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

2021-05-19 11:08:01 字數 5043 閱讀 1665

1樓:匿名使用者

一、 幾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1、烘托

襯托 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託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今夜鄜(lu2)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杜甫《月夜》) 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頷聯、頸聯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像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古今人們用典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採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種方式.

一、明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如果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這種現象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的,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裡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在皖南事變後,***憤筆疾書「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裡明顯化用了曹植《七步詩》裡的句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末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來好象是寫「出獵」,描寫獵人彎弓射狼的情況.其實這是暗用了《楚辭·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貪殘掠奪,作者在此代指遼和西夏統治者;「射天狼」則表明自己禦敵保國的決心.

三、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代人,通過文章既以贊李雲,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的典籍,均藏於此.

《後漢書·竇章傳》言:「是時學者稱東觀(後漢**的藏書機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這首詩中的「蓬萊」,是借指校書郎李雲.

「建安骨」為建安風骨之簡稱.東漢末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歌,風格清新剛健,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區別於「大謝」(謝靈運).

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裡有自比的意思.這兩句中,上句稱讚李雲文章得建安風骨,清新剛健;下句謂自己的詩歌應像謝眺那樣清新雋永.

四、反用典故

有的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本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通過艱苦的攀登可以上達青天,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讚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形,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虛實

虛實結合 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

編輯本段【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編輯本段【具體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以樂襯哀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欲揚先抑

編輯本段【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 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

「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

「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

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

」這些在 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 走了,/正如 輕輕的來;/ 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 的心裡盪漾.

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 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 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

把「 的心」比擬為燭光,把 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裡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 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

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

」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

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樑,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

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

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

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迴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

所以 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象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詩歌有哪些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古代詩來歌的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抒 自情方式 表bai達技巧 du和修辭手法三種。zhi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 dao直抒胸臆 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融情入景 託物言志 懷古傷今 即事抒懷。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有白描 烘托 渲染。寫景詩常用表達技巧有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樂襯...

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

藝術表現手法有對比 聯想 想象 託物言志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順敘 倒敘 插敘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照應 設定懸念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層遞 渲染 虛筆 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 間接 動靜結合 相襯 大手筆 層遞 深化主旨 以小見大 點面結...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散文表現手法有哪些

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即 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 技巧 常見的有 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 點面結合 動靜結合 敘議結合 情景交融 襯托對比 伏筆照應 託物言志 白描細描 鋪墊懸念 正面側面比喻象徵 借古諷今 卒章顯志 承上啟下 開門見山,烘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