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有哪幾種文體,文言文的文體都有哪些

2021-05-14 12:09:03 字數 5614 閱讀 1711

1樓:醉意撩人殤

文言文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迴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擴充套件資料:

文言文的特色有:

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文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

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1、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2、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

3、倒裝句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4、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大的分:經史子集

細分就多了:詩(古詩、

近體詩、律詩、絕句、詞、曲子詞、元曲、樂府、民歌、打油詩)、書、表、策、論、志、辭、賦、散文(古文、駢體文)、**、傳奇、雜劇、摺子戲、小品文、對聯、燈謎、謎語、祭文、賀辭、檄文、榜文、告示......

回答者:移行換影 - 舉人 五級 3-9 15:37

3樓:不懂就要問對嗎

記敘文、散文、駢文、史記、傳、

文言文的文體都有哪些?

4樓:移行換影

大的分:經史

抄子集細分就多了:

bai詩(古詩、近體詩、律詩、絕句、詞du、zhi曲子詞、元曲、樂府、民歌、打油詩)、書dao、表、策、論、志、辭、賦、散文(古文、駢體文)、**、傳奇、雜劇、摺子戲、小品文、對聯、燈謎、謎語、祭文、賀辭、檄文、榜文、告示......

5樓:匿名使用者

文體略分

bai,可分為韻文和散文,古今du兩體中,文言文白話

zhi文都dao互相摻雜.如果劃界版,白話文最早權始於兩漢.但是白話文中也已經摻入了文言文.

而後來初期的白話文中大量摻入了文言.最明顯的是宋以後的話本**.我想這個問題在張中行先生的名著《文言與白話》《文言津逮》反來覆去地說明語言的過渡與文體形成的關係,文言白話的難於劃界.

因而說了半天只好分古代和現代.生硬地把文言文劃界有失公允.

古代文體有哪幾種?

6樓:奮鬥

古代文體有論,銘,記,賦,表。

1、論是一種**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昭明文選》所載:

「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

」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2、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文體,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3、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記物、記景,來抒發作者感情和主張。

4、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賦有:

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5、「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也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統觀眾多表文,儘管具體內容不同,但都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因此,「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徵。

7樓:山海軒

古代的主要文體有以

下幾種:

詩歌、散文、**、戲劇、駢文、賦

詩歌文體下有以下幾種亞文體:

詩、詞、曲

散文文體下有以下幾種亞文體:

古文、記、古議**、奏章、序跋、贈序、史傳等**文體下有以下幾種亞文體:

志怪、志人、傳奇、話本、章回**(包括演義**、英雄傳奇、神魔**、世情**等)

戲劇文體包括以下亞文體:

雜劇、南戲(傳奇)

古文有哪些體裁?

8樓:匿名使用者

記是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記的文字含義是識記,在這種含義基礎上,「記」逐步獲得了它的文體意義,成為經史中一種專事記錄的文章體式。作為一種文體,「記」在六朝獲得文體生命,唐代進入文苑,宋代其內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穩固。

明清時主體性色彩更加濃厚,逐漸成熟穩固。根據史志中以記名篇的書目數量,和文學總集中記體文內容的變

9樓:匿名使用者

1、古詩:古體詩

2、近體詩:絕句:4句 1、2、4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言,七字稱七言。

3、律詩:8句,4聯 2、4、6、8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4、詞:

(1)別名:長短句、詩餘、曲子詞

(2)組成:詞牌名、題目

(3)分類:小令(58字以下)、中詞(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4)風格:婉約派、豪放派

5、曲:組成:宮調(曲調)、曲牌、題目

10樓:雪琳戀庚

古代散文體裁-古代散文體裁主要有駢文 、說、表 、贈序、 銘、 雜記、遊記 、寓言 、詩歌、疏,又名奏疏 這十種體裁。

一. 駢文

又叫「四六文」,這種文體,四字、六字句相間,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句式遷就,文中堆砌詞藻,常影響內容表達。唐朝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後,駢文逐漸衰落。

其中也不泛名篇佳作。著名的有南朝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唐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劉禹錫寫的《陋室銘》。

二. 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課本中出現的名篇有唐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宋周敦頤的《愛蓮說》,清袁枚的《黃生借書說》。

三. 表

古代奏議的一種,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為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之一。課本中出現的只有一篇,為三國時諸葛亮的《出師表》。公元277年,諸葛亮準備出師伐魏,奪取中原,出發前給後主劉禪寫了這篇奏章,表明自己忠於蜀漢, 匡扶漢室的決心。

文中名句有「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等。

四.贈序

古代文人送別時常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增序。後凡是惜別贈與的文章,都叫增序。其內容多推重、讚許或勉勵之辭。

課本中出現的是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文中向來自家鄉的年輕人馬生介紹了自己少時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要珍惜時日,刻苦求學。

五.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都叫「銘」。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課本中有唐劉禹錫的《陋室銘》。還有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六. 雜記

包括兩類:

1.記載風景、瑣事、感想等的一種文體。描寫山川、景物、人事的,如《小石潭記》、《西湖遊記》、《桃花源記》等。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由理事掌故、遺文逸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品、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如《世說新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夢溪筆談》(《以蟲治蟲》)。

七.遊記

其實是雜記的一種,把它單列出來,是因為它在雜記中佔有比較特殊的位置: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並從中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鬆,語言生動,記述較為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

課文中選用的名篇有北魏酈道元的《三峽》(科學色彩濃),南朝梁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寫景、議論),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景、抒情),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寫景、議論),宋代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寫景、抒情),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寫景、議論、抒情)。

八. 寓言

用假想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從而達到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作品。「寓」是「寄託」的意思。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託於簡單的故事當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

課文中選用的寓言故事有《韓非子》中的《鄭人買履》,《呂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劍》,《戰國策》中的《鷸蚌相爭》。

九. 詩歌

我國出現的最早的文學體裁就是詩歌(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為《詩經》),後來逐漸演化為三種樣式:詩、詞、曲。

詩、詞、曲的主要區別在於詩要求節奏和講究韻律,詞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去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更靈活。

詩的最高成就表現在唐代。

從表現形式上看有四言詩,如《詩經》中的《關雎》、《君子于役》、《蒹葭》,三國曹操的《觀滄海》;五言詩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杜甫的《春夜喜雨》(五律)、《望嶽》(五律),李白的《秋浦歌》(五絕)等;七言詩如唐代李白的《望天門山》(七絕)、《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七絕),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七絕),杜牧的《赤壁》(七絕),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七律),白居易的《 錢塘湖春行 》(七律),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七律),宋代陸游的《遊山西村》(七律)、《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七絕)等;雜言詩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屬近體詩,其他屬古體詩。

樂府詩指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本是官署名稱),後成為詩體名稱。課文中選用的是《敕勒歌》、《木蘭詩》。

詞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宋朝。課文中選用的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李清照的《如夢令 常記西亭日暮》,范仲淹的《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等。

曲在元代最盛行。課文中選用的是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張養浩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

十、疏,又名奏疏

中國古文書之一類。又稱奏議。是封建社會歷代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稱。

(如高中課文中魏徵的《見太宗十思疏》) 戰國以前臣僚向君主進呈文字統稱上書,秦統一六國後始稱為奏。奏是進上的意思。漢代臣僚上書有時也稱上疏。

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為對問題的分析。同時分析問題的奏章也別稱為疏。唐宋以後上奏文書統稱奏議,多數稱為奏疏。

奏疏的文種名稱,漢代有章、奏、表、議等,魏晉南北朝時期除沿用章、表、議等外又增加了啟文;隋、唐、宋時期一般用表和狀兩種,宋代增加札子,是大臣上殿奏事前先期呈遞的程式比較簡便的文種;元代有奏、啟和表章,明、清兩代有題本、奏本、表、箋、啟以及康熙朝後廣泛使用的奏摺等。與表相比,疏重在議事,表重在言情。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文言文「投」的翻譯有幾種,文言文「投」的翻譯有幾種?

根據古詩文詞典,投 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幾種含義 1 擲,扔 2 投入 3 投宿 4 往,向 5 投奔,投靠 6 到,臨 7 投送,呈遞等 一 投擲,投入,投贈,贈給 二 扔掉,拋棄 三 投合,迎合 四 安置 五 投靠,投奔 六 到,接近 七 踏,跳 八 賭博,賭注 九 朝,向 文言文翻譯 仍 有幾種 ...

文言文算體裁嗎,文言文的體裁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不算,體裁指一切藝術作品 及文學作品 的種類和樣式,其藝術結構在歷史上具有某種穩定的形式,這種形式是隨著藝術反映現實的多樣性以及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審美任務而發展起來的。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體裁,是指詩文的文風辭藻。文言是一類文章,不是一種體裁,文言文也分多種體裁。文言文不是體裁,只是我們用來區分現...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w i 即何,宋代人,春渚紀聞 作者。嘗於歐陽文忠公 歐陽文忠公 即歐陽修。諸孫望 諸孫望 孫輩家族。諸孫,指孫輩。望,門族 望族。之處,得東坡先生數詩稿,其和歐叔弼詩云 淵明為小邑 繼圈去 為 字,改作 求 字,又連塗 小邑 二字,作 縣令 字,凡三改 凡三改 據本文所述,應是 兩改 乃成今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