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2021-05-05 05:28:37 字數 5299 閱讀 1539

1樓:莣憂草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為注:「以,為也。」

所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uǒyǐ,意思是指原因,情由,用以,用來。宋蘇洵《幾策·審勢》有記載:「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基本解釋

今: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他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古:……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2樓:神丶雨祭丨

兩種:1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2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3樓:晴天娃娃愛流淚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原因,情由;用以,用來;表示因果關係;可以;所作,所為等。

4樓:果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紅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願聞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

「問其所以,都是 黃河 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紅樓夢》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記得。

」 趙樹理 《三裡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裡邊的情況很熟悉。」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乾》: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

「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5樓:哥達尼思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在現代文中的意思是一樣的

6樓:z鄭大胖

1、什麼的原因

2、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3、原因;緣故

「所以」在文言文中不是詞,而是短語,其語義並不固定,只能看句中介詞「以」的賓語(常常被省略)是什麼。

具體解釋一下:

所:作為助詞,在與後面的動詞、介詞結合時,構成名詞性結構,可以充當句子的主語或謂語。

例如,與動詞「之(到什麼地方去)」結合為「所之」,表示「去的地方」,將動詞「之」(到什麼地方去)名詞化了。

與介詞「從」、「由」、「自」結合,組成所字結構,表示與動作有關的地方、原由、物件等。也是起到名詞化作用。

以:作介詞時,詞義很寬,包括把,拿,依,按,憑,從,自,由等等。

這樣一來,「所以」便存在所自、所在、所由、所依、所從、所因等的很多差別。

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我知道用來對抗你的方法了),其中的「以」省略了賓語「方法」。其中的「所以」相當於「所用(方法)」。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其中的「以」指「以人」。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其中的「以」指「用親賢臣,遠小人(的措施)」。

總之,文言文的「所以」這個短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與具體語言環境,有不同的意思。由於它大多表示「所憑藉依仗的條件」,才會出現某種結果,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因果關係」。現代漢語繼承了這一點,將「所以」與「因為」搭配,形成條件關係。

文言文中的用是什麼意思

7樓:幻域三影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

用,故引申為用。本義:使用,採用)

2. 同本義 用,可施行也。——《說文》

用,以也。——《蒼頡篇》

利用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書》

乃攘竊神胝之犧牷犧用。——《書·微子》

乘其財用出入。——《周禮·宰夫》

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禮·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於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齊, 子產用之 鄭, 商君用之 秦, 仲長統言之 漢,而非今日之立異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鐵椎傳》

用水彩。——蔡元培《圖畫》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學洢《核舟記》

3. 又如:用不著(沒辦法);備用(準備著供隨時使用);實用(實際使用);拆用(拆開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長(使用長**);用板(使用詔書);用計(使用計謀);用天因地(利用天時,順應地利);用錢(使用錢幣);用藥(使用藥物)

4. 任用(委派人員擔任職務)

不用尚書郎。——《樂府詩集·木蘭詩》

用於昔日。——諸葛亮《出師表》

賢能為之用。——《三國志·諸葛亮傳》

不能用也。——《資治通鑑》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當);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崗位上);敘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職或已免職的人員);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隱);用賢(任用賢人)

6. 運用(根據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孫子·用間》

7. 又如:用間(運用間諜);用計鋪謀(安排計謀;出謀劃策);用長(運用其所長);用奇(指軍事上運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運用心思);用智(運用智謀)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眾)

10. 出力;效命

國有事,則學民惡法,商民善化,技藝之民不用,故其國易破也。——《商君書》

11. 又如:用精(專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李白《與韓荊州書》

13. 又如:不用

14. 吃;飲 如:用茶(飲茶,喝茶);用膳(吃飯);用餐(吃飯);用煙(吸菸,抽菸)

15. 執政;當權 孔子用於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記》

16. 行事;行動 經稱鵬之用,其將飛也必待海之運,其飛也必以怒。——明· 徐渭《贍張君序》

〈名〉1. 功用;功能小禮無所用。——《史記·魏公子列傳》

彼雖善事,其用不足稱也。——唐· 韓愈《原毀》

其用不足稱。——唐· 韓愈《原毀》

靈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其用有二。——[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2. 又如:用頭(用途)

3. 器用;物質 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鑑》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費用,資財 給其食用。——《戰國策·齊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兵精足用。——《資治通鑑》

裹物之用。——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家常之用。

〈介〉1. 因;由 覺見臥聞,俱用精神。——《論衡》

2. 又如:用逸待勞(以逸待勞);用情(以真實的感情相待)

3. 憑,拿 何用識夫婿。——《樂府詩集·陌上桑》

高蟬正用一枝鳴。——宋· 洪邁《容齋續筆》

4. 因,因為 必用此為務。——《史記·貨殖列傳》

用甲第為國相。——清· 周容《芋老人傳》

用此。——清· 方苞《獄中雜記》

《連》1. 表示結果,相當於「因而」、「於是」明淫於家,用殄厥也。——《書·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當於「為了」、「為的是」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於新邑。

在文言文中,者也是什麼意思呢文言文中,所以者是什麼句式?什麼意思?

的 用 者 也 表判斷,在古文中常見為助完成判斷語氣的語氣詞,可內不譯。容 1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 白話文 廉頗,趙國大將 2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 陳涉世家 白話文 陳勝,陽城人 3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 師說 白話文 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請寫明出處

文言文中 克 的意思如下 韓非子。初見秦 秦戰未嘗不克。克 戰勝。2.尚書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克 能 能夠。3.後漢書 奉公剋己 克 剋制 約束。4.史記 更克面,平鬥斛,度量,文章。克 通 刻 5.後漢書 與剋期具直,無或違者。克 預定時間 1 能 能夠。唐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凡昔元首,承天景...

法在文言文翻譯,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名 法令 法律 制度。名 標準 法則 規律。名 方法 做法。動 效法 仿效。名 佛教的道理。1.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 法令 條例 命令 決定等 合 犯 變 軍 婚姻 繩之以 依 治國。2.方法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