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主張有什麼不同

2021-03-07 05:07:13 字數 6648 閱讀 8543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儒家 春秋 仁、克己復禮、有教無類

孟子:儒家 戰國 民貴君輕、仁政、性本善

老子:道家 春秋 清靜無為

墨子:墨家 戰國 非攻兼愛

韓非子:法家 戰國 法治(注意不是法制)

儒家: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

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絡.「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

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墨家: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逸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

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道家: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

法家: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

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當代學者劉木魚(劉鐸)評價法家思想「禮下小人,刑上大夫,刑禮不偏,謂之法家,謂之聖道」.在先秦諸子諸家當中,唯獨法家的思想,是必須獻出性命來實踐,流出鮮血來祭奠,是血染的思想.

這裡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當時許多有罪或者無辜的貴族和貧民,還有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韓非.

簡單來說:在先秦諸子中,針對社會問題,儒家提倡仁愛;墨家主張兼愛;而道家則認為,仁愛和兼愛都不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做,即「無為」的思想.三家激烈爭論,但他們都主張回到過去.

此時,主張面對未來的法家橫空出世.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商鞅和韓非.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的另類.在先秦諸子諸家當中,唯獨法家的思想,是必須獻出性命來實踐,流出鮮血來祭奠,是血染的思想.這裡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當時許多有罪或者無辜的貴族和貧民,還有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韓非.

墨家對於儒家學說非議頗多,批評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繁瑣禮儀.

道家以自然無為為宗旨,蔑視禮法,對於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度.

先秦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戰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對孔子個人頗為尊重,但他認為孔子學說不合時宜.

2樓:戊力行學珍

道家主張清淨無為,

儒家主張入世修身,

法家主張嚴刑峻法。

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主張有什麼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儒家 春秋 仁、克己復禮、有教無類

孟子:儒家 戰國 民貴君輕、仁政、性本善

老子:道家 春秋 清靜無為

墨子:墨家 戰國 非攻兼愛

韓非子:法家 戰國 法治(注意不是法制)

儒家: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

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絡.「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

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墨家: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逸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

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道家: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

法家: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

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當代學者劉木魚(劉鐸)評價法家思想「禮下小人,刑上大夫,刑禮不偏,謂之法家,謂之聖道」.在先秦諸子諸家當中,唯獨法家的思想,是必須獻出性命來實踐,流出鮮血來祭奠,是血染的思想.

這裡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當時許多有罪或者無辜的貴族和貧民,還有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韓非.

簡單來說:在先秦諸子中,針對社會問題,儒家提倡仁愛;墨家主張兼愛;而道家則認為,仁愛和兼愛都不能救世,唯一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做,即「無為」的思想.三家激烈爭論,但他們都主張回到過去.

此時,主張面對未來的法家橫空出世.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的商鞅和韓非.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的另類.在先秦諸子諸家當中,唯獨法家的思想,是必須獻出性命來實踐,流出鮮血來祭奠,是血染的思想.這裡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當時許多有罪或者無辜的貴族和貧民,還有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韓非.

墨家對於儒家學說非議頗多,批評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繁瑣禮儀.

道家以自然無為為宗旨,蔑視禮法,對於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度.

先秦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戰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對孔子個人頗為尊重,但他認為孔子學說不合時宜.

4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孔子:

1、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2、主張「德治」

孟子:1、「仁政」

2、「民貴君輕」

荀子:1、天人關係:「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義)

2、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道家:老子

1、「道」是世界的根本

3、樸素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及轉化)

2、「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法家:韓非

1、法、術、勢結合,主張建立君主****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2、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

啦啦啦~人家歷史才剛剛考完~

誒嘿嘿嘿,你是要考試了吧。(莫名的幸災樂禍感是**來的(⊙v⊙))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區別

5樓:自由仙

墨家,講究兼愛,bai也就是無du

差別的對天下zhi人奉獻愛心。

儒家,dao講究仁愛,也就是回有區別的對周圍的人的答愛,而這種區別通過禮和教進行身份的區分來判定。

法家,講究法制,也就是通過法律來約束人的行為。

道家,講究無為,認為不進行任何的約束,人與人也不進行任何的交流,自然就沒有紛爭和煩惱。

6樓:妮妮

儒家:春秋時期,由孔子

所創立的一種世俗思想

流派,儒家學術流派是回孔子所創立,孟子發展,答荀子集其大成,在之後兩千年一直綿延不斷,時至今日,對中國的文化還有強大的影響力。

儒家從周禮演化而來,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體系。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主張教化與仁政,輕徭薄賦,抨擊**;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的一種世俗思想流派。

儒家的主要經典為《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周易》《春秋》。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基本主張各是什麼?

7樓:金果

1、儒家:

孔子,主張「仁愛」,是有等級的愛,主張克己復禮,希望能回到西周的禮樂制度,有教無類,主張勤學而好問。孟子,繼承並擴充孔子的言論。

主張忠孝義,希望戰火不再。荀子,性惡論者,認為人生而惡,只有通過學習禮義等思想,才能漸漸善良。

2、道家:

老子,主張「無為」、「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動","負陰而抱陽,知雄而守雌","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最神祕的人,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學說。

認為人在自然面前時無能為力的。莊子,以無為而有為,認為有無相生,他追求自由,生命的自身樂趣勝過所有名利,他以做官為最不齒最下作的行為。

3、墨家:

墨翟,同樣的神祕人,主張「兼愛非攻」,對於兵法頗有研究。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

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4、法家:

商鞅,公孫鞅(一說韓非子),秦國變法大功臣。生性小器,不大方,雖有大抱負大主張,卻因為自己的做人失敗而造成一定的損失。

他以苛法、嚴法治國,賞罰分明,賞則重賞,罰則重罰,嚴格規定等級,設軍功制。韓非,法家之集大成者,以法治國,法令頗嚴。

擴充套件資料: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簡介如下:

1、道家

道家是中國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媧、神農、黃帝、伊尹、許由、巢父、老子、列子、莊子、慎到、楊朱、王詡等。道家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

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無所不容,不所不包,和諧統一等。據此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等政治、軍事策略,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哲學、邏輯、宗教。

天體科學、生命科學、文學語言、醫學、生理學、心理學、化學、生物學、醫藥學、物理學、氣象學、環境學,天文學、地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宗教學等。

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道教則是我國的宗教之一,東漢是形成,到南北朝是興盛起來。

道教徒尊創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後又分化為許多派別。道教尊老子為祖教,尊稱其為"太上老君」。

2、儒家

儒家「知天文、識旱澇」(章太炎語),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學派。它擔「天下教化之先聲」,有「以一號百」的影響力。所設「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能。

於各地積極辦學。亦是維護社會道德、紛亂中凝聚力量的最龐大的文化核心。儒家為華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創立的維護周禮的儒家學說。

孟子、子夏、顏回等後來逐步發展以教化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是一個不斷髮展、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學術流派,堪稱民族脊樑。

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3、法家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提出了富國強兵、以法治國。法是通過具體的刑名賞罰來實現的。其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

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為後來建立的**集權的秦朝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

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

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係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韓非子、李斯、桑弘羊、王叔文、王安石、張璁、張居正、嚴復、梁啟超等。

4、墨家

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還有什麼家

儒家的代表人是孔子,他主張以仁治國 墨家是孟子,主張以人治國 法家是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 道家是老子,主張無為之治 道家 抄儒家 墨家襲 法家 道家是對醫學。軍事bai有研究。道du家對醫學上的研 zhi究就不要多說了,應該dao都知道的吧。歷朝歷代都要限制道的原因是,基本上都有道士參與政治的。早的...

學派中著名的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還有什麼

兵家 名家 陰陽家 縱橫家 農家。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當時著名的兵書有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 是孫武寫的一部軍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等軍事名言就出自這本書。今天此書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很多西方的軍事學校都把它列為教材。戰國時期,孫武的後代孫臏繼承發揚了他...

戰國時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著作有哪些

儒家 復論語 春秋 詩制經 孟子 六經道家 莊子 老子 墨家 墨子 七十一篇 墨翟 胡非子 三篇 墨翟 隨巢子 六篇 墨翟 法家 管子 十九卷 商君書 五卷 申子 三卷 慎子 十卷 韓非子 二十卷 新書 三卷 正論 六卷 十卷 政論 五卷 阮子正論 世要論 十二卷 陳子要言 十四卷 蔡司徒難論 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