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積累了幾千年的經商之道,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2021-05-19 18:23:25 字數 5071 閱讀 7681

1樓:傷感美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商人是不被認可的。士農工商,商居於末位。但在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中國古代各國的在經濟實力等方面都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這與商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從出現以貝為貨幣的商周時期,到出現第一大儒商的春秋時期,再到商業空前繁榮的兩宋時期,以及迅速發展的明清時期。商人老祖宗們逐漸總結出一套受中華文化浸潤的經商之道。

經營和管理之道是一個企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依託。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做到了「洋為中用」。而在中國源遠流長的經商曆史中,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古為今用」呢?

像馬雲等大企業家又在老祖宗的經商之道中學到了什麼?

一、誠信為本,以義為利

商業交易是物質與財富的流通,也是人性的體現。中國人歷來講究「仁義禮智信」,自春秋第一大儒商范蠡開始,大商人們都將「仁德」、「誠信」作為道德標準。後人稱范蠡「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他在越王滅吳之後急流勇退,在去齊止陶時「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欲做事,先做人,在他看來,仁德是富的精神寄託。陶朱公的美名播於後世,絕不僅僅因為其富甲天下而已。

二、因地制宜,擅察商機

常言道「機不可失」,能根據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反應,抓住商機,才能獲取利潤。范蠡在宜興時,發現用當地的泥土燒製的陶器美觀而實用,當地的百姓也懂得這一點,但並沒有人大量生產。他當機立斷,大量燒製陶器,並銷往周邊各地。

並且選擇了作為當時水陸地作為商業基地,此地東能入海,南可到宋,貨物的轉運十分便利。

三、賤取貴出,薄利多銷

所謂「旱則資車,水則資舟」,能夠對商品的**走向作出正確的**與分析,隨時而動,才能掌握充分的主動權。被稱為「治生之祖」的戰國時期大商人白圭便提出了「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商法則。在收穫季節或豐年,從農民手中購得穀物,將絲綢等生活用品賣與他們;在收成不好的年代,適時**糧食,同時購進滯銷的生活用品。

白圭的這種方法,既獲取了大量利潤,又調節了市場的供求關係,利人利己。

四、雕紅刻翠,吸引顧客

從古至今,商品的銷售和商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高妙的宣傳手段和有口皆碑的品牌效應。古代商家很注重店面的包裝和名字,如唐代專門接待進京趕考的舉子的狀元樓,宋代的「清風樓」等等,或響亮明快,或富有文學色彩。明朝時,一位店家請才子唐伯虎為酒店作一佳聯:

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很好地利用了人們「趨有名之家」的消費心理。如今各種商品都請名人代言,便與此如出一轍。

五、勤儉自律,居安思危

經商雖然以盈利為目的,但凡是都應當以道德信義為標準,以勤儉節約為手段。如白圭堅持「薄飲食,忍嗜慾,節衣服」。在創業初期,固然要辛勤勞作,意圖光大。

有所作為之後,也要居安思危,憶苦思甜。

那麼,這些古人的經商之道給予了現代商人和企業傢什麼啟示呢?馬雲在談到他的從商之道時說過這些話,正與老祖宗們的做法相合。他說:

人生在世在做人,不是做事;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大家看不清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阿里巴巴從網際網路未興起的最初那段艱難,不被理解的日子到如今的成就,正是因為有這些信念的支撐。

諸如此類,借鑑古人經商之道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看出古人的經營之道對於當今社會的價值。真正做到「古為今用」,面對當今紛繁複雜的商場,相信會另有一番作為。

如何學習歷史

2樓:江戶川_新一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3樓:f偩瓵

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在堅持學習和記憶的同時逐漸培養形成興趣,這就需要一個小計劃。

建議: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

週末時間可酌情複習。看書的時候,不但要把勾勾畫畫的看了,小故事、名言、**也要看,這是一個放鬆解悶的不錯途徑,也是積累冷知識點的好辦法。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會給你們發很多複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如果現在沒有,你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個分類提綱,比如水利,比如文學作品等。記住只是提綱。

只用於面對提綱,回憶知識點用。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5、多看答題,分析問題的知識要點。

4樓:光子束的黎明

1;牢記知識點和歷史事件發生原因

2;學會構建思維導圖融會貫通

3;學會及時複習

4;學會堅持

5樓:匿名使用者

一、端正態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不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學史使人明智」,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聰明。

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愛國,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態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

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要理清線索,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

縱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後聯絡,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絡。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迴歸」時,我們應聯絡前面所學知識,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

經常注意前後聯絡,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便於理解掌握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以就「港澳、臺灣問題」、「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樣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6樓:呂屹

進行預習,聽課掌握重點,事後進行練習鞏固和提高,自己主動向前學,能將不同單元不同知識點聯絡起來,大量閱讀歷史書籍,讀時有思考有質疑,看些好的歷史電視劇電影,學歷史有一定積累後接下去再學就比較容易了,歷史就是記載的經歷的事,過去的事,學歷史,瞭解過去情況,才能分析現在,知道未來和未來怎麼走,從歷史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培養民族精神。

7樓:穰恆仉錦

多看看課本

!我以前的歷史也是很差的,畢竟考試一切都**於課本,只有把課本理解透了,看熟了,我們才有資格去利用別的途徑更深的去了解歷史,加油啦!我相信只要有毅力和恆心,一切都會學得很好的!

再說啦,**科教頻道有一個節目《百家講壇》有助於你學習歷史哦!嘻嘻!!

8樓:起來來咯了

1、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多讀多記,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複習一次,每個月再總複習一次,複習時關鍵是要反覆地看書,在反覆中提高。

2、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

3、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

9樓:年鬆蘭薄娟

讀史使人明智.學史要記其時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意義,還要從中有所領悟.可根據老師指導,個人興趣如手.要把其學好,就要求學員多讀,多記.當然,必須努力.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把中外歷史對比起來,時間線索,重大事件。

11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歷史最好是是先培養興趣,有興趣了當然學什麼都快。要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是多看多瞭解關於歷史的東西,一切東西。比如,要學習清朝的相關,近代鴉片戰爭,要去儘量的有代入感,為什麼會發生那樣的戰爭,為什麼我們會先贏後輸,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皇室對於戰爭的態度,**對於戰爭的態度,官兵對於戰爭的態度,民眾對於戰爭的態度,而我們的敵人當時是什麼狀態,就不會難理解為什麼當時我們有那樣的結果了。

歷史是很有趣的,我們就是歷史,過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歷史,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老師說學歷史要分好類,總結起來一起記,比如像性質,意義,內容,時間,結果等等 瞭解——理解——見解 濃縮法,比較法,圖示法,製表法,歷史年代速記法

1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就是要學習它的分析方法,要了解當下世界和國家的形勢,瞭解世界的暗藏的玄機。

那些背誦的,只不過是讓我們瞭解自己的名族,不忘國恥,發揚名族的精髓!

14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

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絡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

也許是讓勝利衝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複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

高一的知識由於有紮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鬆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了什麼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家,兵家,法家,道家。不過,國人受儒家,道家和佛家影響太深,儒家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許多有識之士這樣做,不過大多停留在修身和齊家。道家求靜,內斂,有識之士大多平和內斂,佛家教人忍,於是國人會忍。這些東西本是好的,但有所得必有所失,於是有內斂便有...

幾千年的瑪瑙現在值多少錢,千年以前的老瑪瑙現在什麼價格

瑪瑙值不值錢不能以年份來衡量,瑪瑙石本來就是經過多年才形成的,要看瑪瑙市場的保有量和雕工。千年以前的老瑪瑙現在什麼 我覺得是真貨的話,還是可以的,雖然說千年琥珀萬年蜜蠟但是千年的蜜蠟相較於現在的蜜蠟而言那價值絕對算得上上乘。十方手記 不值錢,正常都是過億年,千年算了屁 瑪瑙一般多少錢 看品種來 料子...

中醫以完整的體系獨立於世幾千年,其中奠基之作是

a試題分bai析 用 法識記du相關知識。時間作zhi者 著作地位 戰國問世 西漢dao 編定 黃帝內經 中醫學版的奠基之作權 東漢末年 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集大成的中醫專著,提出了辯證施治的方法 奠定了後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 被譽為 萬世寶典 唐朝孫思邈 千金方 較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的醫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