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晷針的影子隨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而移動

2021-05-22 21:37:10 字數 5320 閱讀 1066

1樓:陶君豪

(1)太陽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著,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

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所以 銅製的指標叫「晷針」

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之大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2樓:匿名使用者

是由於太陽的照射形成的啊,因晷針是斜置的,盤面也是斜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在日晷針上留下的影子也在慢慢動。

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晷真的影子隨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而移動,通過影子在刻度盤上指示的不同位置來表

4樓:陶君豪

(1)太陽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接著,日影在逐漸變短的同時,向北(下)方移動。

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執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

所以 銅製的指標叫「晷針」

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誕生於六千年前的巴比倫之大王國。中國最早文獻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發明的短影平儀 即地平日晷 。

赤道日晷的明確記載初見於南宋曾敏行的《獨醒雜誌》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圖。 赤道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個致命弱點是陰雨天和夜裡是沒法使用的,直至2023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出現早期的機械鐘,而中國則在2023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鐘,清代時雖有很多進口和自制的鐘表,但都為王宮貴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還是看天曉時。所以徹底拋卻日晷,看鐘表知辰光還是近現代的事。

日晷是古代計時工具,它是怎樣發明的?

5樓:wui崔

日晷是我們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它是由一個帶有刻度的圓盤和一個指標構成,它是通過觀察指標在刻度盤上影子的位置,來計量一天中時間的變化。像我們的中華世紀壇,就是按照日晷的模樣來計算的。

它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而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所以雖然它是用來計時的,但是在陰天或者夜晚的時候,就補鞥發揮他的作用了,因為它就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所以天氣不好,它也就罷工了,畢竟在那個年代是沒有電的。

人類使用日晷的歷史非常遙遠,古巴比倫在遠古時期的2023年前就開始使用了,中國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是開始使用日晷計時了。

所以不得不說我們的祖先是很聰明的,會利用太陽的東昇西落來計算我們每天的時間,讓我們現在可以有時間可計算。

6樓:青春恍若浮兮

日晷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由一個帶有刻度的圓盤和一個指標構成的。

7樓:永伴他樑是我

日晷包含一根表(晷針)和有刻度的晷面,可分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及垂直式日晷三種。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主要是因為祖先根據日落規律而總結出來的。不同時刻反映出不同的現象而長期時間積累下的經驗。

9樓:維娜心

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來計時的,不但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

10樓:暮光夢緣

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11樓:愛生氣的貓

日晷是通過觀察指標在刻度盤上影子的位置,來計量一天中時間的變化.

12樓:雅兮

它是利用太陽的東昇西落,來計算我們每天的時間的。

13樓:永伴他樑

日晷本義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陽的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裝置,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陽陰影的指標、承受指標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和晷面上的刻度線組成。

14樓:韓禹雪

日晷由一根晷針和一個刻有刻線的晷盤組成。當太陽的方位變動時,晷針在晷盤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樣。

(2014?泰安)日晷儀是古代人們可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直杆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時間,

15樓:夢魘

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當光遇到不透光障礙物後,被障礙物擋住,於是在障礙物後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長短粗略判斷時刻的計時儀器.

故選c.

圖1所示是位於北京故宮的「日晷(音guǐ)」,它是一種利用晷針的影子隨太陽運動來計時的工具,它的工作

16樓:可可

(1)該計時工具是根據影子的變化計時的,因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2)奧運聖火採集器是一個凹面鏡,當太陽光射到凹面鏡上,太陽光經凹面鏡反射後會聚於焦點,故焦點處溫度很高,所以使火炬置於凹面鏡焦點上會被點燃.

故答案為:直線傳播;反射.

日晷是一種怎樣的儀器?如何用來計時?

17樓:板弟弟

1、「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

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

2、日晷工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著:

第一是影子的長短在改變。早晨的影子最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一過中午它又重新變長;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變。在北迴歸線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東方。從原理上來說,根據影子的長度或方向都可以計時,但根據影子的方向來計時更方便一些。

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計時。[1] 隨著時間的推移,晷針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標,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

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晷真的影子隨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而移動

1 太陽的影子。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 馬中錫 中山狼傳 2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 日規 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 晷針 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 表 石制的圓盤叫做 晷面 安放在石...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的相關知識記是古代一種文體即詩的或者說是

記 古時公文的一種,如奏記。又是記載事物的書籍和文章,如 醉翁亭記 讓 錄言載事 的 記 成為古代散文第一體裁併名重一時的,是唐宋八大家,他們創作了大量用 記 命名的散文,以 我 的眼界觀物 察景 看事 論人,讓 我 筆下的事 景 物皆 著我之色彩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建築 景物與事件,...

介紹一種交通工具的作文,介紹一種交通工具作文

我七歲就會坐自行車了。自行車是最簡單 最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小孩 青年 老人都可以坐。說它簡單,其實不簡單,根據我的騎行體會,一些不明白的問題請教了爸爸,我覺得自行車全身都凝聚了科學的原理 它的運動,就包含了我們三年級數學學過的旋轉和平移 它的剎車把是一個簡單的槓桿,用很小的力就可把車剎停 它的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