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的典故是什麼

2021-03-06 21:49:34 字數 6014 閱讀 6217

1樓:匿名使用者

客方:可以說白馬不等於馬嗎?

公孫龍:可以。

客方:為什麼?

公孫龍:「馬」是對物「形」方面的規定,「白馬」則是對馬「色」方面的規定,對「色」方面的規定與對「形」方面的規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說,對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規定的結果,白馬與馬也是不同的。

客方:有白馬,不可以說是沒有馬。既然不可以說是沒有馬,那麼白馬不就是馬了?既然有白馬稱為有馬,那麼為什麼白色的馬就不是馬呢?

公孫龍:如果要求得到「馬」,黃馬、黑馬都可以滿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 「白馬」,黃馬、黑馬就不能滿足要求了。假使白馬就是馬,那麼要求得到馬與要求得到白馬便完全一樣了,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馬與要求得到白馬沒有區別 。

那麼,為什麼黃馬、黑馬有時答應有馬而不可以答應有白馬呢、「既然可以答應有馬而不可以答應有白馬。」,這就明顯地說明要求得到「馬」 與要求得到「白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樣一匹黃馬或黑馬可以答應有馬,而不可以答應有白馬。

「這就是說明原來「白馬乃馬」的假設是不 能成立的」。所以,「白馬區別於馬」,這是清楚不過的事理。

客方:照您的意思看來,馬有了顏色就不同於馬了。可是世界上沒有無顏色的馬,那麼,能說世界上有顏色的馬都不算是馬了嗎?

公孫龍:馬本來有顏色,所以有白馬。假使馬沒有顏色,就只有「馬」而已 ,怎能稱它為白馬?

但是,規定馬是白色的馬就與「馬」有區別了。所謂白馬,是馬限定於白色的,限定於白色的馬自然與馬是有區別的,所以說 白馬非馬。

客方:馬,是不受「白」限定的馬;白,是不受「馬」限定的白。把白與馬兩個概念結合起來而相與限定,變成一個新的概念來稱呼不受限定的概念,這當然是不可以的。

所以,認為白馬不是馬,是不對的。

公孫龍:照您看來,有白馬就是有馬,但是,能夠說「有白馬就是有黃馬」了嗎 ?

客方:當然不可以那樣說。

公孫龍(答難者再說):既然承認了「有馬區別於有黃馬」,就是把黃馬與馬區別開來了,這就是說黃馬非馬了;既然把黃馬與馬區別開來,反而要把白馬與馬等同起來,這不就是叫飛鳥沉到水裡飛翔而讓棺與槨各在西東 那樣好笑嗎?這是十足的邏輯混亂。

公孫龍:認為有白馬不能說是沒有馬,這是不去考慮「白馬」而就馬形來說 的。但是,「白馬」卻是與馬相結合「而不能分開」的概念,因此,作為白馬的概念不能稱為馬。

所以,稱為「馬」的,僅僅是以馬形而稱為馬, 而不能以白馬稱為馬。因此,稱為馬的概念,是不能作為任何一匹具體有色之馬的概念的。

白色並不限定於哪一種事物的白,具體事物對「白」來說並不妨礙作為「白」的本質,因而可以忽略不計。白馬,則是限定於白色的馬。限定於具體事物的白(如白馬)是與抽象的、一般的「白」有區別的。

「同樣的 理由」,「馬」,是不限定於哪一種顏色的,所以,黃馬、黑馬都可以算數;白馬,只限定於白色的馬,黃馬、黑馬都因具有與「白馬」不同的顏 色而不能算數。

所以僅僅只有白馬才能算數「換言之,只有白馬才能答應 「白馬」的概念,黃馬、黑馬都不能答應「白馬」的概念」。不加限定的 概念與加以限定的概念是有區別的。所以說白馬與馬是有區別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公孫龍,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當時中國有所謂的「百家爭鳴」現象,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思想激情燃燒的歲月,後世難以企及。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是個虛數表示很多的意思,大致有以下一些「家」。

儒家有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莊子。墨家有墨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比較多,比如說申不害、商鞅、韓非、李斯等。兵家,有孫武、吳起、孫臏。陰陽家有鄒衍。

縱橫家太多了,代表人物有鬼谷子、蘇秦、張儀等。雜家的代表人物是呂不韋。農家是許行。

名家,代表人物有鄧析、惠施、公孫龍。

公孫龍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是以善於語言分析而著稱於世思想流派。「名」指的不是名氣的名,而是指事物的名稱、概念等。

公孫龍可以說是中國的柏拉圖,他開闢了邏輯領域,建立邏輯學的理論體系。他的著名理論是「白馬非馬」論。

故事發生在趙國當時的馬匹流行烈性傳染病時候,秦國嚴防瘟疫傳入國內,就在函谷關口貼出告示,禁止趙國馬匹入關。

這天,正巧公孫龍騎著白馬來到函谷關。

關吏說,「你人可入關,但馬不能」。

公孫龍辯道:「白馬非馬,怎麼不可以過關?」

關吏說:「白馬是馬」。

公孫龍說:「我公孫龍是龍嗎?」

關吏一愣,但仍堅持說:「按照規定只要是趙國的馬就不能入關,管你是白馬還是黑馬。」

公孫龍微微一笑,道:「『馬』是指名稱而言,『白』是指顏色而說,名稱和顏色不是一個概念。『白馬』這個概念,分開來就是『白』和『馬』或『馬』和『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比如說你要馬,給黃馬、黑馬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馬,給黑馬、給黃馬就不可以,由此證明『白馬』和『馬』不是一回事!所以說白馬非馬。」

關吏越聽越迷糊,被公孫龍這套高談闊論搞得暈頭轉向,被侃暈了,不知該如何對答,無奈只好讓公孫龍騎白馬過關。於是公孫龍的《白馬論》名噪一時。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天,公孫龍牽著一匹白馬出關,因為當時不讓馬出城,守城的士兵就把他攔住了。公孫龍便用「白馬非馬」的觀點與之辯論,守關的士兵爭辯不過他,就讓他牽著馬出關去了。

不過,「白馬非馬」論提出後,經常有人找公孫龍辯論。一天,來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寒暄過後,主客之間也是就「白馬非馬」論了一場爭論。

客人說:「我不明白,您怎麼可以說『白馬非馬』呢?」

公孫龍說:「這句話聽起來違背常理,實際上卻很有道理。你仔細想一想:

『馬』這個詞是用來稱呼這件東西的形體的,『白』這個詞是稱呼它的顏色的。不能用白稱呼馬的形體,也不能用馬錶示它的顏色。說白馬只是指白馬,而不是指馬,並沒有說明馬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所以說『白馬非馬』並沒有錯。

」客人還是不明白,他又問:「誰不知道有白馬就是有馬。既然如此,為什麼加上白字的白馬就不是馬了呢?」

「這樣說吧,如果要你牽一匹馬來,牽來黃馬、黑馬都可以;如果要你牽一匹白馬來,牽黃馬、黑馬就不可以了。如果白馬是馬,既然要牽的是馬,則不論是黃的、黑的、白的,沒有區別。現在單要白色的,卻只有白馬可以。

你有黃馬、黑馬,都可以說是有『馬』,絕不可以說是有白馬。白馬不是馬,這太清楚不過了!」

「您認為有了顏色就不是馬,而天下又沒有不帶顏色的馬,那麼可以說天下沒有馬嗎?」

「馬的確都有顏色,所以才有白馬。倘使馬都無顏色,只是馬而已;那還到**去牽白馬?所以白色並不是馬所固有的。白馬,就是馬加上白色,或者說白色加在馬上,由此可見,白馬不是馬。」

「白馬非馬」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個重要的命題。爭論的關鍵是對「馬」和「白馬」的內涵與外延的認識。只有當某一概念的內涵被確定後,它的外延才能相應被確定。

內涵是概念的質的方面,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物件是什麼樣的。白馬的內涵反映的是馬的本質;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物件有哪些,白馬的外延是顏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

當某一概念內涵被確定後,其外延也就相應被確定。公孫龍的錯誤在於顛倒了內涵和外延的關係,他認為白馬的內涵是指一種顏色,而馬指的是形態,形態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用事物概念的基本物質分析一下白馬的內涵和外延就不難看出,公孫龍的爭辯就只是一種詭辯了。

4樓:匿名使用者

白馬非馬-歷史典故 白馬非馬-有關書籍公孫龍說:「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青工也,故曰白馬非馬。

」意思是說,「白」是指馬的顏色,「馬」是指馬的形體。「白」是用來稱呼馬的顏色的,不能稱呼馬的形體,因此,「白」與「馬」兩個概念合在一起所包含的意思就不是「馬」了(即不是抽象的「馬」的概念)。

公孫龍說,如果你到馬廄裡去取馬,黑馬與黃馬都是你取的物件;如果你只取白馬,那麼,黃馬與黑馬就不是你取的物件。取馬的時候,黃馬和黑馬都來了,它們可以看成一樣,姑且說作有馬,而不可以說作白馬。可見,白馬不是馬的道理就很明白了。

公孫龍高於一般人的認識能力,他不滿足「白馬是馬」的這樣常識,它從這種常識的判斷裡看出了一種矛盾的東西,既概念與判斷的矛盾。在公孫龍看來,「白馬」的概念是非常具體的,「馬」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然而,常識的判斷卻是非常矛盾的:

「白馬是馬」。這等於說,具體的白馬是抽象的馬;因此,他要向常識挑戰了,大呼一聲:「白馬非馬!

」如果把他的這個哲學命題詮釋一番,則應讀作:具體的馬不是抽象的馬!具體的事物不是抽象的事物!

由此可以看出,「白馬非馬」這個哲學命題的提出,標誌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已經注意到了具體與抽象、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個性與共性的關係問題。公孫龍首次提出這樣的問題,為哲學增添了新的範疇。

5樓:匿名使用者

公孫龍其人

公孫龍: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詭辯著稱。名家的中心論題是所謂「名」(概念)和「實」(存在)的邏輯關係問題,所以名家也稱「辯者」「察士」。

白馬非馬之由來

據說:公孫龍過關,關吏說:「按照慣例,過關人可以,但是馬不行。

」公孫龍便說白馬不是馬,一番論證,說得關吏啞口無言,只好連人帶馬通通放過。 原文如下: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

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馬非馬。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於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馬非馬.馬故有色,故有白馬。

使馬無色,由馬如己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

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很簡單。

就像說繞口令一樣。

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因為它有個白在上面,說馬是一個形體,而白是一種顏色,我說我的白馬的時候只強調白,那麼我就說我這個是個白色的東西而不是馬。

所謂前後重點的轉換問題,拋開現實環境之後的純文字遊戲,你在辯論白馬非馬這個問題的時候依然想著馬這種東西的話,那就絕對不是公孫龍的對手。

莊子就玩過這個遊戲。

惠子和莊子辯論,說人有情無情和形體之間的關係,然後就在這三點之間繞來繞去,後來莊子就說了一句:

天與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這是嘲笑惠施的話,說老天給了你形體,你卻在這裡像只驢一樣亂叫。

這種辯白,完全脫離了現實,根本沒有意義。

公孫龍其人

公孫龍: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詭辯著稱。名家的中心論題是所謂「名」(概念)和「實」(存在)的邏輯關係問題,所以名家也稱「辯者」「察士」。

白馬非馬之由來

據說:公孫龍過關,關吏說:「按照慣例,過關人可以,但是馬不行。

」公孫龍便說白馬不是馬,一番論證,說得關吏啞口無言,只好連人帶馬通通放過。 原文如下: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

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馬非馬。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於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馬非馬.馬故有色,故有白馬。

使馬無色,由馬如己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

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白馬非馬之由來

據說:公孫龍過關,關吏說:「按照慣例,過關人可以,但是馬不行。

」公孫龍便說白馬不是馬,一番論證,說得關吏啞口無言,只好連人帶馬通通放過。 原文如下: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

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馬非馬。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於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馬非馬.馬故有色,故有白馬。

使馬無色,由馬如己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

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對於一般人,說「白馬是馬」就如同說「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準確無誤。怎麼可能「白馬非馬」呢?

戰國時一城有令馬匹不得出城。

有一天,趙國平原君的食客公孫龍帶著一匹白馬正要出城。守門的士兵對他說:「馬匹一概不得出城。」

公孫龍心生一計,企圖歪曲白馬是馬的事實,希望說服士兵。

公孫龍說:「白馬並不是馬。因為白馬有兩個特徵,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馬的外形,但馬只有一個特徵,就是具有馬的外形。

具有兩個特徵的白馬怎會是隻具有一個特徵的馬呢?所以白馬根本就不是馬。」

愚魯的士兵因無法應對,唯有放行。

白馬非馬是什麼意思政治裡的白馬非馬什麼意思?

白馬非馬論是辯證法中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關係,不能因為特性而忽略共性,白馬即是特殊性,馬是普遍性,說白馬不是馬,顯然是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體的...

白馬非馬怎麼反駁,白馬非馬怎麼反駁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出發,這個命題割裂了事物共性與個性之間的聯絡,也就是說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來看這個命題是錯誤的。你只要問主張這個觀點正確的人 你是不是人?就可以了。回答是,自然就反駁了,回答不是,那你可以調侃他不是個人了。這個命題之所以難解,就因為馬的概念在不停地偷換。所以是詭辯。不能反駁,白馬...

白馬非馬到底是什麼意思,白馬非馬是什麼意思

白馬是馬,白馬非馬 意思是白馬就是馬,白馬非馬,是說白馬代表不了馬,馬還有黑馬,紅馬等等,就是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狡辯而已。是哲學中一種錯誤觀念,把特殊與一般沒分清楚,就像說楊樹不是樹之類的 這是一些學術家的辯論題 就是圍繞白馬到底是不是馬而作出的辯論 白馬非馬 是什麼意思?白馬非馬論是辯證法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