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值得保留到今天的思想觀念或風俗習慣

2021-03-27 14:31:04 字數 5648 閱讀 1646

1樓:孟子我的湯呢

由歷史沿襲而來的風俗、道德、思想、藝術、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質和精神文化現象的有機複合體。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程序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都隨著歷史的演變而代代延續,都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占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傳統文化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的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方面,體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審美情趣、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澱、滲透於每一代社會成員的心理深處。

傳統文化有四大特點:一是新舊交融性。

傳統文化是過去一直發展到現在的東西,是過去與現在交融的結果,滲入了每一個時代的新思想、新血液,並非古人的獨創。二是相對穩定性。不可否認,傳統文化是在動態過程中不斷吸取新內容而形成的,但它是植根於自己民族土壤中穩態的東西,有相對不變的一面,能夠超越時代而長久延續。

凡不具有這種穩定性的文化現象,必將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被歷史所淘汰,不成其為傳統。三是倫理性。儘管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倫理觀念標準、表現形式不一,但這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力量和原因,是以強制的法律範疇之外的社會道德觀念認可而淬的。

四是廣泛的社會性。傳統文化既不是賢哲的觀點,也不是少數人的思想傾向,它反映和代表著一個民族、社會的整體意識和總傾向。

結合上面,我們可以試著對中國傳統思想做一下粗陋的總結。它是指在中國歷史程序中,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在釋,儒,道以及百家諸子為主導文化的氛圍下形成的精神文化現象,在風俗、道德、文化、藝術、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有體現。 1.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當然是以孔,老,莊等諸子為首,一是由於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在當時所體現出來的先進性,另一方面是出於統治者對於百姓思想的「管理」的需要。。。後來的程朱理學的影響也頗為廣範。。。至於對各家思想進行總結,則不在我能力和興趣範圍內。

2.在道德倫理方面,則似乎是儒家思想為主,這方面的典故也是多如牛毛,無需我贅言。。它要求人們忠孝仁義,管仲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歷代也是奉為聖言。。。

3.在社會制度方面,「三流九等」,「三教九流」。。。各朝不一。

但社會結構一定是金字塔形,「天子」站在百姓頭上。 4.生活方式的問題,衣食住行無一不是體現。

2樓:智慧學工

曹植的《冬至獻襪履表》寫道「亞歲迎祥,履長納慶」。明代的江源在《十二月詞十二首複次官汝清韻》寫道「小至初臨生一陽,履長納慶祝君王。從今日永知何用,刺繡功添一線長。

冬至這天,日影最長,所以古代有贈鞋襪給尊長的習俗,表示在足履最長之日祝福老師、長輩健康長壽。

3樓:這很撩妹

"納彩"即男家請媒人向女家提親,後人叫"說媒";"問名"即雙方變換年庚,近代稱之為"換龍鳳帖",然後卜卦"合婚";"納吉"即為"訂婚";"納徵"為男家向女家下聘禮,俗稱"彩禮";"請期"就是選擇好婚期吉日徵求女方意見;"親迎"即為迎娶新娘。

從古至今,婚俗雖因時代變化,或貧富相異而有繁簡之別,但基本儀式程式相似。即使到了現代,自由戀愛興起,儀程更趨簡化,不過媒人(介紹人)通言、相親、定親和迎娶等習俗仍有一定保留。

"六禮"中以"親迎"內容最為豐富多彩,主要習俗有鋪房、哭嫁、撒谷豆、"舉火"、"潑水"、障面、穿紅衣、新娘足不履地、坐花轎、"跨馬鞍"、拜堂、撒帳、交杯、鬧房等。兩千多年來,這些"親迎"習俗經久不衰,近代隨著社會的進步雖有所革新和演變,但基本方面變異不大。

在婚制方面,古代漢族雖通行一夫一妻制。

4樓:寧五

,這一思想觀念也與快速發展的社會格格不入。很對人還有這種傳統的觀 念,認為婚姻應當門當戶對。許多互相深愛的年輕人怎麼也越不過「門當戶對」的門檻。

也許從還沒正式開始戀愛開始,父母就已經給他們灌輸了「門當戶對」的概念,這甚至 比「郎才女貌」還重要。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衝破這一世俗觀念,追求平等。有現代學者認為「三從四德」是古代女性的地獄,在近代,有人高喊「婚姻自主, 要破除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觀念」的口號。

可見「三從四德」存在了很多的弊端,。

我們要反對「三從四德」 ,提倡消除夫權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觀念,使女子在人格上獲得與 男子平等的權利,反對女子只要求貞操的片面行為,爭取婚姻自主的平等權利。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能想到的應該有很多,首先是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應值得我們每個人值得去讚揚,現如今每逢過春節的時候,都會給自己的長輩們磕頭拜年,重很小的小孩到老人的兒女都會給老人們磕頭,我認為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思想觀念,告誡我們一定要尊老愛幼

6樓:盤多多

《周禮》中記載:『祀昊天上帝於圜丘。注曰:

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從周朝開始,每年的冬至都會祭祀天地祖先。在唐宋之時,每到冬至這一天皇帝都會到郊外祭天,而普通的老百姓則在家祭祀祖先。

悠悠中華五千年曆史,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崇洋媚外的今天,我們的探索歷史可以發現,中國的節日更具儀式感,更具有美好的內涵。

7樓:愛追劇的

一代人在那個動亂年代裡沒有系統地接受過傳統文化的洗禮和教育,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們的一生受到了影響,同時,也影響了他們的下一代,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他的教育,他對後代的影響就出問題了。下一代人,也已經長成了,那麼,又對他的後一代也造成了影響

8樓:長風萬里送秋鶴

門當戶對這一觀念也與快速發展的社會,格格不入。如果婚姻中一方突然發力,不斷提高自我價值感,為維持婚姻的穩定和持續,另一方也唯有選擇自我成長,跟上對方的腳步,以達到雙方自我價值感在動態中的平衡和匹配。如果另一方「死不悔改」,堅持「原地踏步」,最終婚姻狀態就無法維繫。

9樓:咳咳嘟嘟

夜吃丸子

清代的林維丞寫過一首《冬至搓丸詞》:「纖手輕搓五夜燈,團圓冬節到今稱。小姑笑問新來嫂,昨夜宜男卜未曾。」詩中的「搓丸」就是莆仙冬至搓丸的習俗。

相傳莆仙山裡有個叫順安的人,因家境貧寒,平時打零工收入少,順安已經年過30,還未能娶妻,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整日憂心忡忡,時間久了便神經都錯亂了。順安四處求醫問藥,可是始終無法醫好母親的病。順安是個孝子,為了讓母親吃得好一點,他變著花樣做吃的。

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親十分愛吃.於是,為了讓母親開心,他天天把丸子插在門上、窗上和牆上,多年沒有間斷過。

10樓:恰檸檬一號選手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當然是以孔,老,莊等諸子為首,一是由於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在當時所體現出來的先進性,另一方面是出於統治者對於百姓思想的「管理」的需要。。。後來的程朱理學的影響也頗為廣範。

傳統文化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的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方面,體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審美情趣、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澱、滲透於每一代社會成員的心理深處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1樓:天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而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戰亂等因素,漢族也發生了大規模遷移,一直在從中原地區向南遷移。客家人繼承了當時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比如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

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23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佈。

漢族的風俗習慣:

婚姻習俗

漢族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稱呼習俗

在中國,漢族傳統的輩分觀念長期存在,以本身為中心,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玄孫」的「九族」血親關係,這就是九個層次。如果把旁系的血親關係和姻親關係聯絡起來,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親屬系統。

親屬稱謂是以輩分劃分的,不受年齡限制。親屬稱呼也用於社會上鄰里之間或素不相識的人之間,以表示親切和尊敬。一般地說,注意層次,掌握角度,在稱謂的運用中十分重要,年齡層次不同,稱謂也不同,特別是信封上的稱謂。

生活中,為了表示對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層次的特殊現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長者,家裡晚輩稱之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等,街坊鄰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稱其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不過稱謂前常常冠以姓名。

如「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駱駝祥子」中的劉四爺。有時在稱謂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嬸、他姥姥、她李二哥等。

類似的稱呼,在今天還廣泛使用。

喪俗習俗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紮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

七、斷七、百日、週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裡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

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巨集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飲食習慣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米、稻米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米為主食的,習慣將大米做成米飯、粥或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面做成饅頭、麵條、花捲、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任,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

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徽、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世界上的古代大思想家有哪些中國古代思想家有哪些?

中國古代思想家 1 老子 中國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 道家創始人 老子 前580 前500 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楚國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周王朝日趨沒落,老子便棄官歸隱,並且寫出 道德經 申述道德的含義。認為道是先天存在的,迴圈往復 德由道所產生,是道的具體表現,其思想論述帶有神祕主義色彩。他還...

良好的思想品質有哪些,優秀的思想品質有哪些?如何具備這些優秀的思想品質?

心理品質亦稱心理素質。心理品質是一個人在心理 精神 方面基本性質。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幸福人生的精神條件。良好的心理品質涉及心理活動的兩大方面 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徵,具體內容包括 1 感知的敏銳性 如同身體可以斷鍛鍊一樣,感知能力也可以鍛鍊。2 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要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必須全面...

有哪些思想深刻的經典電影,有哪些思想深刻的經典電影推薦?

看奧斯卡抄歷屆最佳影片 包括最bai佳外國影片 或du者歐洲三 zhi大電影節的最佳,能獲獎都不平dao凡,沒有商業大片看著那麼爽,但是看完總帶來起內心的觸動。大部分都沒有在國內上映的,畢竟願意掏錢看一部相對沉悶,相對不愉悅的影片的人比較少。我看bai 過覺得好的有 肖du申克的救贖 zhi 阿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