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2021-05-22 22:57:42 字數 5622 閱讀 5051

1樓:海安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域性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實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新突破,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

深刻反映了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價值,對於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樓:baby鞋子特大號

意義:構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域性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任務的提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更加清晰。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的又一個新的認識成果。

3樓:匿名使用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這一目標的確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域性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一戰略舉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把握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國際形勢繼續處於深刻複雜的變化之中。我國的改革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又必須清醒地看到,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

在這樣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我們要有力應對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必須把國內的事情辦好,始終保持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局面。這是我們集中全黨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黨實現執政的歷史任務的重要條件。

5樓:匿名使用者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域性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開闢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新境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第一,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但只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的本質、發展動力和發展規律,才使人類的社會和諧理想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論證了實現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揭示了未來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特徵,指出了實現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辯證法,揭示了社會系統內各種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絡、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的規律,闡明瞭社會結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辯證關係。馬克思關於「自由人聯合體」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表述,指出了未來高階的和諧社會的目標模式。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遵循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順應了人類歷史潮流,是把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未來社會的科學構想與中國實際結合,逐步將其變成社會發展的現實目標和具體措施,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的6個方面,相互聯絡、相互貫通,既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

一、公平與效率的統

一、活力與秩序的統

一、發展與穩定的統

一、科學與人文的統

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這6個方面的要求既闡明瞭和諧社會的目標體系,又提出了實現這些目標的基本途徑和原則,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第二,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促進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從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程序來看,社會主義運動在蘇東國家遭受的嚴重挫折,提供了深刻的教訓。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曾經是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樣板。但如此強大的國家卻出人意料地迅速解體,蘇聯共產黨也喪失了執政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蘇聯共產黨在改革過程中沒有處理好社會成員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和諧發展問題,沒有把社會公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應有的重要位置。蘇共的許**員和廣大工人、農民對其感到絕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全面現代化的社會。黨的十二大明確了「三步走」的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提出了包括經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內的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格局。黨的十五大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從而使現代化建設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

進入新世紀,我們黨正式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拓展為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這不是簡單的增加,而是認識上的一大飛躍。和諧社會的提出,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更加關注社會建設,更加註重社會和諧、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

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這拓展深化了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格局,進一步充實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為我們從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和處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各種問題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學的座標系。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認識的新發展,也表明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第三,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昇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只有認真研究和掌握執政規律,不斷完善執政方略,提高執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領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的本質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強調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強調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貫穿於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實現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和諧。

在此基礎上,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概括形成「和諧社會」的概念,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要求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並將其作為黨需要加強的五大執政能力之一。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本質的內在要求。只有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廣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全體人民能夠平等友愛、融洽相處,人與自然的關係處於和諧狀態,我們黨執政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執政方略的新認識,標誌著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的探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鞏固黨執政的基礎、實現黨執政的任務,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於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巨集偉目標。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必須認真把握的新趨勢新特點:

由於資源能源緊缺壓力加大,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由於發展不平衡,城鄉矛盾、區域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於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提高並更趨多樣化,社會利益關係更趨複雜,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遇到新的挑戰;由於勞動者就業結構和方式不斷變化,人員流動性大大加強,社會組織和管理面臨新問題,人與社會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是我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部署,為我們認識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指明瞭方向、明確了路徑。

第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國際形勢繼續處於深刻複雜的變化之中。世界格局處於向多極化過渡的重要時期,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入發展,科技進步突飛猛進,國際產業升級和轉移速度加快,各國注重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加速。

從總體上看,這些因素給我國的改革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於我們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應對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把國內的事情辦好,始終保持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局面。這是集中全黨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於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黨實現執政的歷史任務的重要條件。黨的十六大以來,**高度重視社會建設。

強調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強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強調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強調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等,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進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統一起來、凝聚起來,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物質力量,可以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社會基礎。也只有把社會建設搞好了,我們黨才能不斷增強執政的社會基礎,才能更好地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

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有廣泛的世界意義。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努力使當代人類1/5以上的人口進入和諧狀態,這無疑具有世界意義。我國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探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途徑,將對當代人類追求美好社會理想作出新貢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依據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依據是什麼?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又有充分的理論依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理論依據是科學社會主義。古今中外的和諧思想雖不是理論依據,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淵源,特別是西方學者關於社會轉型期和現代社會的一些思想理論對於我們分析我國社會不和諧因素 探索促進社會和諧的路徑具有參...

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

答案是 abcd 即a b c d abcd bcd a是錯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始終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物質分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之間的關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四者是有機統一的,它們既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絡,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什麼原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的原則有 1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以人為本貫徹始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做到發展為了人民 發展依靠人民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 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