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用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2021-03-08 04:46:52 字數 6201 閱讀 1916

1樓:幻域三影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

用,故引申為用。本義:使用,採用)

2. 同本義 用,可施行也。——《說文》

用,以也。——《蒼頡篇》

利用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書》

乃攘竊神胝之犧牷犧用。——《書·微子》

乘其財用出入。——《周禮·宰夫》

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禮·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於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齊, 子產用之 鄭, 商君用之 秦, 仲長統言之 漢,而非今日之立異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鐵椎傳》

用水彩。——蔡元培《圖畫》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學洢《核舟記》

3. 又如:用不著(沒辦法);備用(準備著供隨時使用);實用(實際使用);拆用(拆開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長(使用長**);用板(使用詔書);用計(使用計謀);用天因地(利用天時,順應地利);用錢(使用錢幣);用藥(使用藥物)

4. 任用(委派人員擔任職務)

不用尚書郎。——《樂府詩集·木蘭詩》

用於昔日。——諸葛亮《出師表》

賢能為之用。——《三國志·諸葛亮傳》

不能用也。——《資治通鑑》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當);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崗位上);敘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職或已免職的人員);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隱);用賢(任用賢人)

6. 運用(根據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孫子·用間》

7. 又如:用間(運用間諜);用計鋪謀(安排計謀;出謀劃策);用長(運用其所長);用奇(指軍事上運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運用心思);用智(運用智謀)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眾)

10. 出力;效命

國有事,則學民惡法,商民善化,技藝之民不用,故其國易破也。——《商君書》

11. 又如:用精(專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李白《與韓荊州書》

13. 又如:不用

14. 吃;飲 如:用茶(飲茶,喝茶);用膳(吃飯);用餐(吃飯);用煙(吸菸,抽菸)

15. 執政;當權 孔子用於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記》

16. 行事;行動 經稱鵬之用,其將飛也必待海之運,其飛也必以怒。——明· 徐渭《贍張君序》

〈名〉1. 功用;功能小禮無所用。——《史記·魏公子列傳》

彼雖善事,其用不足稱也。——唐· 韓愈《原毀》

其用不足稱。——唐· 韓愈《原毀》

靈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其用有二。——[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2. 又如:用頭(用途)

3. 器用;物質 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鑑》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費用,資財 給其食用。——《戰國策·齊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兵精足用。——《資治通鑑》

裹物之用。——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家常之用。

〈介〉1. 因;由 覺見臥聞,俱用精神。——《論衡》

2. 又如:用逸待勞(以逸待勞);用情(以真實的感情相待)

3. 憑,拿 何用識夫婿。——《樂府詩集·陌上桑》

高蟬正用一枝鳴。——宋· 洪邁《容齋續筆》

4. 因,因為 必用此為務。——《史記·貨殖列傳》

用甲第為國相。——清· 周容《芋老人傳》

用此。——清· 方苞《獄中雜記》

《連》1. 表示結果,相當於「因而」、「於是」明淫於家,用殄厥也。——《書·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當於「為了」、「為的是」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於新邑。

2樓:匿名使用者

〈名〉1. 功用;功能小禮無所用。——《史記·魏公子列傳》

靈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傳》

2. 器用;物質 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鑑》

3. 費用,資財 給其食用。——《戰國策·齊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介〉1. 因;由 覺見臥聞,俱用精神。——《論衡》

2. 憑,拿 何用識夫婿。——《樂府詩集·陌上桑》

高蟬正用一枝鳴。——宋· 洪邁《容齋續筆》

3. 因,因為 必用此為務。——《史記·貨殖列傳》

《連》1. 表示結果,相當於「因而」、「於是」明淫於家,用殄厥也。——《書·益稷》

2. 表示目的,相當於「為了」、「為的是」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於新邑。

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要」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1、用作名詞,意思是:人體的腰部,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腰」。

出處:先秦·荀子《荀子•禮論》:「量要而帶之。」

釋義:根據腰身紮帶子。

2、用作動詞,意思是:通「邀」。邀請。

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釋義: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3、用作動詞,意思是:中途攔截。

出處:明·高啟《書博雞者事》:「豪民子聞難,鳩宗族僮奴百許人,欲要篡以歸。」

釋義:土豪的兒子聽說了禍事,就聚集了同宗本家的奴僕一百多人,想攔路奪回(他的父親)。

4、用作動詞,意思是:相約。

出處:漢·樂府古辭《孫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釋義:雖然同府吏有過誓約,但同他相會永遠沒有機緣。

5、用作動詞,意思是:威脅。

出處:清代·方苞《獄中雜記》:「惟大辟無可要,然猶質其首。」

釋義:沒有什麼好要挾的,但是還要留下他的腦袋做抵押品。

4樓:之那年青春正好

要1. 要 [yào]2. 要 [yāo]

要 [yào]

1.索取:~賬。~價。

2.希望,想:~強。~好。

3.請求:她~我給她讀報。

4.重大,值得重視的:重~。~人。~領。綱~。~言不煩。

5.應該,必須:須~。

6.將(jiāng):將~。快~。

7.如果,倘若:~是。

8.表選擇:~麼。~不。~不然。

要 [yāo]

1.求,有所倚仗而強求:~求。~挾。

2.古同「腰」。

3.古同「邀」,中途攔截。

4.古同「邀」,約請。

5.姓。

一. 解字:會意字。

從西,夕陽西下,兩隻鳥兒歸巢依臥;從女,婦女。以「夕陽西下鳥兒歸巢依臥」作比喻,表示日暮就寢時丈夫摟著妻子的腰,以表示之需要。借古音「夭」,表示妻子屈腰仰就。

後借「約」表示男女性慾時限不同,夫妻雙方都有責任與義務滿足對方的需求;要是腰的初文。選自《中華字通》。又有要求.

要對方做一件事的時候.索要.跟對方要東西。

二.基本字義

要yào

1.索取:~賬。~價。

2.希望,想:~強。~好。

3.請求:她~我給她讀報。

4.重大,值得重視的:重~。~人。~領。綱~。~言不煩。

5.應該,必須:須~。

6.將(jiāng):將~。快~。

7.如果,倘若:~是。

8.表選擇:~麼。~不。~不然。

四.其它字義

要yāo

1.求,有所倚仗而強求:~求。~挾。

例:莊公再拜辭曰:「從政罷政,乃臣下之職,焉有天子委質於臣之禮?恐天下以臣為要君,臣當萬死!」(《東周列國志》)

2.古同「腰」。

3.古同「邀」,中途攔截。

4.古同「邀」,約請。

5.姓。

五.組詞及造句

1、要求

造句:根據傳統法律要求市鎮行政管理委員會成員每隔五年巡視邊界一次。

2、需要

造句:我們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能夠為鄉村舞蹈連續拉好幾個小時的小提琴手。

3、提要

造句:該子目錄下有幾個檔案,包含從每個rss提要提供者處收到的rss提要條目,而這些提要提供者則由使用者在提要源輸入xml檔案中指定。

4、不要

造句:犯罪分子應當迷途知返,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5、要飯

造句:可憐的拇指姑娘站在門口,像一個要飯的窮苦女孩子。她懇求田鼠施捨一顆大麥給她,因為她已經兩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了。

文言文中的因字是什麼意思

5樓:宓翾

①因襲;遵循。《過秦論》:「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

②接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③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④順應。《察今》:「變法者因時而化。」

⑤原因;機會。《孫雀東南飛》:「於今無會因。」

⑥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諫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⑦介紹動作行為的依據,可譯為「依靠」、「憑藉」。《廉頗藺相如列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⑧介紹動作行為的物件,可譯為「依照」、「根據」。《核舟記》:「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⑨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條件,可譯為「趁機」、「趁著」。《鴻門宴》:「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

⑩就;於是。《鴻門宴》:「貢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⑾因為;於是。《雁蕩山》:「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6樓:江上生月亮

所:用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起指代作用,相當於「......的人、事、物、地方」。

如有所語:直譯就是「好像有說的話」,按現代漢語就是「好像說什麼」。

7樓:abc高分高能

你知道文言文中稱字是怎樣稱呼的嗎

8樓:ok只要有你

1.於是

2.因為

3.原因

9樓:

具體那篇文章?不同文章有區別。

文言文中的"讓"是什麼意思

10樓:駱昊然乜雅

「讓」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動詞,責備;責問。

2、形容詞,退讓;謙讓。——引申為推讓;拒絕接受。

3、動詞,讓給;讓位給。

4、動詞,亞於;比……差。

文言文裡的與是什麼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與:與 yǔ

名詞義:

1、黨與;朋黨。

與,黨與也。從舁從與。與聲。——《說文》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史記》

群臣連與成朋。——《漢書》

2、盟國;友邦。

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荀子》

3、類;同類。

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光節而已,少曲與焉。——《國語》

與:與 yǔ

介詞義:

1、跟;和;及。

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魏策》

孰與君少長。——《史記·項羽本紀》

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為;替。

3、離開。如與世隔絕、與眾不同

4、對於;於。

君之始入京也,與言皇上無權…君不之信。——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與:與 yǔ

連詞義:

1、和;同。

動詞義:

1、贊同。

與:與 yú

1、同「歟」。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

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

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

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

豈非士之願與?——《史記·蔡澤傳》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戰國策·魏策》

與:與 yù

動詞義:

1、參與。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

懷嬴與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文言文中偶然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偶爾的幾種用法有什麼解釋

1.偶然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某種搖擺 偏離,是可以這樣出現又可以那樣出現的 不確定的趨勢.2.事理上不一定要發生而發生的 超出一般規律的。文言文中偶爾的幾種用法有什麼解釋 偶爾 在古代有兩個 意思 1.偶然這樣 事理上不一定要發生而發生的.宋書 鄭鮮之傳 殿下在彭城 劫盜破諸縣,事非偶爾,皆是...

文言文中樂人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得志是什麼意思

要看具體的語境,可能是 古代指掌管 的官吏 歌舞演奏藝人的泛稱 使人快樂 文言文中 得志 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 得志 是的意思有三個,分別是 1 謂實現其志願。2 指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多含貶義。浩然 豔陽天 第一 三章 他帶著一臉小人得志的奸笑,拍著 馬子懷 的肩頭說 爺們,那天在集上我怎麼跟你說的...

文言文中的「竟」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競」是什麼意思

作動詞時,表示完畢 結束。竟 j ng 動 完畢 結束。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竟 j ng 副 1 終於 到底。平原君 竟與 毛遂 偕.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 竟怒不救 楚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竟無語凝噎.宋 柳永 雨霖鈴 婿竟不調.明 崔銑 洹詞 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2 竟然 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