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

2021-03-08 20:27:54 字數 5735 閱讀 6026

1樓:匿名使用者

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官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

2樓:匿名使用者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韓愈曾先後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譚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袁世凱為兵部侍郎。

3樓:

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最高長官就是尚書和侍郎了,職務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和副部長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副部長~~

尚書相當於部長 侍郎就是副部長。 清朝時候,尚書有2級 滿尚書和漢尚書,然後是侍郎。

5樓:長江5號

尚書侍郎相當於現在的正副部長;御史相當於**人民檢察院長官;刺史即州長官,相當於省長;總督是幾個州的長官。

排列:尚書 侍郎 御史 總督 刺史

每個朝代排列都不一樣,如果有錯請多多包涵。希望這些對你能有幫助.

6樓:路過的麻陶桑

侍郎位置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次長。

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別。

引證解釋

古代官名。

秦 漢郎中令的屬官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門戶,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後漢書·百官志二》:

「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

」 清趙翼《餘叢考·侍郎郎中》:「葢本執兵侍衛者。侍郎之官,至 漢 始有。

」2.古代官名。

漢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後稱侍郎。 隋 唐 以後,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至 清雍正時,遞升至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

《後漢書·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書起草。」 劉昭 注蔡質《漢儀》:

「尚書郎初從三署詣臺試,初上臺稱守尚書郎,中歲滿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唐韓愈《贈馬侍郎》詩:「紅旗照海壓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銓傳》:

「近者禮部侍郎曾開等引古誼以折之, 檜 乃厲聲責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

「上不聽,旋以平蓮功加(袁可立)秩兵部侍郎。」鄭觀應《盛世危言·書吏》:「自大學士、尚書、侍郎及百司尹,唯諾成風,皆聽命於書吏。

」3. 古代官名。

晉 制,諸王國皆置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專司贊相及通傳教令。

擴充套件資料

歷朝職能:

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近侍之職。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者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漢代稱為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黃門即宮門,黃門侍郎為任職於宮門之內的**,內朝官之一,負責侍從皇帝,傳達詔命。級別不高,卻是距離皇帝最近的**。

唐代中書省、門下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稱為中書侍郎。唐初為內史侍郎,武德三年(620),複稱中書侍郎。

高宗曾改西臺侍郎。武則天曾改鳳閣侍郎,玄宗曾改紫微侍郎。唐中書令缺,侍郎即為長官,品級亦高於前代為正三品。

中唐以後,中書令常缺,且不輕易授人,中書省事務實際由中書侍郎主持。

明代正三品。明朝在**設定吏、戶、禮、工、刑、兵六部,與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書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廢丞相之職,取消中書省。

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設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原有的各科尚書降為郎中。各部尚書和侍郎的官階也上升。

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遷)最為重要,戶部人員最多。禮部(主管祭祀大典)與工部(主管公共建設)地位較低。

清代遞升至從二品,與尚書(從一品)同為各部的長官。清代的六部尚書,也沿襲明制。可是明代六部尚書的權相當大,尤其是吏兵兩部。

全國用人調兵,都歸這兩部管。皇帝上諭下頒,要經六部,全國事情上去,也要經六部,兵部尚書還有權下命令給督撫。清代的六部,權就小得多。

六部尚書已經不能對下直接發命令,六部尚書已經不成其為行政之首長。更不同的是六部尚書侍郎對皇帝皆得單獨上奏這一點。

照理講,兵部尚書對於全國一切軍事,他該負責計劃,軍隊他可以下令調動,侍郎只是他副手,事權該由首長負責。現在兵部尚書也只能對皇帝上一個條陳而止,而且尚書可以單獨上奏,侍郎也可以單獨上奏,這樣一來,尚書就管不著侍郎。從前的六部,每部一尚書,一侍郎,本來是正副長官。

清代則要滿漢分開,有一個漢尚書,一定還要有一個滿尚書。有兩個漢侍郎,一定還要有兩個滿侍郎。於是一部就有了六個長官,六部長官就有三十六個。

每個人都可以單獨向皇帝講話。

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

7樓:夏日絕

設吏部是為了管理**,類似於現在的組織部,吏部侍郎為吏部副長官,就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

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吏部侍郎為吏部副長官,又分為吏部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

左侍郎位居右侍郎之前。清代,吏部左右侍郎由滿、漢各一人擔任。明代正三品,清代為從二品。

在吏部僅次於尚書。

吏部起源:魏、晉以後稱吏部,置尚書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廢,並其職掌於內閣。

8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

拓展資料:

1、吏部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類似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組部。是負責**任免和管理的,吏部的長官叫尚書,副長官叫侍郎,再往下就是侍中,就是下屬單位各司的負責人,相當於辦公室主任或者具體負責某個事務的負責人。

2、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

"吏"指文職**,多是"官吏"齊稱,相等於現代的文職公務員。

3、中共**組織部是中國共產***委員會的重要職能部門,主要負責黨的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是中共**重要工作部門之一,是***在黨的組織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參謀。

9樓:匿名使用者

組織部部長是副國級,相當與從一品,

吏部侍郎是吏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為正二品。

相當與組織部副部長.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

兵部——負責軍備。國防部

吏部——管理**。組織部

戶部——人口資源。統計局、國土資源部

刑部——司法刑事。司法部

禮部——朝廷禮事。***祕書處,負責日常事務性事宜。

工部——工程建設。建設部、水利部、林業部、煤炭部....

各個部有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尚書是正的,最高的官,侍郎是副的;尚書應該說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職稱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

11樓:百度使用者

還是**組織部部長.

不要拘泥於品級,在古代重要的官職放在今天可能就不重要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今天是一品,比丞相首相總理都高,可在古代?沒這個官職.

12樓:目盡青天懷今古

六部的長官叫尚書,副長官叫侍郎.吏部侍郎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副部長.

侍郎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13樓:路過的麻陶桑

侍郎位置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次長。

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級別。

引證解釋

古代官名。

秦 漢郎中令的屬官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門戶,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屬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後漢書·百官志二》:

「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出充車騎。

」 清趙翼《餘叢考·侍郎郎中》:「葢本執兵侍衛者。侍郎之官,至 漢 始有。

」2.古代官名。

漢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後稱侍郎。 隋 唐 以後,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至 清雍正時,遞升至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

《後漢書·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書起草。」 劉昭 注蔡質《漢儀》:

「尚書郎初從三署詣臺試,初上臺稱守尚書郎,中歲滿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唐韓愈《贈馬侍郎》詩:「紅旗照海壓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銓傳》:

「近者禮部侍郎曾開等引古誼以折之, 檜 乃厲聲責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明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

「上不聽,旋以平蓮功加(袁可立)秩兵部侍郎。」鄭觀應《盛世危言·書吏》:「自大學士、尚書、侍郎及百司尹,唯諾成風,皆聽命於書吏。

」3. 古代官名。

晉 制,諸王國皆置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專司贊相及通傳教令。

擴充套件資料

歷朝職能:

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近侍之職。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者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漢代稱為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黃門即宮門,黃門侍郎為任職於宮門之內的**,內朝官之一,負責侍從皇帝,傳達詔命。級別不高,卻是距離皇帝最近的**。

唐代中書省、門下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稱為中書侍郎。唐初為內史侍郎,武德三年(620),複稱中書侍郎。

高宗曾改西臺侍郎。武則天曾改鳳閣侍郎,玄宗曾改紫微侍郎。唐中書令缺,侍郎即為長官,品級亦高於前代為正三品。

中唐以後,中書令常缺,且不輕易授人,中書省事務實際由中書侍郎主持。

明代正三品。明朝在**設定吏、戶、禮、工、刑、兵六部,與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書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廢丞相之職,取消中書省。

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設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原有的各科尚書降為郎中。各部尚書和侍郎的官階也上升。

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遷)最為重要,戶部人員最多。禮部(主管祭祀大典)與工部(主管公共建設)地位較低。

清代遞升至從二品,與尚書(從一品)同為各部的長官。清代的六部尚書,也沿襲明制。可是明代六部尚書的權相當大,尤其是吏兵兩部。

全國用人調兵,都歸這兩部管。皇帝上諭下頒,要經六部,全國事情上去,也要經六部,兵部尚書還有權下命令給督撫。清代的六部,權就小得多。

六部尚書已經不能對下直接發命令,六部尚書已經不成其為行政之首長。更不同的是六部尚書侍郎對皇帝皆得單獨上奏這一點。

照理講,兵部尚書對於全國一切軍事,他該負責計劃,軍隊他可以下令調動,侍郎只是他副手,事權該由首長負責。現在兵部尚書也只能對皇帝上一個條陳而止,而且尚書可以單獨上奏,侍郎也可以單獨上奏,這樣一來,尚書就管不著侍郎。從前的六部,每部一尚書,一侍郎,本來是正副長官。

清代則要滿漢分開,有一個漢尚書,一定還要有一個滿尚書。有兩個漢侍郎,一定還要有兩個滿侍郎。於是一部就有了六個長官,六部長官就有三十六個。

每個人都可以單獨向皇帝講話。

上校相當於什麼職務,上校相當於什麼級別

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上校是軍銜,與職務無關。軍銜和職務之間只有對應的關係,沒有必然的關係。一般而言,正團級幹部 副旅級幹部,某些正營級幹部都可以授予上校軍銜。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 一 將官 大星 上將 3個 中將 2個 少將 1個 二 校官 兩槓 大校 4星 上校 ...

尚書,侍郎,御史,刺史,總督都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尚書侍郎相當於現在的正副部長 御史相當於 人民檢察院長官 刺史即州長官,相當於省長 總督是幾個州的長官.排列 尚書 侍郎 御史 總督 刺史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 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 戶 禮 兵 刑 工,各部以尚書 侍郎為正 副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各部部長。刺史 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

長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長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長史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官名,長史是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一,但多為幕僚性質的 長史最早設於秦代,當時丞相和將軍幕府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將軍下的長史亦可領軍作戰,稱作將兵長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將兵長史 除此之外,邊地的郡亦設長史,為太守的佐官。參閱 漢書 百官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