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吊腳樓閱讀,苗族吊腳樓的特點是什麼 按文中的話來回答

2021-05-15 01:12:25 字數 4615 閱讀 9585

1樓:晨光眠夏

吊腳樓的特點:

①吊腳樓是恩施州常見的一種民居建築。一般依山而建,成群落分佈,錯落有致,雄偉壯觀,既有雙吊形成的對稱美,也有融入山地環境的和諧美,堪稱土家族、苗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傑出代表。

②吊腳樓具有悠久的歷史。

③吊腳樓是典型的幹欄式建築。

④吊腳樓的建築形式多種多樣。

⑤吊腳樓具有很高的建築工藝水平。

⑥吊腳樓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

閱讀原文如下:

恩施民居——吊腳樓

顧祥明①吊腳樓是恩施州常見的一種民居建築。一般依山而建,成群落分佈,錯落有致,雄偉壯觀,既有雙吊形成的對稱美,也有融入山地環境的和諧美,堪稱土家族、苗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傑出代表。

②吊腳樓具有悠久的歷史。《舊唐書》載:「士氣多瘴癧,山有毒草及沙蛩(音qing)蝮蛇,人並樓居,登梯而上,是為幹欄」。

吊腳樓襲古「幹欄」建築遺風,多懸於高崖陡坎,或河岸溪谷之上。遠遠望去,更顯險奇。平地吊腳樓則講究花樣精工,往往雕樑畫棟,古色古香。

故吊腳樓或精塑細刻,或走馬轉閣,或凌空飛架,或險掛峭壁,與秀麗山川相映成畫,妙不可言。

③吊腳樓是典型的幹欄式建築。它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正屋和廂房(即吊腳部分)的上面住人,廂房的下部有柱無壁,用來餵養牲畜、堆放雜物。總的看來,吊腳樓應屬於幹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幹欄有所不同。

幹欄應該全部懸空,所以也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

④吊腳樓的建築形式多種多樣。其型別有以下幾種:單吊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有人稱之為「一頭吊」或「鑰匙頭」。

它的特點是,只有正屋一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柱相撐。雙吊式,又稱為「雙頭吊」或「撮箕口」,它是單吊式的發展,即在正房的兩頭皆有吊出的廂房。四合水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又是在雙吊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的特點是,將正屋兩頭廂房吊腳部分的上部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四合院。兩廂房的樓下即為大門,這種四合院進大門後還必須上幾步石階,才能進到正屋。二屋吊式,這種形式是在單吊和雙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一般吊腳樓上再加一層,單吊雙吊均適用。

平地起吊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也是在單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吊、雙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徵是,建在平壩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腳,卻偏偏將廂房抬起,用木柱支撐。作支撐用的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齊,使廂房高於正屋。

⑤吊腳樓具有很高的建築工藝水平。窗花雕刻有浮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工藝,雕刻手法細膩,內涵豐富多彩。有的象徵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現農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孫,有的記錄風情。

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歌舞競技、神話傳說,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⑥吊腳樓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除具有注重龍脈、依勢而建和人神共處的神化現象外,還有著十分突出的空間宇宙化觀念。從某種意義來說,吊腳摟在其主觀上與宇宙變得更接近,更親密,從而使房屋、人與宇宙渾然一體,密不可分,比「幹欄」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⑦吊腳樓集建築、繪畫、雕刻藝術於一體,是土家族、苗族建築雕刻藝術的傑出代表。

(根據《恩施新聞網》有關資料整理)

2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的吊腳樓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兩層或三層。最上層很矮,只放糧食不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作牲口圈。兩層者則不蓋頂層。一般以竹編糊泥作牆,以草蓋頂。

在凱里苗族山寨,居住的是吊腳樓。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區,山高坡陡,平整、開挖地基極不容易,加上天氣陰雨多變,潮溼多霧,磚屋底層地氣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歷來依山抱水,構築一種通風效能好的乾爽的木樓,叫「吊腳樓」。

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個「廠」字形的土臺,土臺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臺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樑,與土臺平行。吊腳樓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佔地十二三個平方米。屋頂除少數用杉木皮蓋之外,大多蓋青瓦,平順嚴密,大方整齊。

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偏廈」。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樓,一般分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樓腳圍欄成圈,作堆放雜物或關養牲畜。

住人的一層,旁有木梯與樓上層和下層相接,該層設有走廊通道,約1米寬。堂屋是迎客間,兩側各間則隔為二三小間為臥室或廚房。房間寬敞明亮,門窗左右對稱。

有的苗家還在側間設有火坑,冬天就在這燒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門,門是兩扇,兩邊各有一窗。中堂的前簷下,都裝有靠背欄杆,稱「美人靠」。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築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築形式。吊腳樓是苗鄉的建築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zhì)比,層疊而上。

吊腳樓的形成有歷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據建築學家說,苗族吊腳樓是幹欄式建築在山地條件下富有特色的創造,屬於歇山式穿鬥挑梁木架幹欄式樓房。從歷史來看,苗族的建築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肇(zhào)始於環太湖地區苗族祖先蚩(chī)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團,他們參與了環太湖地區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創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zhǔ)文化的考古發現證實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幹欄式建築。

這些充滿了苗族藝術意象的吊腳木樓,給苗族人民艱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恆的生命激情。

修建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各層面積約100平方米。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保坎。建房時,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

吊腳樓採用穿鬥式結構,每排房柱5 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路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徵祖先靈魂的聖樹。

按傳統,祖宗聖靈的神龕要設在二樓的中柱腳。苗族人民認為在吊腳樓裡有祖先的聖靈日夜庇廕,闔家方能興旺發達,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樓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裝。

每間的窗櫺子用木條拼成形狀不同的圖案。各間的房門均為獨扇,惟有堂屋大門為兩扇。富裕人家還在大門上刻有龍鳳浮雕。

大門上方,兩頭安裝有兩個門當木雕,門當的另一頭成牛角,俗稱「打門錘」。

大多數吊腳樓在二樓地基外架上懸空的走廊,作為進大門的通道。堂屋外的懸空走廊,安裝有獨特的s形曲欄靠椅,苗語叫「嘎息」(ghab xil),民間有一美稱叫「美人靠」,這是因為姑娘們常在此挑花刺繡,向外展示風姿而得名。其實「嘎息」還用作一家人勞累過後休閒小憩、納涼觀景、講述傳承苗族神話和遷徙歷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涼臺。

吊腳樓一般以三間四立帖或三間兩偏廈為基礎,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欄圈,以及用來擱置農具雜物等東西。中層住人,正中間為堂屋,堂屋兩側的立帖要加柱,樓板加厚;因為這是家庭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宴會賓客笙歌舞蹈的場所。有少數人家在正對大門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聖靈的神龕。

神聖的家庭祭祖活動就在堂屋進行,一般情況下,左右側房作為臥室和客房。三樓多用半存放糧食和種子,是一家人的倉庫;如果人口多,也裝隔出住人的臥室。廚房安置在偏廈裡。

建築的空間分割組合,以祖宗聖靈神龕所在的房間為核心,再向外延伸輻射。家庭成員在這樣的空間組合下生活,無形中便被祖宗聖靈所在的堂屋的空間引力所凝聚,從而為家庭的團結增強了親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傳統宗教,在吊腳樓的民居建築上被充分完美的體現出來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幢幢木樓,半立巖崖,半懸空中,靠幾根木柱子支撐,故稱吊腳樓。

苗族的吊腳樓有什麼特點?

4樓:易書科技

位於黔東南地區的西江苗寨大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造房時往往利用山坡傾斜度較大或者瀕臨水、溝的一側,使屋的前半部分臨空懸出,從而蓋起比比皆是、大同小異的吊腳樓來。這裡的居民建築系木質結構,不用一釘一鉚,房子框架由榫卯連線,依山勢而成,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形成獨特的苗寨吊腳樓景觀。吊腳樓層層疊疊,呈金字塔形。

苗寨吊腳樓的營造技藝遠承2023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幹欄式建築。據有關史籍載述:「苗族多居山洞,結草為廬,以蔽風雨。

事起即建造巖牆木屋,聳以吊樓。」可見苗家吊腳樓由來甚久。

臨水而建的吊腳樓在歷史沿革中又結合居住環境的要求加以變化。西江的造房匠師根據地形和主人的需要確定相應的建房方案,使用斧鑿鋸刨和墨斗、墨線,在30至70度的斜坡陡坎上搭建吊腳樓。這種建築以穿鬥式木構架為主,因前簷柱吊腳,故而得名。

經過歷代苗族能工巧匠的精心設計,不斷加工裝飾,吊腳樓更為古樸而實用,美觀又大方,給苗鄉山寨增添了絢麗色彩。

吊腳樓有半吊腳和全吊腳兩種形式。屋基多以大表石壘而成。吊腳樓為歇山頂穿鬥挑梁木架幹欄式樓房,青瓦或杉木皮蓋頂。

吊腳樓一般有三層,四榀三間、五榀四間、六榀五間成座,依山錯落,次第鱗比。吊腳樓的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圍棚立圈,堆放雜物和關牲畜。住人的一層除臥室、廚房外,還有接待客人的中堂,寬敞明亮,中堂的前簷下裝有靠背欄杆,形成一個木製陽臺,既可憑高遠眺,又可休息聚會。

秋冬時節,金黃的苞谷,或紅的辣椒,潔白的棉球等成串懸掛於樓欄和樓柱上,把小巧的吊腳樓點綴得繽紛絢麗,既不怕潮黴,又能防邋,天然糧倉。

苗家吊腳樓,飛簷翹角,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杆,欄杆上雕有萬字格、喜字格、亞字格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懸柱有八稜形和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繡球和金瓜等各種裝飾。

上層室外為走廊,多為婦**紅勞作(繡花,挑紗,織錦)場所,或者觀花賞月之處。黔東苗族吊腳樓的走廊上安有「美人靠」(苗語為「安息」),站在「美人靠」憑欄遠眺,就能觀賞山區風光,家鄉景色。吊腳樓具有簡潔、穩固、防潮的優點,還能節省耕地和建材。

苗寨吊腳樓連同相關營造習俗形成了苗族吊腳樓建築文化,它對於西江苗族社會文明程序和建築科學的研究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保護好西江千戶苗寨,也就是儲存了一塊研究苗族歷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湖南吊腳樓形成的地理原因,吊腳樓結構形成與氣候關係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 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 絲簷 和寬綽的 走欄 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 欄杆 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

苗族的春節,苗族的春節

你好,苗族原本是沒有春節的,但是現在的苗也過春節了,主要流行在湖南 湖北及重慶等地的苗族,其他地區的苗族還保留著過苗年的習俗,如湖南省城步縣的苗族,至今還有每十二年過一次苗年。廣西和貴州苗年的主要風俗有 苗年前夕,各家淨掃庭院 房舍 縫製新衣,添置新的生活日用品。各戶普遍殺雞 鴨 買肉 釀酒 做糯米...

苗族的民俗文化苗族有哪些風俗?苗族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苗族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 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豔麗。後漢書 中就有五溪。五溪 今湘西及貴州 四川 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苗族有 好五色衣裳 的記載 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 五溪衣裳共雲天 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