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小學語文創新課,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優質課

2021-05-21 20:27:15 字數 5956 閱讀 7245

1樓:手機使用者

我心目中的創新課

——學校創新課比賽有感

創新沒有固定模式。為了學生髮展,我們就應當大膽改造我們課堂,發揮教師的智慧,打破陳規,突破框框,產生出新的或有意義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教育希望每節課都是創新課,因此,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應當精心設計創新支點,每堂課中都要立足於培育學生創新素質。

具體到創新課比賽來說,我認為:

一、教師功力是課堂教學的力量

創新教育是以繼承為基礎,以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因此,放棄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一味求新求奇,顯然是對創新課的誤讀和歪曲。

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師生。在創新課比賽中,您也許會發現,最後比拼的還是教師個人功力。這是因為,參賽教師十分重視,都進行了精心準備,有些老師的課還是集體備課並進行了試講,在課堂教學設計和進行內容的把握上都不會有較大出入,而教師個人功力是自己的真功夫,「教得曲唱不得」,尤其是在課堂細節和生成問題的處理上會明顯的顯現出來,所以,有人說:

課堂教學比賽比到最後是個人功力的角逐,這是有道理的。

什麼是教師的功力呢?它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日常基本功。

教師的基本功隨著時代的發展應有新的內涵,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粉筆字、普通話」外,多**等電子教學用具和現代資訊科技的使用,教師的教態、目光、聲調及肢體語言等自身素質也應屬於基本功的內容。二是教師的學識水平。學識應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層含義,對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課堂教學水平提高的基礎。

在這次創新課比賽中,我們發現部分青年教師教學設計新穎、教學觀念先進,但對教材的運用和挖掘方面明顯不足,讓人產生華而不實的感覺,這實際上就是自我知識內涵不足的表現,所以,我還是再三建議:青年教師要少浮躁多讀書,只有首先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靈活駕馭教材,指導學生髮展。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多方面的,我這裡只強調一點課堂調控能力。

在這次比賽中,我發現不少教師或對學生(小學)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猶豫不決,或對學生(初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束手無策,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教學預設不足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教學經驗和機智不夠造成的,如果採取輪流發言、小組代表發言、指定發言等方式可以適當降低課堂「過熱」現象,而降低問題難度、聯絡生活實際和結合學生興趣又可以使課堂「增溫」,所以,課堂調控能力是教師日常反思的體現。三是教師個人教學風格和特長。教學風格和特長是教師個人所獨有的不同於其他人之處,這些因素不是課堂比賽前備課能「備」出的。

教師利用自身的特長去創新,是一種揚長避短的聰明比賽方式。比如本次比賽中,有兩位教師解讀了《鄉愁》這首詩,一位被我評價為「這首詩是為她特有的朗讀而譜寫的,是該首詩歌朗讀的絕唱」,另一位顯然讀這種「憂鬱」情調的文體不適合。如果這位老師認識到讀不適合「我」的特點,那麼就應該選擇發揮學生的水平,讓學生或用錄音來範讀,然後根據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

教師和學生本身都是課程資源,善於挖掘的利用是教師功力的另一方面。教師的特長和獨特見解,是教師的自身素質。因此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要「知己」。

二、教學激情課堂教學的神韻

無論怎樣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我始終認為:課堂教學沒有激情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我也從未看到一節平淡的似白開水的課能夠獲得好的比賽成績。贊可夫說:

「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裡進行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高昂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知識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什麼是課堂教學激情呢?我認為:教學激情首先是教師全身心地投入。

教師全身心地沉浸於教材內容之中,全身心地融入和學生的交流之中,實現了「倆耳不聞窗外事」的忘我程度,就會達到課堂教學的情感高峰,就會吸引全體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精力。任何心不在焉的神情和言行,都會分散或降低學生的注意力,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教學激情是教師飽滿的情緒。

人們常說,睏倦的情緒傳染人,高昂的情緒感染人。教師從跨進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狀態就影響著教室的氣氛,併為此節課確定了情感基調。教師在課堂上感情抑揚起伏,學生情感就會隨之而波動,或奔騰似江水,或抒緩如清流,從而體驗到師生共同暢遊知識海洋的愉悅。

一節沒有感情激盪、沒有體驗幸福的課,必然是沒有情緒、沒有收穫。第三,教學激情必須有學生的課堂共鳴。沒有激發起學生激情,無論教師多麼有激情,課堂都是無效甚至是可笑的。

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就不能出現教師在臺上盡情表演,學生在臺下的睜眼**,創新課堂拒絕出現聽眾,教師應盡力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和諧互動的大舞臺。山東省創新教育課題組齊健教授認為:課堂應當是一個「情感場」,它應當有利於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不斷得以發展與完善——這一方面需要教師最大限度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科課程內容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本身必須要全副身心的融入其中,以情動情,以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也就是要努力營造一個「情感的課堂」,一個激情的課堂。

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教師應當把握「激」情藝術,善於運用活潑、生動、富於啟發性的語言,藉助多**演示、朗誦配樂、角色表演等,充分調動起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

三、善於創新是課堂教學的生命

我們不提倡教師為創新而創新,創新應是每位教師的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應體現在教師的言談舉止和日常行為中。創新課如果沒有創新就失去了生命,創新是一種改進,是一種完善,是一種優化,是一種發展。從創新教育的理念來看,課堂教學創新應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因學定教。就是依據學生身心特徵、內在需要和學生基礎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以學定教」 要求教師,一是具有創新教育的課程理念,教學觀念決定行為方式;二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洞察學生學習的動向,找到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和理想切入點;三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具有把學生表現與創新教育理念進行快速結合的教學機智。

因此,教師不能憑空想象設計教案,應注重瞭解學情,敏捷捕捉教學資訊,靈活地開發課堂,生成資源,創設開放的、動態的、發展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

第二、生活重建。齊健教授認為:課堂應當是一個「生活場」,而生活是離不開活動的,活動的主角又是學生,因此,在我們的課堂裡,就必須要改變過去那種沉悶、呆滯的局面,要讓學生這個主體真正「動」起來。

——當然,這個「動」,主要是指學生內心世界的「動」,思維的「動」,情感的「動」。換言之,也就是要努力創設一個「生活化的課堂」,一個「活動化的課堂」。重建課堂生活,需要關注學生基本的生活形式和生活空間,要通過發現式、創新式的認知,智力技能和認知態度學習與體驗;課堂教學取材於實際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認清自身與知識的價值,可以獲得學習的動力。

重建課堂生活,還需要拓展課堂教學的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要根據實際需要打破傳統課堂「秧田式」「教堂式」的空間佈局,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的思維、想象和創造的空間,通過體驗現實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來賦予課堂教學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

第三,多維互動。教師要提供多因素、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動,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以及學生與教學中介(教材、教法、**等)互動,以調動起每一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去主動地建構新知,從而培養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一要善於創設學生質疑的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實踐**的慾望;二要為學生創設自主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借鑑,共同提高;三要積極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程式,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教學重心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第四,活動建構。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的智慧**於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把一些教學內容變為活動的形式,就會牽動學生的心靈,形成強大的引力,給課堂教學注入清新鮮活的空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認識成果的一種動態發展過程。「教師式學生」「學生式教師」都會自然地存在於課堂情景中。教師不能僅僅把自己當作教材的施教者,而是要注意到課堂中有許多新的教學資源,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第五,動態生成。動態生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開發和適時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因此我們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

由於教師和每個學生的解讀方式不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不同。因而,課堂教學不應視教材為聖經,應把課堂教學活動所依託的教材看作是師生對話的「話題」,一個引子,或者一個案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智慧來重組、優化、豐富教材,可以將相關的教材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

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複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

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對教學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瞭解學生和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預設才能富有成效。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優質課

2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句話這樣說到:教者若用心,學者必受益,我認為要講好一節語文課,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備課,講話。

一、備課1.

有的放矢,把準教學目標

只有準確地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在整堂課上才能運籌帷幄,從而形成一種從容的課堂風格,我們在聽名師、大師觀摩課的時候,經常會被他們那種從容的、遊刃有餘的教態所深深地吸引,但我們在看到名師頭上耀眼的光環的時候,可能很少會有人想到,在破繭成蝶,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之前,他們經歷了多麼痛苦、漫長的一個過程,實際上這種從容的背後一是源於自身一種很深的文化積澱,另一個就是源於自己精心的準備。備課最好的途徑就是認真閱讀我們的教學參考書。許多老師,包括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會發火,放大嗓門,可是我們想過沒有,這種火源於何處,完全源於自己沒有精心地準備,學生不會,是不是我們問的問題不夠清晰,模稜兩可,學生無從下手;是不是為了及時在下課鈴想起的時候結束內容,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如果是說著說著一看時間就要到了,而我們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就只好草草收兵,最終是南轅北轍,收效甚微。2、巧具慧眼,選擇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不完全等同於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巧具慧眼,對語文教材進行二度開發,由於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我們應當選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發現,三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出現誤讀,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把準方向。3、博採眾長,汲取教學資源

備課是一個非常辛苦而耗時的過程,也是一個擺脫鐐銬跳舞的過程。備課是一個開放的博採眾長的過程,當一個教學內容的目標和重難點被自己科學的確定後,就需要教師博採眾長,廣泛汲取教學資源,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知識和資料,儘可能多地從有經驗的教師那裡獲取教學方法和資源。我們上好一節課需要用到很多資料,要拓展應用知識,要有師生互動的設計,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與學生一起探索與創新,這些都不可能是一個教師的智慧和學識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集體的力量,需要網路和圖書室等。

4、善於反思,在修正中前行

俗話說,經驗加反思等於成長,記得弘一法師在佛書《慈悲的力量》中,曾經寫道:愚者在於自身太執著,執著必生煩惱;智者在於善於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覺得我們在上課後也一定要做到:

勤於記錄、樂於重溫、敢於自嘲、善於修正,這樣自己的課就會講得越來越精彩。

二、講話竇桂梅老師也說,語文要給給孩子一座田園和一座花園。

一座田園指的就是

學習的底子,田園生產農作物,玉米、水稻,蘿蔔、白菜,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要,這就好比字、詞、句、段、篇。但一個人只是吃飽了還不行,還要有精神上的愉悅和美感享受。而花園指的就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一定有精神的「****」——文學的審美享受洋溢其中。

我覺得大師所倡導的詩意和花園,不是說要我們在課堂上說話的時候要字字珠璣,出口成章,這樣的課聽起來勢必會有點酸,有點假,也會拉遠與學生的距離。但是在出公開課和觀摩課的時候,我覺得教師所說得每一句都是要經過仔細斟酌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如同穿鞋子,適合是第一,美麗是第二,我們每個人都要悉心揣摩,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模式,儘快地在教學中登上平臺,形成特色。記得有位外國的詩人,曾這樣寫道: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的一株鬆,就做一叢小樹生長在山谷中,但須是溪邊最好的一叢。在課堂上,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斯霞、於永正、於漪、袁榮這樣的教育名家,但我們應該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把課上好,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願望,但在講究速度和效率的今天,唯獨人的成長必須用文火燉老鴨的功夫,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平和的心態。最後允許我篡改了餘秋雨先生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以平常心態,努力做更好的老師,便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應用設計」課,如何上好一堂少兒英語課

上好一節初中語文課其實不難,關鍵是要看定位了。一節普通的語文課,只要落實內容的重點 難點,讓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能力其實就是一節很好的課。難在每天 每節的語文課都能上好,每節都能有所側重 有不同知識的把握。如何上好一堂少兒英語課 第一 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這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我們的...

如何上好開學的第一堂課,如何上好開學第一堂課

新接手一個班,或者剛剛參加工作,第一次和學生近距離接觸,的確是非常關鍵的。老師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像年輕人找物件,第一次見面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十有 要散夥,老師的第一堂課當...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資訊科技優質課(操作篇)

一 從教學設計入手,精選文化主題 教學能力評比是對教師各方面素質綜合考查,如何在一節課中體現自己的能力,選手要從教學設計入手,優質課就像是時裝釋出會,在瞭解時裝流行趨勢後,每個設計師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設計師設計的時裝不可能馬上在大街上就能看到,但你可以看到它的影響,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要了解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