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雜詩全文拼音其二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翻譯

2021-05-23 02:34:02 字數 5338 閱讀 3874

1樓:yx陳子昂

雜詩十二首其二

陶淵明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bái rì lún xī ā ,sù yuè chū dōng lǐng 。

yáo yáo wàn lǐ huī ,dàng dàng kōng zhōng jǐng 。

fēng lái rù fáng hù ,zhōng yè zhěn xí lěng 。

qì biàn wù shí yì ,bú mián zhī xī yǒng 。

yù yán wú yǔ hé ,huī bēi quàn gū yǐng 。

rì yuè zhì rén qù ,yǒu zhì bú huò chěng 。

niàn cǐ huái bēi qī ,zhōng xiǎo bú néng jìng 。

2樓:匿名使用者

雜詩其二

bái rì lún xī ā , sù yuè chū dōng lǐng 。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yáo yáo wàn lǐ huī , dàng dàng kōng zhōng jǐng [2]。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fēng lái rù fáng hù , yè zhōng zhěn xí lěng 。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qì biàn wù shí yì , bù mián zhī xī yǒng 。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yù yán wú yú hé , huī bēi quàn gū yǐng 。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rì yuè zhì rén qù , yǒu zhì bù huò chěng 。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niàn cǐ huái bēi qī , zhōng xiǎo bù néng jìng 。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翻譯

3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

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雜詩十二首》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其二原文: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4樓:慕容胤懿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 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①淪:沈。阿:山嶺。西阿: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萬里輝:指月光。蕩蕩:廣闊的樣子。景:同影,指月輪。這兩句是說萬里光輝,高空清影。

④房戶:房門。這句和下句是說風吹入戶,枕蓆生涼。

⑤時易:季節變化。夕永:夜長。這兩句是說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⑥無予和:沒有人和我對答。和,去聲。這句和下句是說想傾吐隱衷,卻無人和我談論,只能舉杯對著隻身孤影飲酒。

⑦日月:光陰。騁:伸、展。這兩句是說光陰棄人而去,我雖有志向,卻得不到申展。

⑧此:指有志不得申展這件事。終曉:徹夜,直到天明。這兩句是說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2]

作品鑑賞

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對於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

《雜詩十二首》的第二首《雜詩·白日淪西阿》與第五首《雜詩·憶我少壯時》,所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就具有此種意義。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蕩蕩者,廣大貌。景通影,輝與景,皆指月光。

起筆四句,展現開一幅無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去夜來,正是光陰流逝。西阿東嶺,萬里空中,極寫四方上下。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此一幅境界,即為一宇宙。而蕩蕩輝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體現。

由此四句詩,亦可見淵明筆力之巨。日落月出,併為下文「日月擲人去」之悲慨,設下一伏筆。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樸素淡。

不妨比較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雖然境界相似,風格則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換不得「素月」。「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從晝去夜來之一特定時分,來暗示「日月擲人去」之意,此四句,則是從夏去秋來之一特定時節,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涼風吹進窗戶,枕蓆已是寒意可感。

因氣候之變易,遂領悟到季節之改移。以不能夠成眠,才體認到黑夜之漫長。種種敏銳感覺,皆暗示著詩人之一種深深悲懷。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和念去聲,此指交談。揮杯,搖動酒杯。

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這兩句意謂:欲將悲懷傾訴出來,可是無人與我交談。

只有揮杯勸影,自勸進酒而已。借酒澆愁,孤獨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大約即是從陶詩化出。

不過,陶詩澹盪而深沉,李詩飄逸而豪放(詩長不具引),風味不同。「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

光陰流逝不捨晝夜,並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此題第五首雲:「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飲酒·少年罕人事》雲:「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可見淵明平生志事,在於兼濟天下,其根源乃是傳統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價值不能夠實現,此實為古往今來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

詩中擲之一字,騁之一字,皆極具力度感。唯騁字,能見出志向之遠大;唯擲字,能寫出日月之飛逝。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終曉,謂從夜間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

上言中夜枕蓆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結蒼涼無盡。

淵明此詩,將素月輝景蕩蕩萬里之奇境,與日月擲人有志未騁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萬里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呈露。有志未騁之悲慨,亦是心靈中之一境界。

所以詩的全幅境界,自然融為一境。詩中光風霽月般的志士襟懷,光陰流逝志業未成、生命價值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其陶冶人類心靈,感召、激勵人類心靈之意義,乃是長青的,不會過時的。淵明此詩深受古往今來眾多讀者之喜愛,根源即在於此。[3]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鑑賞

5樓:匿名使用者

1悲慼(悽) 2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萬里河山一片寧靜肅然,籠罩在月光之下。望著這浩蕩空闊的景象,詩人的心被感動了。 3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席冷」襯托出「心冷」,刻畫了自己「不眠」的淒寒心境 4這首詩寫一個不眠的秋夜,用環境的清冷襯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獨,又以時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騁的悲悽,意境空曠,慨嘆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情懷。

6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對於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

《雜詩》第二首與第五首,所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就具有此種意義。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蕩蕩者,廣大貌。

景通影,輝與景,皆指月光。起筆四句,展現開一幅無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去夜來,正是光陰流逝。

西阿東嶺,萬里空中,極寫四方上下。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此一幅境界,即為一宇宙。

而蕩蕩輝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體現。由此四句詩,亦可見淵明筆力之巨。日落月出,併為下文「日月擲人去」之悲慨,設下一伏筆。

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樸素淡。不妨比較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雖然境界相似,風格則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換不得「素月」。

「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從晝去夜來之一特定時分,來暗示「日月擲人去」之意,此四句,則是從夏去秋來之一特定時節,暗示此意,深化此意。

夜半涼風吹進窗戶,枕蓆已是寒意可感。因氣候之變易,遂領悟到季節之改移。以不能夠成眠,才體認到黑夜之漫長。

種種敏銳感覺,皆暗示著詩人之一種深深悲懷。「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和念去聲,此指交談。

揮杯,搖動酒杯。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欲將悲懷傾訴出來,可是無人與我交談。

只有揮杯勸影,自勸進酒而已。借酒澆愁,孤獨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大約即是從陶詩化出。

不過,陶詩澹盪而深沉,李詩飄逸而豪放(詩長不具引),風味不同。「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

光陰流逝不捨晝夜,並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本題第五首雲:「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飲酒》第十六首雲:「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可見淵明平生志事,在於兼濟天下,其根源乃是傳統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價值不能夠實現,此實為古往今來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

詩中擲之一字,騁之一字,皆極具力度感。唯騁字,能見出志向之遠大;唯擲字,能寫出日月之飛逝。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終曉,謂從夜間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

上言中夜枕蓆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結蒼涼無盡。  淵明此詩,將素月輝景蕩蕩萬里之奇境,與日月擲人有志未騁之悲慨,打成一片。

素月萬里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呈露。有志未騁之悲慨,亦是心靈中之一境界。所以詩的全幅境界,自然融為一境。

詩中光風霽月般的志士襟懷,光陰流逝志業未成、生命價值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其陶冶人類心靈,感召、激勵人類心靈之意義,乃是長青的,不會過時的。淵明此詩深受古往今來眾多讀者之喜愛,根源即在於此。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陶淵明 雜詩十二首 其二 的創作背景是離他辭彭澤令歸耕園田已10年之久了。在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的生存中,他覺得取得了自由,心思舒服,寫下了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樣諸多名句。然而他終非 周身靜穆 這首詩正透顯露其中訊息。此詩最先處魄力巨集壯 白天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

陶淵明《雜詩》賞析陶淵明的詩賞析

賞析 對於人類來說,珍惜生命價值 珍惜寸陰之精神乃是長青的。讀陶淵明的 雜詩 第五首,常受到一種極親切的感動,尋思其原因,實在於此。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淵明善於把人所共知 反習而不察的人生體驗指點出來,而且用的是極自然極簡練的語言。這往往使人感到又驚訝又親切。此二句即一好例。詩人回憶自己少壯時代...

陶淵明《雜詩》背景 人生無根蒂歲月不待人)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本詩從生命之始開篇,生命意象由一連串比喻構成 人生無根蒂 把生命暗喻為無根之植物,從而生髮出 飄 的意象。飄 又引出一個明喻 飄如陌上塵 陌上塵 再生髮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