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送別朋友時為什麼要折柳,有哪首古詩提到了折柳

2021-05-21 05:22:36 字數 2674 閱讀 2215

1樓:匿名使用者

柳同留近音,因此折柳送友人,表示了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捨之情,並且送友要送到十里長亭,而長亭附近多有栽柳.因此這種習俗或者說文化在當時就表達了離別時的心境.

詩前面的朋友都幫你回答的很好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賦予柳樹種種感情,借柳寄情。表達不捨與思念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3樓:凌憶楠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4樓:匿名使用者

"柳"和"留"是諧音,代表送別人時的不捨,並且盼望速歸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柳是留的諧音,表挽留之意和思念之情;還有就是柳是很容易成活的,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希望友人能在他鄉像柳一樣很快適應環境,有所成就和作為。

古人為什麼折柳送別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柳」與「留」諧音,折柳相送,表達一種依依不捨的感情。

7樓:匿名使用者

柳樹很容易成活,柳枝插在泥土中就可以長成柳樹,寓意行人平安

8樓:匿名使用者

楊柳枯枝飛落葉 柳就是離別的意思

古人送別的習俗

9樓:999級吞天巨鯤

1、餞行送別

餞行送別,古代旅行習俗的一種。由於道路崎嶇,水陸交通工具不發達,古人長途遠行,或乘車船,或騎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艱難,且露宿風餐,路上有各種危險,親故分別,再見難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後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稱之為「祖」。

2、折柳送別。

折柳贈別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旅風俗,在詩文、戲曲和**等文學作品中均有反映。

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折柳」一詞寓含「惜別」之意 。我國「折柳送行」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的《小雅·采薇》。

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

3、送別詩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

4、十里長亭送別

秦漢時期三十里一傳,十里一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里設一亭,負責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後來也成為人們郊遊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里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十里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

5、南浦送別

《南浦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在詩中,詩人刻畫了送別過程中的傳情細節,用淒涼的景色表達出依依惜別的深情。因古詩文中多寫南浦之別,「南浦」因而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

10樓:匿名使用者

1、折柳送別。折柳贈別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旅風俗,在詩文、戲曲和**等文學作品中均有反映。《三輔黃圖·橋》:

"霸(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這是有關折柳贈別的最早文字記載。

因此一般認為此俗形成於秦漢時。

關於這個習俗的由來,相傳是取自於《詩經》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與「留」諧音,藉此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此外,俗語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樹生命力很強,柳條插土就活,插到**,活到**,年年插柳,處處成陰。折柳送別,也就寓含*著希望遠行的人,能夠在他鄉頑強地生活下去。

同時,折柳贈別是對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古人視柳樹為可以辟邪卻鬼的"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載:"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行人帶上它,可使鬼魅望而生畏,遠遠躲開,確保旅程的平安。

2、**相送。這多為唐代文人之間的送別方式。李白在《贈汪倫》中吟道: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寫了送別時**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荊軻刺秦王》中也寫到了**送別的方式:「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3、飲酒餞別。這也多出現在唐代的送別中,從唐詩中便可看出。送別詩中的名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等。

酒是文人的最愛,在送別的場合也少不了它。

另外,古人送別的時間多為清晨或者傍晚,在詩詞中也尋得到依據。

古代送別有哪些種類

古人為什麼要避諱,為什麼古人特別注重避諱

為了顯示被避諱人身份的尊貴!嗯 建議樓主去看看陳援庵先生的 史諱舉例 為什麼古人特別注重避諱 古人經常由於避諱要改名,古代為何要執行嚴格的避諱制度?因為古代的封建制度是非常的嚴格。而且尊卑有序,不能跟官宦人員重名。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話皇帝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因為你們是絕對不可以和皇帝重名的,這是不可以...

為什麼古人要戴玉呢,請問古人為什麼帶玉佩

玉代表高貴的品質,君子之意。一是護身,二是地位的象徵。我國自古以來就有 玉石之國 的美名,古人視玉如寶,作為珍飾佩用。古醫書稱 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 並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藉助唾液與其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毛髮。因而玉石不僅作為...

為什麼古人要馬車而不要牛車

史記 bai 平準書 有語云 漢興,接秦du之獘,zhi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dao,作業劇而財匱,自天版 子不能具權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說的是劉邦剛建國的時候,國家很窮,連自己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樣的馬來拉車,而韓信蕭何之類的將相只能乘坐牛車。對於古代的貴族們來說,乘馬車和乘牛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