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裡詩開頭兩句中送和動兩句用語巧妙 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

2021-03-24 17:29:35 字數 4008 閱讀 5184

1樓:匿名使用者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一「送」一「動」,寓情於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意緒。這些物態聲情的詩文,似乎把讀者帶進了一種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難返,惆悵滿懷。「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發寒秋之感,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深長。

2樓:請叫我女神大王

小題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蕭蕭梧葉」「秋風」本沒有情,寒冷也沒有聲音,但巧用了「送」「動」就化無聲為有聲,使客觀事物也帶上了情感。(2分)(修辭或手法1分,具體內容分析1分)

3樓:匿名使用者

「動」與「送」化無聲為有聲,化無情為有情。

4樓:請教我元帥

和我一樣不懂

!德瑪西亞!贊起!

5樓:詩今湛卉

風吹梧桐,葉子發出蕭蕭聲。一個送字,把葉子寫活了,彷彿聲音是樹葉送進耳朵裡來的。江上起風,勾起旅客心中情愫。

「送」「動「兩字將樹葉、江風擬人化了,賦予其生氣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

《夜書所見》詩開頭一句中「送」字用語巧妙,說說它的表達作用。

6樓:匿名使用者

蕭蕭梧葉飄落,本不會有聲響,颯颯秋風送爽,本是時令使然,但用了「送」字和「動」字,就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詩人觸景生,移情於景,讓客觀景物染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抒發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情。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7樓:晶兒小妖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問題。

夜書所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①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3分)⑵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抒發情感的?(3分)

參***:⑴ 「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淒涼的心境。(1分)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於景),(1分)突出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

(2分)⑵襯托或對比。(2分)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淒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寓他鄉的悽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8樓:江風門下

1.風吹梧桐,葉子發出蕭蕭聲。一個送字,把葉子寫活了,彷彿聲音是樹葉送進耳朵裡來的。

江上起風,勾起旅客心中情愫。「送」「動「兩字將樹葉、江風擬人化了,賦予其生氣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

2.細節描寫

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字用語巧妙,請說說它們的表達方式

9樓:匿名使用者

(1)蕭蕭梧葉飄落,本不會有聲響,颯颯秋風送爽,本是時令使然,但用了「送」字和「動」字,就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詩人觸景生,移情於景,讓客觀景物染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抒發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情。(意對即可)

(2)兒童挑燈夜捉促織,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與詩人悲秋的淒涼之感形成鮮明的對照;以樂景寫哀,更突出了詩**寓他鄉的悽苦心情。(意對即可)希望能幫到你(寒假作業吧)。

夜書所見葉紹翁答案

10樓:匿名使用者

(1)前兩句詩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3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後兩句詩作簡要分析。(4分)

(3)詩歌

一、二兩句是怎樣表現「客情」的?試對此作簡要分析。(4分)

(4)結合全詩看,

三、四兩句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4分)

(5)簡析詩歌最後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參***:

(1)前兩句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江邊秋景圖——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3分。「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各1分,意合即可。]

(2)抒發了作者客居他鄉、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三、四句寫兒童深夜挑促織,明燈照亮籬落,是用樂景傳歡情。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更反襯出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惆悵無眠。(或:

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引發詩人對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的聯想——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從而更加增添了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感。)

[4分。思想情感2分,結合後兩句詩句分析2分。]

(3)一、二兩句寫梧葉搖落,蕭蕭作響,江上秋風寒氣襲人,營造了一種蕭瑟淒冷的氛圍,烘托了詩人客居異鄉心境的淒涼愁苦,自然牽動了詩人羈旅思歸之情。

(4)反襯。寫深夜燈光下天真爛漫的兒童在籬笆旁捉促織的無憂無慮,反襯出詩人客居異鄉的孤苦處境和淒涼心境,更具有動人心魄的感染力。

(5)四兩句寫詩人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猜想孩子們正夜捉蟋蟀,表現出孩子們興致高昂。孩子的歡樂與詩人的悲愁形成對比,用樂景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結構上以景結情,引人聯想。

二:⑴詩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4分)

⑵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抒發情感的?(4分)

(3)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對「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兩句詩中的有這樣的評價,「以無知兒女之樂,襯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這首詩的妙處。

【參***】

(1)寫「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淒涼的心境。(1分)「送」「動」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於景),(1分)突出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1分)

(2)(4分)襯托或對比。(1分)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淒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寓他鄉的悽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3)葉紹翁的這首七絕,寫秋聲、秋色、秋思、秋愁,卻不落窠臼,別有情致,寥寥二十八個字,除了用「蕭蕭梧葉」「寒聲」「江上秋風」等,從正面來襯托自己客居異鄉「秋風思歸」的愁苦之情外,後兩句詩採用的則是反襯的手法,用孩子們在籬笆邊挑著一盞燈籠捉蟋蟀這樣一個細節,以孩子們的無憂無慮、活潑天真與自己的悽然神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反襯出了詩人的羈愁之深。

閱讀下面這首詩, 然後回答問題。(8分)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

11樓:外人

(1)寫「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淒涼的心境。(1分)「送」「動」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於景),(1分)突出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1分)

(2)(4分)襯托或對比。(1分)茫茫夜色中,閃現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淒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寓他鄉的悽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略

夜書所見中,送寒聲的「送」字表達了什麼作用?

12樓:紅黃之力

送寒聲,送來陣陣寒意。

出自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整句的意思是: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13樓:匿名使用者

辣條拉我安置咯吧活潑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特特他哈來差qaq加塞阿薩怕啪啪啪

《觀書有感》最後兩句詩的意思《觀書有感》這首詩最後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觀書有感 最後兩句詩的意思是 要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原文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

渡荊門送別中和旅夜書懷中兩句有相同意境的句子

1野礦bai 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無言du獨上西樓,月zhi如鉤,寂寞梧桐學dao院鎖清秋內。3飛流直下三千尺容 疑是銀河落九天。4。停車坐愛楓庭晚,霜葉紅於二月花。5.黃四孃家花滿棲,千朵萬朵壓枝低。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心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山隨平野盡,江入大...

夜上受降城聞笛本詩前兩句兩個比喻有何作用

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近看,但見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 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