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運河開通的意義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意義

2021-03-04 08:28:55 字數 5436 閱讀 2723

1樓:太平洋颶風

隋朝大運河,605年隋開鑿,是隋煬帝非凡的政績,也是隋煬帝的**。例如,大運河開通之後,曾「遊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煬帝三遊江都(揚州)。

「每出遊幸,羽儀填街溢路,亙二十餘里」,沿途幾百裡的州縣都要獻食(《隋書》卷二四《食貨志》)。隋朝大運河,其開鑿必然脫離不開間接地**人民。開鑿大運河,加重了人民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開鑿過程中濫施酷刑,進行鎮壓民眾抵抗運動。

規定:凡反抗者「罪無輕重,不待奏聞,皆斬」(《隋書·刑法志》)。隋是承前啟後的一個朝代,文帝與煬帝共在位三十八年。

為復興生產和加強漕運,開皇四年(584年)開「廣通渠」引渭達潼關。煬帝大業四年(608年)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自輝縣至涿郡,長達兩千餘里,謂今天京杭大運河。

舉國興建

隋朝大運河---605年至610年開通,共四段:(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徵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開通濟渠。

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就開鑿了鴻溝(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潁)。通濟渠是在鴻溝和下游的汴河兩水基礎上,加以疏浚的。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的簡稱,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今河南開封東南入淮河。

(2).邗溝 隋煬帝於605年,徵發「淮南民十餘萬」開通邗溝。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下令開通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運河。

因這條河流經吳國邗城(今江蘇揚州)城,所以稱為邗溝。隋朝大運河的邗溝,就是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的基礎上疏浚的,它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江都入長江。(3).

永濟渠 608年,隋煬帝徵發河北諸郡壯丁百餘萬,開永濟渠。男子不夠,還徵發了婦女。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經沽水(白河)和桑乾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開江南河。從京口到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

運河兩岸築有御道,栽種柳樹,修建離宮40多所(自長安至江都)和許多糧倉。課本《隋朝的大運河》地圖上還有一段運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開通的。由於渭水多沙,深淺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邊開了一條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的運河,長300多裡,名廣通渠。

隋大運河全部完工以後,南北的物資可直達長安。

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曾三次大型地徵用民力。據文獻載:(1)大業元年(605)三月,徵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人開通濟渠,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之水達於黃河;又自板諸(河南滎陽東北)引黃河水歷滎澤入汴水;復自開封之東引汴入泗,達於淮水。

同年發淮南民十餘萬整修邗溝(山陽瀆),自山陽(今江蘇淮安)引淮水經江都(揚州)至揚子入江。(2)大業四年(608)正月,徵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3)大業六年(610),下令開江南河,從京口(江蘇鎮江)到達餘杭。

飲譽世界

隋朝大運河,開通條件: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成為江南最富庶的地區。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兩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相當多,需要江淮地區**。

陸路運輸,速度慢,運量小,費用大,無法滿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掌握了大量的糧食、布帛和財富。為開通運河提供了足夠的物質條件。

隋煬帝運河,開通目的:修運河是勞民傷財的舉動,是煬帝的功績,是**。加強對東南方的統治、溝通南北經濟、加強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

大運河開鑿,給人民帶來沉重負擔,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加強了南北聯絡,對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運河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政治上,隋**為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需要一條南北向的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地位作用:隋運河以洛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分為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邗溝)、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黃河,長江,海河,淮河,錢塘江,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工程之一。

運河長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寬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運河開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皮日休曰: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子文藪·汴河銘》)。《汴河懷古》(皮日休)雲: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河如同長城,飲譽世界,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城市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迅速繁榮;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集權穩定。

2樓:欒夢槐代建

一、開通意義

1、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

2、隋代大運河造就了揚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陽、開封)、北京(含天津)這樣三個城市點,與南方經濟中心紹興遙相呼應。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西安是中點,北京是終點。大運河把這三點造就成了規模巨集大的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都市,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影響深遠。

3、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

4、隋煬帝大運河迎來了唐代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礎。

二、歷史典故

隋朝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徵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動用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線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線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餘,挖永濟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構成上半段。

又過兩年,疏通江南河,直抵餘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的。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連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運河的開通,對我國以後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意義

3樓:guardian守護者

第一、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

第二、一下子誕生了幾十座沿河的繁榮城市。先有河,後有城鎮,後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

第三、隋代大運河造就了揚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陽、開封)、北京(含天津)這樣三個城市點,與南方經濟中心紹興遙相呼應。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西安是中點,北京是終點。大運河把這三點造就成了規模巨集大的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經濟大城市,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影響既深且遠。

第四、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

第五、幾大水系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和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

第六、隋煬帝大運河迎來了唐代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礎。

4樓:風影蝶

一、開通意義

1、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

2、隋代大運河造就了揚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陽、開封)、北京(含天津)這樣三個城市點,與南方經濟中心紹興遙相呼應。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西安是中點,北京是終點。大運河把這三點造就成了規模巨集大的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都市,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影響深遠。

3、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

4、隋煬帝大運河迎來了唐代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礎。

二、歷史典故

隋朝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徵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動用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線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線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餘,挖永濟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構成上半段。

又過兩年,疏通江南河,直抵餘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的。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連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運河的開通,對我國以後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5樓:145289林

1.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隨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意義: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7樓:泥冰瑩虢童

開通隋朝大運河的目的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兩京(長安、洛陽)和北部邊防軍事所需的糧食相當多,需要江淮地區**。陸路運輸,速度慢,運量小,費用大,無法滿足北方的需要。開通運河,利用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政治上看,隋**為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也需要開通一條南北向的大運河(這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8樓:匿名使用者

1.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加強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3.給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也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9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和意義書上都有答案啊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10樓:水瓶

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意義:

1、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

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2、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3、在社會領域,隨著制度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漕運逐漸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為主體的窠臼,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功能,成為維護王朝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古代社會中後期,統治者熟練而頻繁地利用漕運進行社會制衡與調控,消弭諸如重賦、災禍以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

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揚州是裡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隋唐大運河開通的意義是什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意義

大運河通航以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 經濟 文化聯絡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 絲綢之路 和海上 絲綢之路 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它還宛如一條綵帶,沿岸城鎮猶如綵帶上鑲嵌的一顆顆明珠。此後,歷代王朝對運河不斷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望採納 加強 對南方...

探尋隋朝大運河影響探尋隋朝大運河影響

1 南北混一 大運河開通後,南北方的物資運輸和文化交流大大增強,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南北方民族的融合與風俗習慣的統一。2 運河經濟帶 運河沿途的杭州 蘇州 鎮江 無錫等地,因著漕運的興旺而發展起來,因此對我國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大運河通航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 經濟 文...

隋朝大運河開鑿的根本目的是什麼隋朝大運河開鑿的目的根本原因河段地位意義?

加強南北交通的最終目的還 是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隋朝是由北往南,滅掉陳才統一的,陳朝在江南還是遺留了不少影響力的,這是極大的不安穩因素。而在此之前,魏晉南北朝,長達幾百年的統治,人心多少都有一點散了,那個時候的大運河,有點類似現在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加強了隨對流經各地的控制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維護...