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說的口業身業意業,那麼請問。身業和意業具體指什麼

2021-03-08 12:33:59 字數 5075 閱讀 7690

1樓:匿名使用者

那首先口業你知道了,就是人說話給自己帶來的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結果。身就是你的坐立行臥走這些你的一舉一動,給自己帶來的一些影響,有好的有壞的。意這個就是你的思維。

你每天思想會想很多事情,付諸行動的那些,都可以說是口業或者是身業,那還有你謀劃的沒有付諸行動的。這一部分可以說是就是意業,更直觀的就是一些精神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意業來。

2樓:aaa**王

身業、口業、意業,善的標準就是十善,身不殺、不盜、不邪行,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三業之善,非常堅固,不會動搖,這叫善根,能生一切善法

「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這善根第一個意思。身業、口業、意業,善的標準就是十善,身不殺、不盜、不邪行,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三業之善,非常堅固,不會動搖,這叫善根,能生一切善法。

這樣善根堅固的人很少,所以見異思遷,他還會動搖。

「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故謂之善根」,善根能生一切善,稱之為根。「心心者」,這是心心迴向,「純一之心也,淨念相繼之心也」。這個心是什麼?

就是念阿彌陀佛的心,佛號從心生起來,從口唸出來,從耳朵再聽進去,再回歸到自心。古人唸佛用這個方法,它能攝心。

心裡頭念,耳裡頭聽,出聲不出聲都沒有關係。自己聽自己的佛號音聲,外面的雜念進不去,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裡頭有個訣竅,必須要把外緣放下,對外面事情不關心了,只照顧自己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把它照顧好。

因為一分心,佛號就不見了,就沒有了,雜念取而代之,這個淨念就斷掉了,就不能相繼。所以,必須要把外緣放下,外緣隨它去吧,要常常這樣想,我一心一意就是求極樂世界,其他事情對我不相干。好很好,不好也好,對人、對事、對物歡歡喜喜,就是一句佛號。

這就是***過去常講的愚不可及,誰做到了?鄉下阿婆做到了。她真放下了,沒有一樣事情不好,好事告訴她,好,點頭,不好的事情,她也點頭。

她對你就笑咪咪的,口裡頭就阿彌陀佛,問什麼都是阿彌陀佛,你跟她講什麼也是阿彌陀佛,也不知道她聽見沒聽見,她全是阿彌陀佛。

這是什麼?這是真正念佛人。「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阿公阿婆他們做到了,他沒有雜念。

所以往生的時候他預知時至,瑞相稀有。而且這樣唸佛的人往生,多半不會超過三年,我們在《往生傳》、在《淨土聖賢錄》,跟我們現前周邊的人,有這種唸佛人,我們看到。

3樓:煩惱即菩提

身業,比如你打人,就是身業,意業是你的念頭,想好想壞的。口業是你說的話。

佛法認為,一切因皆有果,這就是因果法則。舉個例子,你罵人,這就是因,要受果報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初學,學的不好,也是個人理解,僅供參考,比如殺,

日常生活中,起矛盾,你罵了對方,講對方壞話,背後誹謗,就是口業,這時你覺得罵不過癮,起殺心,一直想用什麼手段,殺害對方,這個就是意業,

然後是行為,就是身體有實際行動,真的去做了,就是身業,···········

這個就是把一件事情,細化了,首先起心動念,然後繼續思維如何去做,然後做事前準備,最後實施,

每一個階段的業都在逐漸加重,如果你起心動念,立刻就察覺哦是惡念,把惡念空掉,這樣就不會有後續的,思維,準備,實施,

5樓:世界盡頭

個人見解:身業指的是(身的)不當行為犯下的業障,意業指的是心裡產生的邪念對應的業障。

6樓:匿名使用者

身業就是指身體的造作的業,業分為善業和惡業,意業就是指自己的思想,心裡有了想法就會有行為出來,身口二業,主要受意業控制。

7樓:匿名使用者

口德,身做,想法。三業合一。比如口是心非,是兩業不合。

有好想法,口承諾,身體力行是合一。意是最難的,讓德去管理意,讓意去管理口,身隨意去,口不多語。我個人理解的,希望能幫到你

8樓:有水酵素

身體做的某些事就是身業思想在想事就是意業,

9樓:哭泣的透明小熊

這都不懂?

你這吃魚之徒就不要妄想談經論道了吧 空給自己增加業報

佛經裡講的身,口,意三業清淨是什麼意思啊?

10樓:趙叔叔哈

佛經裡講的身,口,意三業清淨是指:淨三業真言指的是清淨身口意三業的咒語,即唵,娑嚩婆嚩,秫馱,薩里嚩,達裡摩, 娑嚩婆嚩,秫度,啊憾。

三業清淨具體的意思如下:

1.身業——身不履邪徑,不染惡習,不任傷生,即不殺、不盜、不淫,則身業清靜。

2.口業——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清靜。

3.意業——不貪、不嗔、不痴,則意業清靜。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的三業指的是什麼?

佛家的三業指的是: 身、口、意三業。

佛家的三業中的業:主要指身、口、意的行為、以及隨此行為而來的延續的結果。

佛家指三業中的不正當的具體行為如下:

(1). 身之孽業:殺、盜、淫.

(2). 口之孽業: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3). 意之孽業:貪、嗔、痴.

佛家的戒律就是用來防止我們身口意三業造惡!

妙法蓮華經較早記載: "爾時一切大眾皆蒙佛授記,舍利弗身口意三業清淨,而生大歡喜..."

密宗的修法三善業所指是: "教人口誦咒,手結印,心作觀,身口意三業相應,自然能使人明心見性。"

佛家的皈依儀式中有如下發願:(**說一句,皈依者跟著說一句)

"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痴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

拜佛之際,也要求身口意三業清淨。

12樓:龍博星

不要胡思亂想,不要隨便說話,不要隨便行為。

13樓:匿名使用者

身口意 三業

身口意修心的快法,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身口意,身業:殺生、偷盜、邪 淫。口業:

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意業:貪慾、瞋恚、愚痴。

身口意的修心快法,在你的心中有一個心法,一個以你本性唯心的法 門 ,叫心中心法。因為你本身的佛性就是你最好的一個法 門,你心中已經有了這個心法了,把自己最善良的這個佛心挖出來就是心中心法。

見證佛性,就是說你看到這個人在做善事,是用佛的心在做善事,他是佛,是菩薩,我見證了,我證明了,你是菩薩。 證明佛性,見到了叫見證,見到之後要證明是真的東西叫見證。 感圝悟佛性,用自己的真心去悟出佛性。

這三個加起來才叫功德,功德就是用心來做善事,行善事,說善言,用心發出來的東西,那才叫功德,做善事有人天福 報。求福不見功德,因為當一個人求福的時候得到的是人天福 報,而得不到功德。功德可以消除你的罪業,可以消除你的業障,真正的功德不但要看見佛性,還要應用佛性,還要感 悟佛性,這才叫真 實妙用。

比如今天做功德是無所求的去做,去幫助人家,是真正的在幫助他,就見證了你的佛性,沒有目的去幫助人家,做出來的就是佛性,你所作的事情能看見你的佛性,就叫功德。如果有目地的去幫助人家,就不是菩薩的所為,不是菩薩的所行,不是菩薩的所言,所以就沒有功德。真 實妙用就是真正的把這個佛法來妙用。

為什麼不應用佛性等於不平等,做任何事情如果不應用佛性來做,就是不平等。不應用佛性去做事情,會有不平等? 如果不是為了救圝度眾生,而是為了某一原因去做,你們說這是平等嗎?

比如為了讓你以後能為我做更多的事情,我現在才為你做很多事情,這是平等嗎?這在理念上是不平等,而在人間講起來好像是平等的,一報還一報,實際上偏離了佛法的廣渡有緣眾生的原則。只有沒有目地,全身心的去幫助人家時,才是真正的平等。

不平等就是沒有應用佛性,但是任何的不平等都有一個實效,這個不平等等到一定的時候,他的實效性過了之後,就平等了。舉例講因為你所作的善事沒有了,例如不要以為我救過你一次, 你就應該永遠欠我的,受我之氣,這就是不平等的道理,等這個人受不了離開之後,就平等了,這就是實效性過了。所以我們應該用平等之心對待眾生,故應以平等心視人之,即用平等心看所有的眾生。

身口意修心的快法,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身口意,身業:殺生、偷盜、邪 淫。口業:

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意業:貪慾、瞋恚、愚痴。

身口意的修心快法,在你的心中有一個心法,一個以你本性唯心的法 門 ,叫心中心法。因為你本身的佛性就是你最好的一個法 門,你心中已經有了這個心法了,把自己最善良的這個佛心挖出來就是心中心法。

給眾徒講講「以佛性印凡心」,要接受佛菩薩的心,把佛菩薩的心印在自己的凡心中,要經常拿佛性來印照自己的凡心,反之再用自己的凡心去印佛心,尤如,今天想到某人曾傷害過自己就很氣憤怎麼辦?能向別人發 洩嗎?如果是菩薩會這樣做嗎?

要常用凡心對照佛菩薩的心。印佛心,就是用凡人的心去和佛菩薩的心放在一起,也就是說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問問佛菩薩,我這樣做對不對?佛菩薩在那裡,佛菩薩就在你的心裡,所以要修假成真,用假的身圝體來成全你真的佛性,有了真 佛心,隨即身 體也成佛,因為你假的身圝體所作出來的事情,全是佛菩薩所作的。

比如,你合掌念阿彌陀佛,腦子裡如果是空的,你假的身 體是在拜真的佛,心裡也是真的佛,你映照著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佛,這個你所拜的佛不就是借假修真嗎?現在你是借這個嘴巴在念經,而許多年之後,你的身 體沒有了,你的嘴巴沒有了,是不是叫借假修真?以佛印心,必須要有幾個條件。

1)心量大,福報大。如果你的心與菩薩的心相應了,你的心量(氣量)越大,你的福圝報就會越來越大。

2)唸經時,持誦菩薩住頂,就是當你在念經時,觀想觀世音菩薩在你的頭上坐住灌頂。3)菩薩心廣結善 緣,菩薩與眾生結的都是善 緣,如果你是菩薩,你把佛菩薩的慈悲帶給了人家,結的就是善 緣,你這個心結出去就有功德。如果你是壞人帶給人家的緣都是壞的,惡的,結的就是惡緣。

4)以身作則,佈施法。就是讓你們要以身作則,做人要像個菩薩。佈施法,能讓你們開智慧,有了智慧就能開悟。

佈施法是無量佈施,是利益眾生,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華所在,大乘佛法講得就是利益眾生,絕對不是利益自己的。大乘佛法利他利生,當你救人的時候,一定會付出的,等到人家好了之後,你得到的功德是無量的,比如當你拿錢去幫助別人時,其實自己本來也沒有多少錢,等到人家好了之後,多感激你呀,會加倍的償還,或會感激你一輩子。

要開悟,要明白自己真 實的心,堅持修持能見你的本性,當一個人堅持修持自己的時候,你的本性才會顯露 出來,修到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境界,就是具有最高的圓融智慧。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

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所有跟隨 **修持的人都要有一顆警覺的心,都要時刻保持自己的警覺,不要犯身口意三業,罪業越多,功德損失就越多。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像菩薩了,就基本上是菩薩了,這是借假修真的基礎。

身口意三業哪個最嚴重,如何解釋身口意三業

根據 阿含經 中的一段故事記錄,世尊的答案是 意業!因為這個故事比較長,不方便復過來。意業最重,一般造業都是意念在牽引,所以才有造口業,身業的行為,雖然我們平時沒有多造身口業,但意業通常則造得多,還未行動時意業就先造了,若是無意之中造了,也是無記之業,若是有意的就是罪過一等,但身口業也是僅次於意業,...

佛教中的業是什麼意思

佛學裡面的業,也就是過去世和現在世,個人所造成的罪孽或者是功績,統統稱為業。消業就是消除業障。業力就是罪孽和功績的力量,簡稱業力。功業就是功績的業,簡稱功業。阿彌陀佛,僅供參考。你想得到一個通俗的答案,這很好!也應該如此。其實 修行 的本質並不 博大 也不 精深 只是宗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許許多多...

佛教裡面說的《造業》是什麼意思呢

造業 所造的善業和惡業的總稱。善惡業來自於身語意。三業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1 身業 口業 意業。身業即身之所作,如殺生 偷盜 邪淫 酗酒等事是 口業即口之所語,如惡口 兩舌 綺語 妄語等之言語是 意業即意之所思,如貪 嗔 痴等動念是。2 善業 惡業 無記業。善業是良善的行為造作 惡業是惡劣的行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