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2021-05-22 11:50:15 字數 4809 閱讀 4671

1樓:冷事百科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2樓:drar_迪麗熱巴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

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端。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分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

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錄取者為「進士」。 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亦不可以重考。

從唐朝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開始算起,到2023年廢除科舉,近2023年的時間裡,進士都是中國政治的主角。僅僅靠接受正統的儒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文人學士們。

3樓:索索圖老師

談到進士的學歷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到底古代的進士這個級別是屬於什麼樣的等級?讓我們從古代人的角度來看看,古代的進士究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的學歷?

中國在古代一直沿用的科舉制度中,通過了最後的****設定的朝廷考試者,被稱為進士及第這也是古代科舉及第之稱的由來。第一次出現是在《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的幾年間設定進士這個科目。

唐亦也是設立此科,凡參加考試者稱作舉進士,中試的人都叫做進士。唐朝那時尤其以進士和明經這兩個科目特別重要,再往後,詩賦慢慢演變成為進士科的最為主要考試內容。元、明、清這幾個朝代時,進士經歷過殿試後,及第者就被賞賜為進士出身,稱做進士。

從唐朝那個時候舉行了第一次的科舉考試的時候開始,一到2023年的時候廢除了科舉制度,在接近2023年的漫長時間裡,進士這個角色都是中國政治舞臺上的的絕對主角。在2023年的漫長科舉歷史長河中中,一共產生了大約11萬名進士,平均到每年也有84人之多。進士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人數不定。

進士的這個起點是舉人的最後終點,要是進士能上榜之後,最差的待遇也不過就是發配到偏遠的地方當縣令,而舉人不一樣,要是退休的年紀能夠當上個小小的縣令的話,可以算是祖上積德了。

一般情況來說,哪怕一個進士就算再沒有出息,沒有本事,運氣差到幾點,鬧市一輩子進不去朝廷,保底也能在地方上討個五品知府再退休,也就是和現在的地級市市委書記一個級別。並且絕大部分的進士,在數十年的官場磨礪磨鍊下來,多少也能混個三朝元老,再不濟也是太子少傅。

話句話說,在古代要是能中了進士,基本上可以說註定了你這一生的結局,會是以實權省部級再或者是副國級幹部結束,假設成績能再好的話(也就是三甲),差不多確定出閣,拜相,擁有很大實際權力的國家幹部了。

當然在這也只是一個大致的比較,只是因為社會制度和歷史不同、社會體系的變化、考試的難易程度不同,也決定了不太可能是完全對應的。

4樓:透明的哀傷

進士科」的地位非常尊貴,一般考生是不敢輕易嘗試這一科的,所以人們就稱考過「進士科」的人為進士,相當於國家教育部領導。

5樓:為江山放棄了愛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

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

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戊子舉於鄉,己丑成進士。」

擴充套件資料

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端。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分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

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錄取者為「進士」。 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亦不可以重考。

從唐朝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開始算起,到2023年廢除科舉,近2023年的時間裡,進士都是中國政治的主角。僅僅靠接受正統的儒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文人學士們。

6樓:霓脦那些

進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間又稱考中進士為「金榜題名」。

歷史隋煬帝於大業元年(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為科舉的開始。

隋、唐時,進士科和明經科都算是考試科別,明經科考經學和時務策。進士科除考經學和時務策以外,還要「加考詩賦」。武后為了與唐朝宗室、善考明經的士族抗衡,特別重視進士科的地位,以選拔賢才。

唐武宗下詔,凡進士及第者稱為「衣冠戶」,其家享受輕稅免役之權,成為一種殊榮。宋真宗時,尚有衣冠戶之名,後來由「官戶」所取代。

唐朝科舉,進士科最難,明經科較易,唐人有諺雲:「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說,三十歲考上明經科,已算是年老,因為明經科較易,而五十歲登困難的進士第,已經很年輕了。

一般進士百人中取一二人,明經十人中取一二人。

韓愈稱進士考試,到最後錄取時,「有終身不得與者焉」,一旦得第時,「班白之老半焉」。依據清徐鬆《登科記考》記載,孟郊於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登進士第,時四十六歲。從他的〈登科後〉一詩來看,登科的喜事幾乎把幾十年為仕途的努力和艱辛都一掃而空。

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一般每次只取

二、三十人,僅是明經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時人稱進士及第者為「白衣公卿」。

在唐朝,進士考試可以在考前公開推舉,稱作「通榜」。因此凡是應進士舉的人,常常將自己的作品送給朝中有文學聲望的人看,希望通過他們宣揚自己的名譽,甚至推薦給主考官,這就是「溫卷」。而二者之間的關係稱為「知己」。

在唐朝,進士及第後,要到吏部進行關試,才能得到官職。

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自宋以後,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一關複核和決定名次。宋仁宗時,曾有一名考生張元因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憤而投奔西夏。

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而不會黜落考生。

宋朝的科舉制度,一開始,也分為進士、明經、諸科等。直到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改革,廢明經、諸科,只用進士一科取士。

元朝正式僅存進士一科。明朝、清朝繼承,亦只有進士一科取士。自此,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封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僅錄取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在於「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40或50人),稱進士出身,在於「子」的意味。

二甲第一名稱為傳臚,又稱亞元。三甲(清朝時一般為100-300人)稱同進士出身,在於「集」的意味。世人統稱錄取者為進士。

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亦不可以重考。民間對各類名次的進士習慣皆以「狀元郎」稱呼之。

7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也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始。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詩賦。

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封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

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錄取者為「進士」。 進士算是功名的盡頭。

8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

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戊子舉於鄉,己丑成進士。"

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端。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

從唐朝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開始算起,到2023年廢除科舉,近2023年的時間裡,進士都是中國政治的主角。僅僅靠接受正統的儒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文人學士們,來維持一個龐大帝國的有效運轉,這個現象在中外歷史上都可以算是絕無僅有的了。

9樓:地處時代邊緣

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

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遼、金元時,士人經地方考試選拔後,赴京會考,經****朝廷禮部試取錄後,再由皇帝殿試以定名次。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

遼前朝無契丹人試進士之制,後漸有應試登第者。金朝則專設女真進士科。元朝時候會試落第則稱鄉貢進士。

明清遵循前朝制度,舉人需經殿試取錄後方稱進士,否則只稱會試中式舉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是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的人。也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的普遍叫法。最早是在隋煬帝大業年間設定進士這一科目。

唐朝後來也設此科,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古代的舉人 進士 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首先我們來關注秀才,根據歷史資料記載,色彩考試只是當年的一個童考,參加的人一般都是小孩們,當然也有大人,難度就相當於現在的小升初。說起秀才就想起了同福客棧的呂秀才,從他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秀才,在當時並不是非常優秀的群體,這個群體只是做著普通的工作,並沒有特什麼特殊的待遇。歷史資料記載,秀才所獲得的...

古代的進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古代的秀才 舉人 進士等相當於今天的什麼

高中生 不過他們的書讀的簡單 不象現在我們要全面發展 古代的秀才 舉人 進士等相當於今天的什麼 秀才相當於研究生,舉人相當於現在的博士,進士相當於現在的教授。童生試之上就是鄉試,鄉試可不是在鄉里考,而是在各省的省會考試,考中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的考官是由皇帝委派,考中鄉試就被稱為舉人,鄉試的第...

長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長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長史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官名,長史是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一,但多為幕僚性質的 長史最早設於秦代,當時丞相和將軍幕府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將軍下的長史亦可領軍作戰,稱作將兵長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將兵長史 除此之外,邊地的郡亦設長史,為太守的佐官。參閱 漢書 百官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