匯入本州境內,總量為23.6億立方米;三是州內降雨產生的地表水,總量為119.

2億立方米。從西雙版納流出國境的總水量達69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達22.52億立方米。

擴充套件資料

潑水節分為兩類:

1、文潑:比較傳統的方式,用木盆裝滿清水,再用枝椏沾著水輕輕潑在別人身上

2、武潑:用木盆裝滿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潑出去。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徵著該年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

5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生活的西雙版納自治州氣溫較高,水源豐沛。

西雙版納自治州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溼季期間,雲雨多,風速小,日照少,氣溫高,溼度大。潑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溫消暑。

西雙版納水源豐沛,分為三部分,一是瀾滄江干流過境水量,徑流總量555.2億立方米;二是發源於境外的河流匯入本州境內,總量為23.6億立方米;三是州內降雨產生的地表水,總量為119.

2億立方米。從西雙版納流出國境的總水量達69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達22.52億立方米。

潑水節所需要的水源也有充足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你要從氣候開始想起,由於是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所以呢降水豐富,可以用全年高溫多雨來形容,再加之當地的一些人文風俗習慣,所以才會有潑水節。 我想因該是這樣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從位置來看,傣族大多分佈於我國雲南省,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降水豐沛,並且水是神聖的象徵,這就使得人們互潑清水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潑水節。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地屬於熱帶,終年炎熱,所以傣族人民多有夏季互潑清水的習慣,時間久了就成了節日了。

民居的建築風格與當地地理環境關係密切讀下列我國四幅民居景觀

讀圖可知,圖 民居地區的是我國的南方地區的民居形式 我國的許多 傳統民居建築風格往往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是相適應的,南方地區大部分屬於 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降水豐富,房屋屋頂坡度較大,便於排水,多居住在竹樓裡,既隔熱又便於雨水的排洩 選項中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詩句描述的我國南方地區的景觀...

個聚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係

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早期人類的聚居地一般都選擇在地形 氣候等自然條件比較優越 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點。例如,中國陝西藍田猿人的遺址,就在一條河流最高的階地上 隨著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類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大,由熱帶 溫帶...

古建築改造的形式有哪些,中國古建築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這個就來 太多了,有仿古 自作古,就是隻修補,保持古 時的樣子。用的材料和方法也和古代一樣。仿古,就是拿現代技術和材料修補古建築,失去了古代建築的魂,空有其表。擴古,就是增大古建築面積和建築,主體是古的,周圍是新的。最極端的辦法就是拆除,這個咱們國家經常幹,因為這種方法和簡單也很省事。中國古建築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