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詩和《十三經》分別是什麼十三經是什麼

2021-05-18 12:06:33 字數 4921 閱讀 7236

1樓:匿名使用者

四詩即四家詩。 魯《詩》、齊《詩》、韓《詩》和毛《詩》的合稱。漢代傳《詩經》的有魯人申培、齊人轅固、燕人韓嬰,稱"魯"、"齊"、"韓"三家詩,為今文詩學, 兩漢 時皆立於學官,魏晉以後逐漸衰亡。

十三經儒家的十三部經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 《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2樓:樂非淘

四詩 sì shī 即四家詩。魯《詩》、齊《詩》、韓《詩》和毛《詩》的合稱。漢代傳《詩經》的有魯人申培、齊人轅固、燕人韓嬰,稱"魯"、"齊"、"韓"三家詩,為今文詩學,兩漢時皆立於學官,魏晉以後逐漸衰亡。

三家詩除存《韓詩外傳》外,餘均亡佚。又有魯人毛亨,亦傳《詩經》,稱毛《詩》,為古文詩學,先在民間傳授,盛行於東漢。魏晉後通行的《詩經》就是毛《詩》。

四家對詩義的說明、文字的解釋,均有所不同,參閱清陳喬樅《四家詩異文考》。參見"毛詩"、"三家詩"。 2.

《詩經》的四體:《風》、《大雅》、《小雅》、《頌》。 3.

稱《南》(《周南》、《召南》)、《豳》、《雅》、《頌》為"四詩"。

經,指儒家傳統的經典著作。從西漢到清代,有十三種儒家文獻漸次取得「經」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經」。

最初儒家的經典為「六經」,就是孔子所說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皮錫瑞《經學歷史》中說:「經學開闢時代,斷自孔子刪定《六經》為始。

孔子以前,不得有經。孔子出而有經之名。《禮記經解》: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始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孔子始明言經。

孔子把自己之前的重要典籍作為「經」,以闡揚儒家思想,但孔子並沒有以「經」命名這些典籍。「孔子以前未嘗有六經,孔子亦未嘗造六經。」(錢穆《國學概論》)

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

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

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

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

南宋光宗紹熙遠年(2023年),當時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彙集到一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註》,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

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

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部註疏的書名、卷數、註疏者及阮本校勘者如下:

⑴:《周易正義》一○卷,【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李銳校。

⑵:《尚書正義》二○卷,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徐養原校。

⑶:《毛詩正義》七○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 顧廣圻校

⑷:《周禮註疏》四二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臧庸校。

⑸:《儀禮註疏》五○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徐養原校。

⑹:《禮記正義》六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洪震煊校。

⑺:《春秋左傳正義》六○卷,【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嚴傑校。

⑻:《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八卷,【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清】臧庸校。

⑼:《春秋穀梁傳註疏》二○卷,【晉】範寧注,【唐】楊士勳疏,【清】李銳校。

⑽:《論語註疏》二○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孫同元校。

⑾:《孝經註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⑿:《爾雅註疏》一○卷,【晉】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⒀: 《孟子註疏》十四卷,【漢】趙岐注,舊題【宋】孫奭疏,【清】李銳校。

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於主導地位,《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歷代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通過科舉考試等方式強化其地位,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瞭解和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閱讀《十三經》。

十三經是什麼

3樓:小敏美衣閣

《十三經》,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

「十三經」即《周易》、《尚書》

、《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等十三種,因為歷代將它們尊為儒家經典,故稱為「經」。

其成書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秦漢;其內容極其廣泛,包括哲學、文學、歷史、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倫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歷史文獻。「十三經」的確立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最初儒家的經典為「六經」,就是孔子所說的「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其中的《樂》早在戰國後期即已失傳,所以漢武帝時隻立了《詩》《書》《禮》《易》《春秋》五經。

由於漢朝統治者標榜「以孝治天下」,至東漢時,又在「五經」之外把《論語》《孝經》定為讀書人必讀之書,這樣儒家的經典便擴大為「七經」。

到了唐朝,在國家官辦學校的學習科目中以及科舉考試專案中,又有「九經」之說。這就是《詩》《書》《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左氏傳》等九部經書。

在「七經」、「九經」中,已經把古代闡述經義的一些《傳》《記》也包括到經的範圍之內。

在唐代,《論語》和《孝經》是要求所有讀書人都要研讀的,稱之為「兼經」。唐文宗年間(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經以及《論語》《孝經》《爾雅》都刻在石碑上,總共十二部書,稱為「十二經」。這些經書刻石至今儲存下來,就是有名的「開成石經」。

在宋朝,理學家們把《孟子》也提高到經書的地位。 北宋哲宗元佑年間的科舉考試中就包括《孟子》了。 從此儒家的經典便成了「十三經」。

從此,「十三經」的名稱就穩定下來,直到封建社會終結,再也沒有變化。

4樓:啟航商業

十三經是指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它們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樑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其形成過程為:漢代立《詩》、《書》、《易》、《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唐代加《周禮》、《儀禮》、《公羊》、《穀梁》為九經;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

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漢代儒家的最早經典,稱為六經,為《易》、《書》、《詩》、《禮》、《樂》、《春秋》,《樂經》早佚,便只有五經。其《易》、《書》、《詩》在孔子之前早已流傳,《左傳》中曾多次引用,《禮》是對當時社會禮儀的總結,不知成書為何時。

擴充套件資料

一、內容

《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易》、《詩》、《書》、《禮》、《春秋》謂「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這十三種文獻,當以「經」的地最高,「傳」、「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二、影響

《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十三經包括四書五經嗎

5樓:查查不會

四書和五經沒有直接關係,

而十三經是五經經過歷代的擴充套件演變而成的;

儒家的原始經典是兩位大聖的語錄本(論語這本書按照慣例其實也可以稱為《孔子》)

朱熹又從西漢戴聖的禮記中挑了兩篇(中庸和大學),和孔孟並稱四書,奉為儒家至高經典。

六經是孔丘推薦的一套叢書,即詩書禮易史樂;

(注1,其中春秋和詩經是經過孔丘整編修訂出來的)(注2,《禮》是指《儀禮》,宋朝以後《禮》才是指戴聖的《禮記》)樂經於秦朝以後失傳,剩下五本,

西漢在劉徹獨尊儒術之後就把這五本書奉為五經;

唐朝把禮分三禮、春秋分三傳,擴充為九經;

直到唐末李昂時期又新增了孝經、爾雅和論語;

而孟子入經得到南宋時期了,此時就成了十三經。

6樓:賀顯華老師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亡於秦末戰火,只剩下五經。

《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書。

7樓:匿名使用者

十三經:儒家的十三部經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 《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四書(sì shū),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儒家經典。

五經,儒家典籍《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的合稱。

請問儒家的代表是十三經那麼四書五經中大學和中庸為什麼

要解開這個疑問,首先 copy要明白 四書 五經 十三經 的概念,如下 五經 最早應是 六經 指 詩 書 禮 樂 春秋 易 後來 樂 散逸,後世遂只傳 五經 十三經 這一叫法成於南宋時期,分別是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周易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爾雅 孝經 孟子 其中 周禮 儀禮 禮記...

十三經和二十五史檢索系統的特點和作用各式什麼

目前最主要的古籍全文檢索系統幾乎全部集中在臺灣。研究院漢籍電子文 獻 回研究答院漢籍電子文獻 舊稱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是迄今最具規模的中文古籍資料庫,也目前網路中資料整理最為嚴謹的中文全文資料庫。它包含整部二十五史 整部阮刻十三經 超過2000萬字的臺灣史料 1000萬字的大正藏以及其它典籍,合計字數...

總經理和總裁的區別是什麼,總裁 董事長和總經理三者有什麼區別?

總裁由董事會聘任,其工作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閉會期間對董事長負責。其具體工作職責如下 第一條 組織制定公司年度經營實施計劃,經董事長辦公會議和董事會批准後,負責組織實施。第二條 主持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第三條 全面執行和檢查董事長辦公會議所做出的有關經營決策和各項工作決定。第四條 負責召集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