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2021-05-21 21:58:52 字數 6919 閱讀 4713

1樓:一場寂寞

多放在句末,用做語氣助詞,此時沒有實際意思。

也1 〔yě ㄧㄝˇ〕

〔《廣韻》羊者切,上馬,以。〕

1.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

《莊子·逍遙遊》:「 南冥 者,天池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和氏 璧,天也所共傳寶也。」《紅樓夢》第一回:「此開卷第一回也。

」2.語氣助詞。表解釋語氣。

《左傳·莊公十年》:「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狼》:「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3.語氣助詞。與疑問、反詰、祈使等詞連用,表相應語氣。

《詩·邶風·旄丘》:「何其久也?」此表疑問語氣。

《莊子·胠篋》:「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此表反詰語氣。

《史記·項羽本紀》:「願 伯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此表祈使語氣。

4.語氣助詞。表呼喚語氣。

元 關漢卿 《竇娥怨》第三折:「婆婆也,你只看 竇娥 少爺無娘面。」 元 無名氏 《爭報恩》第二折:

「哎,兒也,則被你痛殺我也。」5.語氣助詞。

用在句中,錶停頓。《詩·陳風·墓門》:「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武安君 之死也,以 秦昭王 五十年十一月。」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

「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6.語氣助詞。

襯詞。無義。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二折:

「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7.副詞。

猶亦。承接上文,表示同樣。 北周 庾信 《鏡賦》:

「不能片時藏匣裡,暫出園中也自隨。」 唐 岑參 《赴北庭度隴思家》詩:「西向 輪臺 萬里餘,也知鄉信日應疎。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死》:「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8.

副詞。表選擇。《京本通俗**·西山一窟鬼》:

「只要嫁個讀書官人,教授卻是要也不?」《水滸傳》第二二回:「 柴大官人 在莊上也不?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菱角》:「燭坐勿寐,我往視新婦來也未。」9.

副詞。連用,表並列。《京本通俗**·碾玉觀音》:

「也不幹風事,也不幹雨事,也不幹柳絮事,也不幹蝴蝶事,也不幹黃鶯事,也不幹杜鵑事,也不幹燕子事,是九十日春光已過,春歸去。」《水滸傳》第四回:「 智深 看那市鎮上時,也有賣肉的,也有賣菜的,也有酒店麫店。

」 楊朔 《走進太陽裡去》:「在這樣的人民面前,山也得低頭,河也得讓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擋我們前進。」10.

副詞。錶轉折或讓步。《西遊記》第九八回:

「他這船兒,雖是無底,卻穩;緃有風浪,也不得翻。」《紅樓夢》第六二回:「雖眾人要行禮,也不曾受。

」 魯迅 《吶喊·阿q正傳》:「即使偶有想進城的,也就立刻變了計,碰不著危險。」11.

副詞。表強調。《水滸傳》第九回:

「 相國寺 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儒林外史》第三回:「這樣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真乃一字一珠!

」 魯迅 《二心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我們的勞苦大眾……連識字教育的佈施也得不到。」12.

副詞。表委婉。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

「著我過去切鱠,得些錢鈔養活我來也好。」《紅樓夢》第一一八回:「我也沒有法兒了,也只得由著你們去罷!

」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 韓長脖 原先也還闊,往後才窮下來的。」13.

通「 他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彼顯有所出事,乃自以為也故,說者與知焉,則身危。

」 王念孫 《讀書雜誌·史記四》:「也,讀為他。他故,他事也……他字古或通作也。

《墨子·備城門》篇:『城上皆毋得有室,若也可依匿者,盡除去之。』也與他同。

《賈子·修政語》篇:『是以明主之於言也,必自也聽之,必自也擇之,必自也聚之,必自也藏之,必自也行之。』《說苑·君道》篇『自也』皆作『自他』。

」14.通「 它 」。 清 李調元 《卍齋璅錄》丁錄:

「也,古通它。故沱、池、馳、虵、沲皆讀沱。」 容庚 《金文編》第十三:

「它,與也為一字,形狀相似,誤析為二,後人別構音讀。」

也2 〔yí ㄧˊ〕

〔《集韻》演爾切,上紙,以。〕

「 匜1 」的古字。

《兩週金文辭大系·魯大司徒匜銘》:「 魯 大司徒子 仲白 作其庶女 厲 孟 姬 賸也。」 郭沫若 考釋:

「匜,按《說文·乙部》『也』。 朱駿聲 《通訓定聲》:『此字當即匜字,後人加匚耳。

』」【也已】1.語氣助詞。表肯定。

《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宋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

「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俠女》:「請更寄語:

再復爾,是不欲生也已!」2.語氣助詞。

表感嘆。 宋 曾鞏 《江都縣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誌》:「其可哀也已!

其可哀也已!」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元 , 石明三 ,一日而殺五虎,可謂蓋代神力也已!

」【也夫】語氣助詞。表感嘆。《國語·晉語五》:

「 靡筓 之役, 郤獻子 見, 公 曰:『子之力也夫!』」 宋 歐陽修 《讀李翱文》:

「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義犬》:

「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魯迅 《花邊文學·刀式辯》:「文學家看**,並且豫備抄襲的,可謂關係密切的了,而且如此粗心,豈不可嘆也夫!

」【也末哥】見「 也麼哥 」。

【也可】蒙古語,大的意思。 元 代任同一官職的數人,為首的在官名前加「也可」二字,表示第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也可太傅》:

「 蒙古 語,大為也可。凡官名也可者,第一之稱。」按,《元史·食貨志三》有也可太傅,即《耶律禿花傳》中拜太傅總領的 也可那延 。

【也邪】語氣助詞。表疑問。《莊子·齊物論》:

「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

「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也似】如同;一般。 宋 陸游 《次韻周輔道中》:「日淡風斜江上路,蘆花也似柳花輕。

」《水滸傳》第七三回:「 李逵 性起,砍將入去,泥神也似都推倒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

「這口劍雖不能說削鐵如泥,也似花馬劍一般鋒利。」

【也那】1.嘆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

「塞鴻來也那!塞鴻來也那!」2.

疑問詞。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你早睡也那?

你睡得著?」3.襯詞,無義。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待去來呵,長街上列著兵馬,哎!婆婆也,我可是怕也那不怕?

」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想他每富家殺羊也那宰馬,每日裡笑恰,飛觥也那走斝。」 清 楊潮觀 《李衛公替龍行雨》:

「猛見那一帶連山也那萬里遙,高也麼高,凸更凹。」

【也克】同「 也可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蒙古語》:「 元 人以本國語命名,或取吉祥。如也克者,大也。」

【也裡可溫】蒙古語的音譯。 元 代稱傳入我國的**教。當時景教派( 元 以前已傳入)與天主教皆有教士來 中國 傳教,其教統稱「十字教」,教士俱稱「也裡可溫」。

《元史·武宗紀二》:「宣政院奏免僧、道、也裡可溫、答失蠻租稅。」參閱 陳垣 《元也裡可溫教考》。

【也者】1.語氣助詞。表提示。

《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宋 蘇舜欽 《上孫衝諫議書》:「夫道也者;性也,三皇之治也;德也者:復性者也,二帝之跡也。

」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二》:「《易》也者,卜筮之史也。」 魯迅 《花邊文學·未來的光榮》:

「有些所謂文學家也者,也得找尋些奇特的、色情的東西,去給他們的主顧滿足。」2.語氣助詞。

表疑問。《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語氣助詞。表擬度。

清 戴名世 《郭生詩序》:「然生不汲汲求士之知,荒丘絕壑,若將終身也者。」

【也者也】襯詞。無義。 元 關漢卿 《新水令》套曲:「盡老同眠,也者也強如雁底關河路兒遠。」參見「 也者麼 」。

【也者麼】襯詞。無義。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二折:「不在於你,也者麼他住在 江南 也那塞北。」

【也耶】同「 也邪 」。

宋 蘇軾 《後赤壁賦》:「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也呵】語氣助詞。表感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

「夜深人靜,月朗風清,是好天氣也呵!」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你也等我一等兒波,今日正是寒食好個節令也呵!

」 清 洪昇 《長生殿·罵賊》:「且抱著琵琶,去走一遭也呵!」

【也兒】襯詞,無義。 元 無名氏 《石榴園》第三折:「你準備著亂攛東西,望風也兒走。」

【也波】襯詞。無義。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一折:

「莫不是前世裡燒香不到頭,今也波生招禍尤?」 明 康海 《村裡迓鼓·春遊》套曲:「調愈精,聽轉清,歌情曲盡景中情,丹崖翠壁音相應。

再也波聽,渾疑鼓瑟下湘靈。」 清 蔣士銓 《香祖樓·懷驛》:「離別情如何,徵袍上一樣淚痕多。

想家人也波,念家鄉也波。」

【也波哥】見「 也麼哥 」。

【也哉】語氣助詞。表感嘆。《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 宋 蘇軾 《范增論》:

「 增 不去, 項羽 不亡,亦人傑也哉!」 明 劉基 《春秋明經·築郿大無麥禾臧孫辰告糴於齊新延廄》:「夫國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本,可不相時而輕用其力也哉!

」【也則】亦是。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但道我擢高第,教他休更許別人,俺也則不曾聘妻。」

【也孫】蒙古語,謂九。《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又一二日,歧為**股,名也孫斡倫,譯言九度,通廣五七裡,可度馬。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蒙古語》:「 元 人以本國語命名,或取顏色,如察罕者,白也……或取數目,如朵兒別者,四也;塔木者,五也;也孫者,九也。」

【也得】1.也可以。表示許可。

唐 李肇 《唐國史補》捲上:「奴見官人不下馬,打也得,不打也得;官人打了,去也得,不去也得。」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

「也得也得,我與你說去。」2.也可以。

表示足夠。 宋 辛棄疾 《杏花天·嘲牡丹》詞:「若教解語應傾國,一個 西施 也得。

」《京本通俗**·錯斬崔寧》:「 梁園 雖好,不是久戀之家。不若改行從善,做個小小經紀,也得過養身活命。

」【也許】或許。表示不很肯定。《孽海花》第三三回:

「也許矮子今天就來。去不得,去不得!」 劉大白 《收成好》詩:

「今年晴雨多調勻,也許多收幾擔稻。」 巴金 《春》一二:「她也許是被希望鼓舞著,也許是被焦慮折磨著。

」【也須】也應該,也應當。《京本通俗**·錯斬崔寧》:「你明日且到了人家,我慢慢央人與你爹孃說通,他也須怪我不得。

」《水滸傳》第二四回:「我倒不曾見日頭在半天裡,便把著喪門關了,也須吃別人道我家怎地禁鬼!」

【也曾】曾經。 唐 元稹 《贈崔元儒》詩:「最愛輕欺杏園客,也曾辜負酒家胡。

」《西遊記》第八八回:「雖不曾重報師恩,卻也曾渡水登山,竭盡心力。」《說岳全傳》第四十回:

「太太先前也曾請個飽學先生,教他讀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這口寶劍,末將也曾聽說,確是一口好劍。

」【也與】亦作「 也歟 」。

1.語氣助詞。表疑問。

《論語·雍也》:「 仲由 可使從政也與?」 清 戴名世 《郭生詩》序:

「乃生吮筆和墨以從事於其間,其猶有 桐 之風也歟?」2.語氣助詞。

表感嘆。 宋 葉適 《張令人墓誌銘》:「以子之疎且易,欲以其求知於天者,使人亦知之乎?

宜謗之眾也與!」 明 劉基 《春秋明經·衛人立晉》:「此聖人之所深惜而特起 衛 人立 晉 之文也歟!

」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大概皆不能歸咎於五十人煽動之故也歟!」

【也麼】襯詞。無義。 唐 鍾離權 《贈呂洞賓》詩:

「說盡千般玄妙理,未必君心信也麼。」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肩擔著鐵斧來也麼,一個越添忿怒精神惡。

」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三折:「只爭個遲也麼疾,英雄志不灰,有一日登鰲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轅》:

「氣也麼消,有書函將軍仔細瞧。」

【也麼天】襯詞。無義。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三折:

「我這裡自推自攧,到三十餘徧,暢好是苦痛也麼天。」 元 關漢卿 《新水令》套曲:「真個索去也麼天,真個索去也麼天。

再要團圓,動是經年。思量殺俺也麼天。」

【也麼沙】襯詞。無義。 元 馬致遠 《新水令·題西湖》套曲:「真個醉也麼沙,真個醉也麼沙。笑指南峰,卻道西樓,真個醉也麼沙。」

【也麼哥】亦作「 也波哥 」。亦作「 也末哥 」。

元 明 戲曲中常用的襯詞。無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

「是必休誤了也麼哥!休誤了也麼哥!」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三折:

「今日個 瓊英 為父題詩孝,端的可便感天地也波哥。」 元 張可久 《漢東山》曲:「中流扣舷歌,快活也末哥。

」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春遊》套曲:「兀的不喜殺人也麼哥!」 清 洪昇 《長生殿·聞鈴》:

「兀的不慘殺人也麼哥,兀的不苦殺人也麼哥!」 魯迅 《偽自由書·從諷刺到幽默》:「也還是沒有效,這怎不氣死人也麼哥呢!

」【也罷】1.助詞。罷了,算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便不往京師去應舉也罷。」2.

助詞。連用時,表示不以某種情況為條件。《紅樓夢》第一○五回:

「大凡一個人,有也罷,沒也罷,總要受得富貴,耐得貧賤才好呢。」《老殘遊記》第十七回:「將來任憑你送人也罷,擇配也罷,你就有了主權,我也不遭聲氣。

」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三章:「不管人們羨慕也罷,嫉妒也罷,暗恨也罷, 郭世富 卻由租種這四十八畝稻地,創立了自己的家業。」

【也歟】見「 也與 」。

【也羅】襯詞。無義。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

「大抵是那少年女奴也羅。」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止不過無錢也羅。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魂遊》:「兀的有人聲也羅。」

婉在古代是什麼意思,且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形 婉轉 委婉。左傳 成公十四年 春秋 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譯文 春秋 的記述,用詞細密而意思顯明,記載史實而含蓄深遠,婉轉而順理成章,窮盡而無所歪曲,警誡 而褒獎善良。如果不是聖人誰能夠編寫?引 順從 溫順。史記 佞幸傳 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

在古代「赤足」是什麼意思,在古代「赤足」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有三個意思,其中最早出自 山海經.北山經 1 紅色的腳。山海經 北山經 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 這首詩所言 蝍蛆 是甚麼?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 百腳 2 光腳,不著鞋襪。唐 韓愈 山石 詩 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清 袁枚 消夏雜詠 科頭赤足徜徉過...

上人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在古代,上房是什麼意思

1.道德高尚的人。漢賈誼 新書 修政語下 聞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聞道而弗取藏,知道而弗取行也,則謂之下人也。2.釋氏要覽 稱謂 引古師雲 內有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宋以後,多用作對和尚的尊稱。南史 宋紀上 嘗遊京口竹林寺,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眾僧見之,驚以白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