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二戰時日軍用的刀到底是不是日本古代武士用的刀啊

2021-05-22 18:07:12 字數 5218 閱讀 1734

1樓:子欣子軒

一少部分是手工製作的,基本上是家族流傳的

大部分是部隊配發的,工業製品,形制和傳統刀具類似,但是是工業化生產,統一製作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軍官佩刀是近代統一製作的,跟古代刀有區別很正常。

有些軍官家庭裡有祖傳刀,用祖傳刀當配刀也可以。

3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指揮官的佩刀,槍上的刺刀那種並不是

4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上吧,二

bai戰時期的日軍制式軍du

刀,是西zhi洋式的軍刀,也就是西dao洋人使用的那種直刃的專指揮刀。

而那些日本屬刀樣式的軍刀,全是日軍軍官的私人武裝,全是定製或家傳的刀,並不是軍隊配發的**。

所以,款式上並不是一樣的,每個人使用的刀都有差別。

而你問到的『聰明的一休』中出現的日本刀和二戰時期的日本刀不同的問題。

這主要是一休宗純的時代使用的刀,和後來的刀是有區別的,外觀上最主要的區別,就是以前的武士刀更大更長。

日本武士明明用的是刀,為什麼卻被稱為劍客

5樓:

日本刀(にほんとう,nihontou),這是外國人對日本傳統刀劍的統稱,其全稱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依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肋差(肋指)、短刀等,其中日本人所稱呼的刀,特指打刀這一形制的刀類;廣義上的日本刀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等。自古以來,日本刀作為**的同時又以其優美造型而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藝術珍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之含義。

鍛造過程一般日本刀柄與刀刃的比例是1:4,刀柄雙手持握,日本武士刀日本武士刀劈殺有力,其彎曲程度控制在「物打」(又稱「物內」),即鋒尖下16.7mm處,砍劈時此處力量最大,十分符合力學原理。

刀背稱「棟」或「脊」,用以抵擋攻擊,有平、庵、

三、丸四種。

日本的用的是刀,為什麼叫劍術

6樓:匿名使用者

亂說的人是侮辱自己!日本的武士刀受中國的刀劍的影響很深,就連日本刀這個名稱,最早都出現於歐陽修的日本刀歌。而他們自己的日本刀這個稱呼都是到幕府時代末期才廣泛使用,一直到明治時期才作為專用名詞固定下來。

日本的劍這個稱呼廣義上包含刀,不像中國語裡刀和劍分得這麼清楚。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刀是由劍演變來的。這從它的形狀上就可以看出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本的騎兵發展較晚,之前的步兵戰裡刀不是主要兵器,戰國時期的步兵戰術就叫劍術或劍道。後來雖然隨著騎兵的出現和製造技術的進化,日本刀成為主要兵器,但是劍術和劍道的稱呼還是保留了下來。

現在日本人在練習劍術時既使用劍狀的竹劍,也使用日本刀形狀的木刀,但是很多時候木刀也叫「木劍」。另外,相對於這些假劍,真正的帶刃刀叫「真劍」。這些都說明日本的刀和劍的分類稱呼是很模糊的,或者說統稱為劍也可以。

7樓:碎羽天§藍洋

劍術:武術中用劍的技術。

《吳越春秋》卷九和《莊子·說劍篇》都記述了古代擊劍的技術和戰術。《漢書·藝文志》載有《劍道》三十八篇,是論述漢以前擊劍技術的專著。明代茅元儀《武備志》中記載了劍的用法有:

跨左擊、跨右擊,翼左擊、逆鱗刺、坦腹刺、雙明刺、旋風格、御車格、風頭洗等。清代又有宋仔鳳《劍法真傳》一書傳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劍術成了劍的演練套路的代稱,被列為全國武術比賽專案。

增加了各種花法、平衡、翻騰、造型等動作,使劍術有了很大發展。劍的擊法有;劈、刺、點;撩、崩、截、抹、穿、挑、提、絞、掃等。劍術的特點是:

輕快敏捷、瀟灑、飄逸,有"劍走美式"、"劍如飛風"之說。劍術根據練法又分為行劍、勢劍、雙手劍、長穗劍、雙劍、反手劍等。劍術套路繁多,常見的有:

自選劍術、青萍劍、武當劍、三才劍、三合劍、雲龍劍、八卦劍、太極劍、螳螂劍、通備劍、醉劍、宣化劍、七十三劍、龍形劍、奇門十三劍、白虹劍、純陽劍、七星劍等。參見"劍"條。

刀劍在古代被視為武士的靈魂與精神象徵,日本武士必須常年佩刀,刀不離身,故在所有的古武術門類中,劍術是武士必須掌握、流傳也最為普及的武藝技法之一。劍術在古時又稱劍法、擊劍、平法、兵法、小兵法、刀法、太刀打等。明治以後始稱劍道。

日本劍術所使用的刀器一般稱為日本刀,我國又稱倭刀,其刀身狹長微彎,單刃柄較長,劈斬突刺俱宜,實際上是刀劍合一的產物。常用的日本刀形制有大、小之分(長、短),大刀又分太刀(刀身弧度較大),打刀(刀身較直)兩種,小刀稱之為脅差(又稱脅插,刀身長度只有正常日本大太刀、打刀的三分之二左右,故也有稱其為小太刀的。古代日本武士一般都身佩兩刀,即一大一小兩柄日本刀)。

日本古流劍術包括使用太刀(佩帶時刀刃向下)、打刀(佩帶時刀刃向上)、小太刀等**的技術。其內容有使用一刀(單刀)的太刀術、小太刀術;使用長、短二刀(即同時使用大、小太刀的雙刀術,日本古流劍術中雙刀技法都被稱之為「二刀流」,著名流派有宮本武藏的二天一流)的正二刀術(右手拿大太刀,左手拿小太刀)、逆二刀術(右手拿小太刀,左手拿大太刀),雙手都持大太刀的二刀術(如琉球王家祕傳武術本部御殿手、大東流合氣武術等)及小太刀二刀術(如天道流、柳生心眼流等)等各種各樣的劍術技法。其中包含刺眼、撩陰和斬擊對手頸動脈等危險的招數,平常主要以形(套路)的練習為主。

日本古武道的劍術流派極多,古流號稱有兩百至三百餘派,主要有柳生新陰流劍術、小野一刀流劍術、北辰一刀流劍術、馬庭念流劍術、鹿島新當流劍術、東軍流劍術、真影流劍術、直心影流劍術、神道流劍術、神道無念流劍術、當流劍術、示現流劍術、心形刀流劍術、柳剛流劍術、鐵人實手流劍術、中條流平法、天流兵法劍術、玄流大太刀術、關流小太刀術、澄心流小太刀術、菅原本流小太刀、柏木流甲冑太刀打、寶山流太刀術、神傳流擊劍等。

劍法的主要內容

(1)刺劍:立劍或平劍向前直出為刺,力達劍尖,臂與劍成一直線。劍刃朝上下為立劍,劍刃朝左右為平劍。

(2)劈劍:立劍,由上向下為劈,力達劍身,臂與劍成一直線。掄劈劍沿身體右或左側繞一立圓;後掄劈劍要與身體後轉協調一致。

(3)掛劍:立劍,劍尖由前向上、向後或向下、向後為掛,力達劍身前部。上掛向上、向後貼身掛出;下掛向下、向後貼身掛出;掄掛貼身立圓掛一週。

(4)撩劍:立劍,由下向前上方為撩,力達劍身前部,正撩劍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貼身弧形撩出;反撩劍前臂內旋,餘同正撩。

(5)雲劍:平劍,在頭頂或頭前上方平圓繞環為雲。上雲劍在頭頂由前向左後繞環,要仰頭;左(右)雲劍在頭前上方向左後(右後)繞環,頭向左肩側倒。

(6)架劍:立劍,橫向上為架,劍高過頭,力達劍身,手心朝裡或朝外。

(7)點劍:立劍,提腕,使劍尖猛向前下為點,力達劍尖,臂伸直。

(8)崩劍:立劍,沉腕使劍尖猛向前上為崩,力達劍尖,臂伸直,劍尖高不過頭。

(9)截劍:劍身斜向上或斜向下為截,力達劍身前部。上截劍斜向上;下截劍斜向下;後截劍斜向右後下方,臂與劍成一直線。

(10)抱劍:右手抱劍於胸前,劍尖朝右為橫抱劍;劍尖朝上為立抱劍;劍尖朝前為平抱劍。

(11)穿劍:平劍,劍尖經胸腹間弧形向前為平穿劍,力達劍尖,劍身不得觸及身體;前臂內旋,立劍劍尖由前向後轉動而出為後穿劍,力達劍尖,高不過膝,低不觸地;掄穿劍劍尖向後、向左隨轉體貼身立圓繞環一週。

(12)斬劍:平劍向左(右)橫出,高度在頭與肩之間為斬,力達劍身,臂伸直。

(13)剪腕花:以腕為軸,立劍在臂兩側向前下貼身立圓繞環,力達劍尖。

(14)撩腕花:以腕為軸,立劍在臂兩側向前上貼身立圓繞環,力達劍尖。

8樓:秦時明月

因為中國人用劍的多,引響了日本人的文化....

9樓:大大魚頭

因為日本人弱智,分不明白刀劍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是賤人,所以用什麼都叫賤術

11樓:匿名使用者

本字為賤,後為取諧音改為劍

12樓:青黴素

因為他們的語言沒有進化好~

日本武士切腹自殺用的刀的名稱是什麼?

13樓:從頭再來好風彩

脅差,亦或稱之為小太刀。

內容介紹:

也稱為肋插,亦或稱之為小太刀,長度少於兩尺(大約66cm),但不是切腹專用刀(這是誤區),而是用來破鎧或者狹小空間搏鬥使用。可以以二刀戰鬥,為日本宮本武藏開創。名曰二天一流(二刀也可以為太刀、打刀);

肋差的長度通常在30~60公分,比較地道的武士通常喜歡把肋差和較長的太刀同方向斜挎在腰間左邊(左撇子除外)戰鬥時拔出打刀、太刀或者使用薙刀進行拼殺,破甲時就通常用肋差。

在古代日本地區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要求手下要絕對盡忠,這種思想世代推廣,於是演化成了後來的武士道精神。

擴充套件資料

日本刀歷史介紹:

最早成型的日本刀的形制,根據現代考古界的說法,是來自於平安時期的刀工天國,其作品為著名的太刀小烏丸。自此之後,經過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江戸時代的發展,日本刀的形制逐漸成為了今人所見的樣式,其中,刀身長度也在安土桃山時期和江戶時期受到了規定。

根據戰爭形態和使用方式的發展和改變,日本刀的形制也逐漸發生了演變。其主要表現為京反的轉移從莖反、腰反向切先推進。很多造型長大豪壯的平安、南北朝古刀也接受了磨上甚至大磨上的處理來縮短長度。

在江戶時期,日本刀的主要應用不再是戰場功能而轉變為劍術的具象化表現工具,因而江戶時期的日本刀反也就相比起之前時代的的刀劍要弱很多。

日本刀的製作,從平安後期到鎌倉時代,出現了大和傳、備前傳、山城國、相州傳、美濃傳等並稱為「天下五傳」的制刀流派,並且各地名匠輩出。尤其以備前國的長船町為盛。

14樓:雙子

肋差。肋差 通常

指日本武士用來切腹自盡的短刀,通常隨身攜帶。 肋差的長度通常在30~60公分,比較地道的武士通常喜歡把肋差和較長的太刀同方向斜挎在腰間左邊(左撇子除外) 戰鬥時拔出打刀、太刀或者使用雉刀進行拼殺,自盡時就通常用肋差。

15樓:手機使用者

別聽他們的,瞎科普,脅差是30-80cm的日本刀,是武士備用攜帶的刀,當武士的打刀或太刀無法使用時會用脅差戰鬥,或者是普通人用作自衛防身的**。切腹用的是短刀(並非脅差)刀刃向上刺進腹部,然後由切腹人最信任的人來割下他的頭,這個形式叫介錯,無論是切腹人或者介錯人,這個行為都是值得驕傲的,如果出現武士使用脅差自殺,那麼他的行為在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切腹(而且切腹是一種非常嚴苛的自殺形式,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切腹)

16樓:苦苦的掙扎

日本武士常帶三把刀,切腹自殺用的刀叫肋差。日本武士常帶的三把刀分別是:

長刀(刀,がたな),戰鬥中使用,是武士的主要**。

短刀(肋差,わきざし),對長刀起輔助作用,而武士在剖腹自殺時多用之,但在江戶時代以後,自殺者多用小刀而非短刀。

小刀(短刀,たんとラ),並不用於格鬥,多用來投擲殺敵。

日軍是怎麼對待美國戰俘的,二戰時,日本是怎麼折磨4萬多美軍戰俘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襲擊了美國重要的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此同回時,日軍答在菲律賓俘獲了4萬多美國人,5萬多菲律賓軍隊。日軍命令這批戰俘要移動到100多公里外的奧德內爾,在押解行動開始之前,日軍收走了戰俘身上的財物 食物和備用水,此舉造成15000名戰俘死亡。由於沒有飲...

為什麼二戰時日軍頭盔上都有一層網

雖然說這層頭盔帽上的網看起來有些醜陋,但它卻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首先頭盔的材料一般都是用老式的金屬來做成的,這樣的材料導致它的表面光滑,結果就是在強烈的太陽光或是燈光下會有強烈的反光,在偷襲對方時還沒等靠近就被發現了,因此頭盔上的網可以減少反光。其次就是這層網能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在行軍過程中,頭...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珍珠港,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偷襲珍珠港??

1 日本的小國決定了戰略資源的短缺。特別是工業的血脈石油,日本佔領中國東北後,受技術限制,也一直沒有從中國找到石油。偷襲珍珠港前夕,美國和英國相繼對日本進行了戰略資源的禁運,如果日本不能找到石油資源,一年後,日本的艦艇將只能停在港口中。日本希望與美國談判解決資源問題,但是美國不鬆口,直到偷襲珍珠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