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記與小石潭記的比較閱讀小石潭記的比較閱讀

2021-05-16 20:51:30 字數 4187 閱讀 3034

1樓:紀景明枚書

參***

1(4分)1涼

(2)呆呆的樣子。

(3)憂傷的樣子。

⑷向西(各佔1分)

2(4分)(1)陽光找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宮溪水有時遠有時近竹子和柏樹蒼翠碧綠。

3相同點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不同點甲文寫景動靜結合乙文以靜景為主。

4杜甫。詩歌略

2樓:小倩兒七七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壞,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乙]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①、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鑑、如琅�\②、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盡溪,平望如薺⑤。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雲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選自《浣花溪記》)

[注]①玦(jué):環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g gān ):

像珠子的美石。③瀠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⑤薺(jì):

薺菜。⑥舁(yú)夫:轎伕。

12.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4分)

(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動 佁

(3)西折纖秀長曲 西

(4)盡溪,平坦如薺 盡

1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

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

l4.甲、乙兩文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相同點?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點?(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誰?請你寫出他的連續的兩句詩。(2分)

【答案】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盡頭(每詞1分,共4分)

13. (1)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或:

太陽光直射水底,(魚的)影子散佈在潭底的石頭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宮,溪水有時遠有時近,竹子和柏樹蒼翠碧綠。(2分)

14.相同點: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方法。(1分)不同點:甲文寫景動靜結合;乙文以靜景為主。(1分)

15.杜甫。(1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1分)

3樓:匿名使用者

小石潭記

一、閱讀下面兩文

小石潭記的比較閱讀

4樓:星宇

這篇遊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相互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於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勾人的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一幅美妙的圖畫。

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成的。

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巖」都是岩石的各種形態。

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

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採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

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裡,而是像在空中游動。

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遊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裡,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

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裡,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淒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後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並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

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後一段,《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它表現了作者那種對於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

小石潭記與右溪記比較閱讀

5樓:匿名使用者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盤屈,不可名狀。

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元結《右溪記》

【閱讀思考】

10.解釋下列劃橫線的詞。(2分)

① 以其境過清 ( ) ② 不可名狀 ( )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12.兩文各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分別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4分)

甲文:乙文:

13.兩文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點?試舉一例說明。(2分)

10.答案:① 因為 ② 說出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② 美好的樹木與奇異的山竹投下的陰影,互相遮映。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側面(間接)描寫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寫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寫小石潭的幽美、淒寒,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鈷鉧譚記與小石潭記有什麼不同鈷鉧潭記與小石潭記使用手法有什麼不同

表達的情感不同 第二段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擯棄塵世煩擾 擺脫官場險惡,使身心獲得放鬆,並使精神獲得解脫的思想感情。小石潭 和 鈷鉧潭記 都出自於柳宗元之手,都是 永州八記 中的作品,內容也都是寫潭的,但是兩文的寫法有所不同 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潭源,後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幽的特點 前文抒發的是作者悽苦的內...

小石潭記的翻譯以及詳解,小石潭記原文與譯文和重點詞語解釋

小石潭記 唐代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記原文,柳宗元《小石潭記》原文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 ng 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 qu n 石底以出,為坻 ch 為嶼 y 為嵁 k n 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 c n 差 c 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y 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