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有哪些避暑神器

2021-05-23 02:04:42 字數 4562 閱讀 2080

1樓:百度使用者

古人避暑門道多瓷枕、冰鑑、象牙席??避暑神器一個也不能少

華西***

夏日炎炎似火燒,都市人最幸福的狀態,莫過於「空調wifi西瓜,葛優同款沙發,夕陽西下,我就往那一趴」。可是在沒有空調的年代,古人如何避暑納涼呢?

千萬別以為古人納涼的方法就是找個建在樹林水邊的涼亭,搖一把蒲扇,直搖得手臂痠痛,眼巴巴地「等風來」。其實古人為了消夏,創造了很多神器,冰涼通透的瓷枕,儲藏冰塊的冰鑑,高階奢華的象牙席,人工水迴圈的「空調房」,等等納涼方法,不僅腦洞大開,而且科學前衛。

天氣炎熱,晚上睡不好,白天自然沒有精氣神,古人就從臥室寢具的枕頭上想辦法,用玉、瓷、石膏、竹、藥等五花八門的材料做成枕頭,透心涼心飛揚,讓人酣然入夢。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記載,所謂枕,「臥所薦首也」,枕頭是睡覺時墊在頭下的物件。枕頭的質地優劣,直接可以看出主人所處的階層,上流社會的貴族們用玉石做枕頭以示高貴,普通老百姓只能用石膏枕祛暑,用瓷枕納涼,再不濟只能用竹枕。

玉石枕頭的降溫效果最好,清末慈禧太后的玉枕極為奢華,入殮時腦袋下枕著一塊雕成西瓜狀的翡翠枕頭。這件慈禧生前的愛物,死後也要帶進棺材,後來被軍閥孫殿英盜出。

唐代的虢國夫人,也是一個玉石死忠粉,她的「夜明枕」更為稀奇。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的「夜明枕」,其實是一種玉石枕頭:「虢國夫人有夜明枕,設於堂中,光照一室,不假燈燭。

」虢國夫人是楊玉環的三姐,她如果將夜明枕放在寢殿中,晚上不用點燈,就將屋裡照得亮堂堂的,十分省油。

此外,「石膏枕」也是古人的消暑佳物,除了降溫納涼,還有解暑安神的保健功能。唐代詩人薛逢寫《石膏枕》讚頌這種神器:「表裡通明不假雕,冷於春雪白於瑤。

朝來送在涼床上,只怕風吹日炙銷。」

到了隋唐時期,聰明的古人發明了瓷枕,表面覆以青釉,冰涼通透,清涼解暑,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很熱捧。李清照在《醉花陰》中記載了消夏的日常「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此「玉枕」並非慈禧太后的玉石枕頭,而是青白釉枕,因其清白如玉,故喻「玉枕」。

瓷枕在盛夏炎熱的夜晚,帶給人一絲從頭至腳的幽涼。「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雲渾不覺,夢蝶更應安。

忘機堪畫寢,一枕最幽宜。」不同年代的瓷枕,器型也不一樣,唐代造型中規中矩,方正平坦;到了宋代,瓷枕的長度增長,高度增高,枕面平坦變凹曲,圓滑舒適,貼近頸部,設計十分人性化;元代束腰形瓷枕比較常見,明清時期,瓷枕漸漸衰落了。

孩兒枕是瓷枕的「變形記」,工匠將枕頭做成一個胖乎乎、笑眯眯的小孩的模樣,非常討人喜歡。成都博物館收藏了一件孩兒枕,是北宋定窯燒製的精品,小孩側臥在榻上,嬌憨可愛,好像午睡時正在翻身,形態生動,瓷胎細膩均勻,釉色白中帶暖,潤滑柔和。

最有技術含量的瓷枕,叫「冷暖枕」。這種瓷枕做了箇中空的夾層,連著注水口,夏天注入清涼的井水,冬天灌入熱水,再墊上枕巾,簡直冬暖夏涼。受這種「冷暖枕」的啟發,古人把枕頭做成了「藏寶箱」,小小的透氣孔、注水口成了機密資料的藏身所。

傳說,黃石公所授張良的《素書》就被藏於枕中下葬,後為盜墓人發現,流傳於世。

就像現代人一樣,還未立夏,家家戶戶都翻出竹蓆清洗晾晒,以備突如其來的桑拿天。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介紹,古人使用涼蓆的歷史由來已久,特別是有錢的古人,尤其偏愛兩種涼蓆。

一種是「四川造」的桃笙,選料十分講究,要用四川閬中山的桃笙竹篾編織而成,最大的特點是人睡在上面涼爽不出汗。魏晉時期,桃笙天下聞名,西晉左思《吳都賦》記載「桃笙象簟,韜於筒中。」還有一種叫「黃琉璃」,竹篾加工時比桃笙磨得更細,這樣編織出來的竹蓆黃亮似琉璃。

黃琉璃是送禮佳品,唐代任衢州刺史的鄭群曾經「暑中送席」,韓愈收到禮物十分高興,揮毫寫下《鄭群贈簟》紀念道:「蘄州笛竹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瑰奇。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琉璃。

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

如果只是用竹篾做涼蓆,不足以彰顯上流社會的貴族氣質,於是,廉價的竹子被玉石、象牙等珍惜的材料所替代。

古代還有一種用象牙編織的涼蓆,叫做「牙簟」,是明清時期廣州的傳統工藝。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劉嶽推測,早在漢代就有了編織象牙席的做法,《魏書·列傳第三十·韓務》載:「務獻七寶床、象牙席。

」劉歆也在《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妹妹趙合德所居昭陽殿臥室,就有「玉幾、玉床、白象牙簟、綠熊席」。

如果你想看象牙席的實物,可以去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館,那裡展出過一件雍正年間、長度超過2米的編織象牙席。據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宮中象牙席共有5張,至今只剩3張。

那麼,做一張席子到底要用多少象牙呢?

有學者研究,象牙的加工製作非常費料。僅僅是製作象牙筷子,因要將象牙先鋸成板片狀,再鋸成長條、找規矩、磨平,象牙料的利用率只有40%-60%。而如將象牙劈成篾狀做席子,利用率不足10%。

以故宮展出的這件象牙席為例,長2.16米、寬1.39米的象牙席,如果用2毫米寬的扁平象牙篾條橫豎交錯編織,長寬至少需要1775根象牙篾條,再按利用率折算,原材料大概要準備兩萬根細如米粒直徑大小的象牙條。

這件象牙席的席背,用棗紅色綾緞包裹,邊沿包有黑色緞邊,顯得雍容華貴。席面通體編織**字形紋路,由薄如竹篦、寬僅2毫米的扁平象牙條編織而成。席子紋理細密均勻,席面平整光滑,收卷自如。

其牙絲細薄無比,至今仍潔白柔潤,涼爽宜人。

堅硬的象牙,如何製作成柔軟的席子?睡在上面不硌人嗎?明代祝京兆在《野記》中記載了這種工藝:

「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牙逐條抽出之,柔韌如線,以織為席。」當時,廣州的工匠利用象牙細緻的紋理與韌性,先用藥水將象牙浸泡煮軟,劈成均勻的薄片,再磨製出潔白的光澤,然後編織成各種紋飾。這樣編織出的席子,還能像竹蓆那樣捲起來收納。

不過,象牙席的缺點是用料名貴,工序繁多,造價昂貴,勞民傷財。崇尚勤儉的清雍正皇帝,傳旨不許再造象牙席,剎住了這股奢靡之風。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貴族,就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將用冰制度化,據《周禮》記載,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還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這個部門有80名職工,他們一般從每年十二月開始鑿冰,運至名叫「凌陰」的冰窖中儲存。

古代的冰窖都建在地下,隔絕了陽光和空氣,可以長時間儲存冰塊。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2023年,秦雍城遺址考古曾發現春秋時一座冰窖,其藏冰量多達190多立方米。

古代的冰窖分為兩種,官辦和民辦。官辦冰窖多為磚石砌築的拱形地下冰窖,民辦冰窖則耕簡陋,挖掘土坑貯冰。西漢樑孝王劉武,不僅生前享受隨時用冰的便利,死後也要將這種福利帶入墓穴。

他葬於今河南永城縣境內的芒碭山的墓穴相當豪華,除了帶「衛生間」外,還自備冰窖。漢代崇尚「事死如事生」,大概劉武怕熱,生前用冰慣了,死後也要過「冰來伸手」的生活。

古人迷信,覺得夏天用冬天的冰,是破壞了時令,偷了水神「司寒」的東西。為避免司寒生氣,躲過他的追捕,所以次年夏天開窖取冰顯得很有儀式感,要在冰窖外放設桃木做的弓、棘做的箭,諧音「逃之夭夭」。

周朝創立了「賜冰」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清。據《左傳·昭公四年》記載,「食肉之祿,冰皆與焉」,也就是說,沒有資格吃肉的**,也沒有資格在夏天使用冰塊。明人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記載,每年到了立夏,朝廷便會賜冰給文武大臣。

清代也把賜冰當成一種福利,並非直接發冰塊,而是「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發「冰票」,**依據等級領取多寡。

朝廷對大臣的賞賜,在楊國忠那兒變了味,成了拉攏黨羽的利器。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述楊貴妃堂兄楊國忠家的消暑奢靡場景:「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

」為拉攏朝中**,楊國忠每到夏天,就用冰塊鏤刻成鳳凰的形狀,送給王公大臣避暑,只有賢相張九齡正義凜然,拒絕接受。

普通老百姓沒有財力挖一口冰窖,就只能去集市上購買。早在唐代,街頭賣冰成為一種謀生的職業,甚至有商人趁著天熱哄抬物價。

《唐摭言·自負》講述了一個賣冰商人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昔蒯人為商而賣冰於市,客有苦熱者將買之,蒯人自以得時,欲邀客以數倍之利;客於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意思是,以前河南洛陽的生意人在街頭賣冰,趁著酷熱漲價,售價高出原價幾倍。

顧客一氣之下都不買了,不一會兒,冰全化了。商人為自己的貪念而後悔,如果他能穿越,一定很想唱劉德華的歌「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暖暖的眼淚和寒雨混成一塊」。

街頭賣冰,自唐之後便成了夏天街頭的常態。南宋詩人楊萬里寫了一首小詩,記述小販沿街叫賣冰塊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冰水還未吃到嘴,就已經心花怒放。回家之後,「取一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

為什麼古人離不開冰塊?首先,他們是食肉者,無論是自己喝酒吃肉,還是宗教祭祀,都需要冰塊來保持食材的新鮮;其次,喪禮也離不開冰塊,為屍體做防腐處理;最後,冰塊還能給室內降溫,代替空調讓房間變得涼爽。

古人有專門用來冷藏冰塊的器具,叫做「鑑」。四川博物院展出了一個戰國時期的銅鑑,出土於成都市新都區馬家,就是戰國時期用來裝冰的器具。

鑑,本意是一種大盆,早期是陶質,春秋中期以後流行青銅鑑,又稱「冰鑑」,後來逐漸用木頭替代。冰鑑可以看作是一種原始冰箱,使用時,將盛滿飲料或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四周圍滿冰塊,合上蓋子,不多時「冷飲」就可製成,而且冰塊很長時間不會融化。

如果在冰鎮米酒的時候,還想讓室內保持涼爽,只需在冰鑑的蓋子上打孔,從氣孔往外冒出絲絲的冷氣。這樣,冰鑑就變成了冰箱空調一體機,只不過冰塊的消耗量會增大許多。

此前,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湖北省博物館舉辦的《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上,展出的一組銅圓鑑壺組合器格外引人注目,雖然外形酷似火鍋,但實際上是升級版的冰箱,專門用來冰鎮美酒。古人祭祀使用的發酵酒未經蒸餾,很容易變酸,楚人發現低溫可以保持酒的清醇,於是發明了這個神器組合。壺裡裝著美酒,在鑑與壺之間的空隙,夏天放冰塊,冬天盛熱水,冬暖夏涼,四季宜人。

哪些動物需要避暑,動物的避暑方法有哪些?

夏眠的動物 非洲有一種夏眠狗,十分怕熱。在 三伏天 裡,它總是找個涼爽的避暑地,一覺睡上20多天。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有一種以蚯蚓為食的箭豬。由於炎熱的夏天,蚯蚓不能在較淺的地表層生活,箭豬沒有了食物,也只好進入長時間的夏眠。在非洲 美洲和澳大利亞的江河裡生活著一種奇特的肺魚。這種魚長約1 2米,既...

北歐神話中的神器都有哪些,北歐神話中都是有哪些神器啊

神王奧汀穿過迷霧之森,見到了守護世界樹的智者彌米爾,以一隻眼睛為代價,喝到了一口智慧之泉的泉水,從而得到了大智慧,並以世界樹的枝作成無敵的流星之槍昆古尼爾 奧丁之矛 槍身上刻著神聖的契約 持有此矛者,將統治世界 這就是他成為神王的理由。托爾衣著簡陋,不過他的腰上束著一條魔帶,這條魔帶使他的力氣加倍。...

看書神器有哪些 什麼是讀書神器?

1.多看閱讀 是指多看團隊開發的專注於電子書閱讀的客戶端,本著幫助使用者 多看書 多交朋友 的宗旨,多看以不斷滿足使用者需求 為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提供最好的中文閱讀產品為己任,追求把產品做到極致,立志給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2.qq閱讀 是閱文集團旗下手機閱讀app,擁有旗下各平臺海量資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