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有梅》一文的全文及解釋

2021-03-09 11:17:15 字數 5264 閱讀 7512

1樓:匿名使用者

摽有梅摽有梅⑴,其實七兮⑵!求我庶士⑶,迨其吉兮⑷!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⑸!

摽有梅,頃筐塈之⑹!求我庶士,迨其謂之⑺![2]⑴摽(biào):一說墜落,一說擲、拋。有:語助詞。

⑵七:一說非實數,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樹上未落的梅子還有七成。

⑶庶:眾多。士:未婚男子。

⑷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

⑸今:現 在。

⑹頃筐:斜口淺筐,猶今之簸箕。塈( jì或qì):一說取,一說給。

⑺謂:一說聚會;一說開口說話;一說歸,嫁。[3]梅子落地紛紛,樹上還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請不要耽誤良辰。

梅子落地紛紛,枝頭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到今兒切莫再等。

梅子紛紛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快開口莫再遲疑。[2]

2樓:匿名使用者

讀這首詩歌有點心驚肉跳的感覺。其實這只是一首大膽的愛情詩而已。未嫁的女子大膽向男子透漏:

愛我,就要大膽追求,我的青春年華如滿樹的梅子一樣,梅子到了成熟時節,你不懂得采摘,滿數將落成七成,再還不採摘,滿樹就只剩下三成了,還不採摘,就都紛紛落到地下裝到筐裡了。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用的是拼音輸入法,其中,「梅子」經常打成「妹子」,我不知道這是一種偶合還是詩歌原來就有這個暗寓。"梅子"其實也就是"妹子"。

愚魯如我,千年前溫情脈脈的含義,竟然藉助現代冰冷的電腦解讀出來了。

與這首詩歌要表達的意思一樣的是唐朝杜秋娘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相對比較起來,《摽有梅》比《金縷衣》更加令人觸目驚心。《摽有梅》用梅子來比喻青春的韶光,梅子落地有聲,時光流逝讓人想起嘩啦啦的梅子落地聲,而《金縷衣》用鮮花來比喻時光,鮮花枯萎悄無聲息,隨著一陣清風委頓落地。

也許古代的人們沒有想到現代的人們會用鐘錶,但是現代鐘錶的滴答聲卻讓我想起了古代那陣梅子落地聲。

嘩啦啦,韶光無情,如成熟的梅子紛紛落下!

詩經研讀之《召南·摽有梅》講義: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摽有梅》是很有名的一篇詩,以至於後代有「摽梅之嘆」的典故。「摽梅之嘆」說白了,也就是我的口頭禪:「春天來了花要開,姑娘大了想嫁郎」。這篇詩的主題即是:姑娘大了想嫁郎。

關於這首詩的解釋,毛傳的意見被廣泛認同,後來,聞一多又提供了一個說法,也很通行。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意見。毛傳的意見,這篇詩是說大齡女青年看見樹上的梅子紛紛掉落,觸景生情,急於找婆家。

當然,我用「看見」這詞可能是歪曲了毛傳。毛傳的一貫作風是比附,它更傾向於頭兩句是「興」,以梅在樹上之成數喻女子的年華。聞一多則指出這篇詩是寫在一次「大齡男女青年聯歡會」上,某大齡女青年拋梅子擇婿未果的焦慮心情。

聞一多和毛傳一樣給篇中女子貼上「大齡女青年」的標籤,他們有著共同的文獻根據。《周禮·媒氏》:「媒氏,掌萬民之判。

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

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毛序說此詩,「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

」「男女及時」,是當時的基本國策。古代社會,衛生醫療條件差,高死亡率制約了人口的發展。發展人口生產,是古代政治家的大事。

這和今天的情形很不一樣。今日中國,人口壓力過大,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有法定婚齡的限制,不得生二胎。現代各國婚姻法的法定婚齡都是下線限制,是從保護婦女兒童的角度出發。

《周禮·媒氏》的法定婚齡,我很懷疑是上限。古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高,同時又有擴大人口再生產的需求壓力,從情理的角度考慮,不應該男三十女二十是下限婚齡。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學校是允許研究生結婚的,下限婚齡是:

男26,女24。我當時打趣說:這個也是以周禮為根據,大概男女雙方年齡之和不得高於50歲,是人道主義的**觀的底線原則。

這個問題,周禮的註疏,沒有什麼見解,大約他們不覺得是個問題。但是我很懷疑。孔穎達在《毛詩正義》裡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引《禮記》男子「男子二十曰弱冠」(冠,**之禮)、「女子十五許嫁而笈」,來證明當時的初始婚齡是男20,女15。

很顯然,孔穎達是把《周禮·媒氏》的男30,女20當作上限來理解的。《國語·越語》裡說,越王勾踐為了報仇,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越國在特殊時期的上限婚齡是男20,女17。

根據這些資料,我們有理由認為《周禮·媒氏》的婚齡是上限。基本國策是「男女及時」,男子在30以前,女子在20以前,應該解決婚姻問題去進行人口生產。如果超過這個年紀,就必須由**出面進行配給制了。

**組織一個隆重的「大齡男女青年聯誼會」,社群裡所有的大齡男女青年都來聚會,大家可以自己挑選,誰和誰合適,就挑一個地方去人口再生產好了,**可以開口子,不必考慮什麼媒妁之言。如果實在沒有被人挑中,那就由**亂點鴛鴦譜,指定男人甲與女人乙一起完**口再生產的指標。這是歷來解釋這篇詩所依據的文化背景。

聞一多更是發揮想像力,以為古代的「大齡男女青年聯誼會」一定很生動活潑,有著很多有趣的遊戲。既然衛國的青年是「投我以木瓜」來定情,鄭國的青年是「贈之以芍藥」,那麼這篇詩所反映的自然應該是投擲梅子啊。所以他不同於毛傳的訓摽為落,他說摽即是拋,摽有梅,是投擲梅子以定情。

《詩經·蒹葭》全文和解釋

3樓:魅惑眾生之神

《詩經·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釋義】: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

蘆葦悽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乾。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賞析】: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

「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

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4樓:曠海逸許瑗

【名稱】《國風·秦風·蒹葭》

【年代】先秦

【作者】無名氏

【體裁】詩歌

【出處】《詩經》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5樓:宦範明連琲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遡遊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遊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遊,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

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一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遊,總無法接近她,彷彿在繞著圓心轉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痴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

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未晞」,未乾。「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

「躋」,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我給你翻譯一個哈:

河畔的蘆葦草長得非常茂盛,寒夜裡連露水都凝結成霜;我心中所想念的那個人啊!她住在河水的那一方。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尋她的蹤影,河中卻是佈滿了石頭,而且路又長;我想順流而下去尋覓她的芳蹤,她彷彿就在那水的**...。

河岸邊蘆葦草長得非常茂密,清晨的露珠兒還沒幹;我中心所想念的那個人啊!她佇立在那水草灘。

我想逆流而上去尋找她,水路卻是起伏不平小舟難以行進;我想順流而下去尋訪她,她彷彿就在那水中的小陸地上...。

河畔邊蘆葦草長得顏色很鮮活,清晨的露珠兒顆顆圓;我心中所想的那個人啊!她正在那水邊。

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她,水路彎彎曲曲令我行進困難;我想順流而下去找她,她卻猶如佇候在水中沙洲的旁邊...。

參考資料:分給我哈。。。

賞析《摽有梅》《詩經》中《有梅》一文的全文及解釋

女人啊,勇敢地說 詩經召南篇 摽有梅 賞析 原文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傾筐堲之。求我庶士,迨其謂兮!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在男女愛情還不那樣深受封建禮教壓制束縛的時候,我們女性就用一首 摽有梅 唱出了內心最深處對情感寄託的欲求 在後來的封...

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一文指誰一武指誰

我看了 三國 中關平 周倉的資料,二人雖然都是武將,但是,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戰場上,周倉為關羽牽馬扛刀,多是在關公身側 而關平是跨馬提刀,多是衝在前面.也許是這個原因,豐子愷先生錯誤的理解了二人的型別,以周倉為文,以關平為武.在史書裡寫的是周倉是給關公扛大刀的他是武將,關平就是文人,那文的關平武的周...

一文不值的意思是什麼,一文不值意思什麼

一文不值 的意抄思是一點價襲值都沒有bai,後指人無用。一文不值,作謂du語 定語 狀 zhi語,也作一錢dao不值 值,本作 直 語出 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 生平毀 程不識 不直一錢。唐 陸龜蒙 丁隱君歌 前度相逢正賣文,一錢不直虛云云。金 元好問 晨起 詩 多病所須惟藥物,一錢不直是儒冠。清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