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然後」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然後」是什麼意思??

2021-04-15 06:25:55 字數 7362 閱讀 6467

1樓:蜜桃

釋義:多是 於是、就bai的意思du

1、發音:[ rán hòu ]

2、釋義:用於zhi順承複句的

dao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回頭,表示某一行動答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3、近義詞:而後、 繼而

4、造句:

1)一個人對社會,要先做出貢獻,然後才能索取。

2)對他的工作,首先要肯定成績,然後再實事求是地指出缺點。

3)我們上課,通常是先複習學過的知識,然後再講新課。

4)回到家裡,要先寫作業,然後再看電視。

5)海龜在沙灘上產卵,然後用沙子把卵埋起來。

2樓:單倩蟻天澤

這樣之後(才能)然:這樣後:之後

文言文中「然後」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之後(才能)然:這樣後:之後

「先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4樓:豌豆射手

意思是:比這再早的時候。相當於「是先」,在這之前。

用法:在文言文中,往往追述、專倒敘要屬用到「先是」。當說完眼下的情況以後,反過來交代以前的原因時,就會說「先是」。跟現在寫文章時說「此前」一個意思。

拼音: xiān shì

出處:1、先是庭中通南北為。——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先是貝勒統軍。——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造句:1、傍晚時分,先是電閃雷鳴,然後就下起了大雨。

2、先是一道耀眼的閃電,隨後是轟隆隆一聲巨響。

3、大公雞先是嚇了一跳,再冷靜下來。

4、凡事不要輕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於堅持真理,牴觸歪風。

5、被抓住的小偷先是滿臉堆笑,接著凶相畢露,妄圖頑抗,最終無計可施,被帶上警車。

6、我先是開啟書包,接著開始找我的語文書。

7、法庭裡先是一片噓驚聲,接著一陣鬨笑。

8、接桐先是墨灌筆鋒,接著暢心運筆,點墨之間一副美畫即成,好灑脫一少年。

9、任老師先是一愣,接著就淹沒在一陣陣更為濃烈的祝福聲中。

10、席先生聽完他們傳述的訊息,先是半信半疑,後來全信了。

11、我先是一愣,接著也跟著笑了笑。

5樓:祁潔閩滌

是,在bai文言文中可作代詞:「這」。du先,zhi作副詞時指事情、行為發dao生在前。先是:比這再早的專時候。相當於「是先屬」,在這之前。

在文言文中,往往追述、倒敘要用到「先是」。當說完眼下的情況以後,反過來交代以前的原因時,就會說「先是」。跟現在寫文章時說「此前」一個意思。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6樓:乞丐碗裡的包子

文言文中的「之」不止一個意思

作為動詞有「到,往」的意思

作為代詞可做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也可做只是代詞,意識是「這」

還可以做助詞

7樓:文以立仁

「上」在文言文中的意義大多與現代漢語相同,不需要解釋。不同之處主要有:

1、做名詞(代詞),專指皇帝。這在史書中最常見。結合前後的文字可一看就知。如「以達上聽」,就是要讓皇帝聽得到。

2、做動詞,給皇帝寫報告、請示。如上書、上奏、上疏。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也用,但指的是上級,如上報。

在文言文中, 就 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就1.接近,接受,趨向。 「避禍就福」。

2.即使。 「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3.達到,完成。 「三窟已就。」 「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裕1.富,富饒,豐足。 「足國之道,節用裕民。」

2.寬巨集。 「包眾容物謂之裕。」

9樓:子房志亡秦

就釋義 jiù

①《動》接近;靠近;趨向。

②《動》上;上登。

③《動》就任;就職。

④《動》參加;參與

⑤《動》承受;接受。

⑥《動》擇取;效法。

⑦《動》成就;成功

⑧《動》看;觀賞。

⑨《介》向;從;跟。

⑩《介》就著;根據。

⑾《連》即便;即使。

⑿《副》即,便。

裕釋義 yù

①《形》富饒;富足。

②《形》寬;寬巨集。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11樓:熱詞課代表

qaq為網路詞語,是一種表情,網路**裡常用,是哭的意思。qaq表示悲傷等,qaq有什麼梗?

12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解釋

1、從後頭跟上:來得及。趕不及。

2、達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普及。過猶不及。

3、趁著,乘:及時。及早。及鋒而試。

4、連詞,和,跟:陽光、空氣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1]

詳細解釋

【動】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東漢·許慎《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又如:趕不及(來不及);企及(希望趕上);來得及(能夠趕上);及面(見面);及時

令(與季節令令相適應)。

3.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湯熨之所及也。——《韓非子·喻老》

針石之所及也。

將有及。(還來得及。)

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漢·賈誼《論積貯疏》

及是,愈以為誠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禍且及汝。——明·魏禧《大鐵椎傳》

廷益抱誠,噬羶曷及?——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4.待,等到。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及其日中如探湯。

(袁可立)及長,數有異兆。——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及敵槍再擊。——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既上。(等到已經登上。及:等到。既:已經。)——清姚鼐《登泰山記》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與……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又如:我不及他。

7、連累;關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罰不及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8、通「給」。**。

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管子國蓄》

9.到了……的時候

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鑑漢紀》

及為北徐州,時有勢族請姻者。——《梁書· 韋放傳》

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鬆庵記》

10.遍及。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莊子·大宗師》

推恩海內,澤及鳥獸。——《東坡先生墓誌銘》

【介】趁。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時);及蚤(趁早。蚤:通「早」)。

【連】和,與。

洄曲及諸道橋樑。——《資治通鑑唐紀》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樞)出家刻十餘種及王覺斯法書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又如:孔子及門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副】1、表示反問,相當於「豈」。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表示程度,相當於「極」。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水滸全傳》

【名】姓。及姓。[1]

「致」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3樓:冰夏

致:zhi,從至從夊。送詣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1. 同本義

致,送詣也。——東漢·許慎《說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傳》

遠莫致之。——《詩·衛風·竹竿》

2、 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

致天下之士。——漢·賈誼《過秦論》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徠。)——《史記·魏公子列傳》

不可屈致。——《三國志·諸葛亮傳》

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三國志·荀彧傳》

今宜厚待劉禪,以致孫休。——《三國演義》

致孤危託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5. 造成;導致 [create;bring about;cause]

何意致不厚。——《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致負誠託。——唐·李朝威《柳毅傳》

致孤危託落。——清·袁枚《祭妹文》

致鬱郁死。——清·周容《芋老人傳》

3、求取;獲得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致,弄到、取得,這裡指買到。動詞。)——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中藏隱情不可致,詰公(袁可立)一覽,立得籍甚。——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餘幼好書,家貧難致。——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4、表達

聽婦前致詞。——唐·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資治通鑑》

5、奉獻;獻納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論語》

6、轉告;回報 [pass on (word);communicate;repay;requite]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己死,致光之言。——《史記》

7、 施加;施行 [carry out]

君子以折獄致刑。——《易·豐》

我乃明致天罰。——《書·多士》

8、歸還;交還 [return]

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三國演義》

9、通「至」。極,盡 [very]

致賞則匱。——《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10、情趣;興致 [manner or style that engages attention or arouses interest]

[蔣]幹還,稱瑜雅量高致。——《三國志》

11、結構上細密 [fine and close]

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緻為上。——《禮記·月令》

擴充套件資料

常用片語:

1、致使 zhìshǐ

[cause;result in] 導致;因…造成。

由於過分疲勞,致使工作出了差錯。

2、 致仕 zhìshì

⑴ [resign] 舊時指交還官職,即辭官(退而致仕。)——《公羊傳·宣公元年》

⑵ 亦作「致事」

大夫七十而致事。——《禮記·曲禮上》

3、 致死 zhìsǐ

[deadly;lethal;carry off;causing death] 引起死亡;因…而死去。

致死原因正在進一步查詢

4、致謝 zhìxiè

[express one』s thanks(or gratitude)] 向人表示感謝之意。如:登門致謝

5、致意 zhìyì

⑴ [salute;extend greeting to;give one's best wishes to]∶向人表達真實的心意。

拘於俗之眾,不足與致意。

⑵ [address]∶表示問候之意。

他向主席致意後開始了他的演說。

6、致敬 zhìjìng

⑴ [salute]∶向人敬禮

舉劍致敬

⑵ [pay one』s respects to]∶表示敬意。

有各種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則用相互擁抱的方式。

文言文的「會」是什麼意思,會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原因,情由。文子 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 太史公自序 春秋 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 韓愈 李花 詩之一 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 卷一 紅娘 曰 非先生所知也。生曰 願聞所以。...

文言文中偶然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偶爾的幾種用法有什麼解釋

1.偶然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某種搖擺 偏離,是可以這樣出現又可以那樣出現的 不確定的趨勢.2.事理上不一定要發生而發生的 超出一般規律的。文言文中偶爾的幾種用法有什麼解釋 偶爾 在古代有兩個 意思 1.偶然這樣 事理上不一定要發生而發生的.宋書 鄭鮮之傳 殿下在彭城 劫盜破諸縣,事非偶爾,皆是...

文言文中樂人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得志是什麼意思

要看具體的語境,可能是 古代指掌管 的官吏 歌舞演奏藝人的泛稱 使人快樂 文言文中 得志 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 得志 是的意思有三個,分別是 1 謂實現其志願。2 指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多含貶義。浩然 豔陽天 第一 三章 他帶著一臉小人得志的奸笑,拍著 馬子懷 的肩頭說 爺們,那天在集上我怎麼跟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